串词 下载本文

明号“唐山市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集体荣誉。2012年12月,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创微笑服务品牌,建美丽和谐唐山”活动,观摩动员大会上机场站作为了全市窗口服务行业标杆进行了重点推广。在今年8月份的唐山市迎接全国文明城复检活动中,一位评审专家这样说到“走进唐山,首先让我们感受到了机场站的服务,她们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有品味,有素质,有活力”。机场站真正成为了展示我市文明的一张靓丽名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内蒙古赤峰市直工委、衡水市交通运输局、中信银行、中国人保等几十家单位,三千余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还有多家单位请我们为他们进行文明服务培训。姑娘们走出收费岗亭,自豪地站在了讲台上,迈出了“文明服务全辐射,精神文明共创建”的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这让我们机场站的姐妹们都非常激动,深受鼓舞。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立足岗位,创新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发光发热,让青春在三尺岗亭焕发出绚丽光彩,用更加甜美的微笑筑起更加美丽的彩虹,为“优化发展交通环境”,“建设美丽和谐唐山”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非常感谢韩雪的生动讲述,也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让我们把微笑洒遍天下,让爱充满人间。今天,机场站彩虹服务班的同志们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她致以深深的敬意!

刚才,我们经过一番自省,唱了一首道德歌曲,看了一个短片,聆听了身边的好人好事,我想请问在场的各位朋友,有哪一位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此时此刻您内心的感受呢?请朋友们举手示意。(按座位次序随机选取不少于5人)

谢谢您!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 接下来进入道德讲堂的第四个环节:诵经典。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传承民族文化,浸润国学经典

5

,会让我们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人格日益博大。今天我们诵读的三句经典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请现场的所有朋友齐声诵读一遍,“积善之家”预备起:…….. 下面我来分别解释一下这三句经典。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经典出自《周易》。庆是“福”的意思。殃是“灾祸”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我们遵从古人的教诲,就要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常怀善良之心,多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好事、善事,这样我们不仅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更能使我们的家庭和乐幸福,更能使我们的社会和谐进步。

请大家再诵读一遍这一名句:“积善之家”预备起

第二句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这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切勿强加给别人。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这句话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教导我们每个人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要宽宏大量,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请大家再诵读一遍这一经典:“己所不欲”预备起

第三句经典“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自《名贤集》。意思是说,每个人要多做好事,多行义举,把握当下,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和计较名利得失。当我们的好事做多了,我们的前程自然是光明的。

6

请大家再诵读一遍:“但行好事”预备,起。好。

“三必诵”是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有好报。今天,我们还要自学一段国学经典,有请宣讲员董毅为我们解读。 第一部分

尊敬的领导和同志们:(宣讲员上场鞠躬后,开始放配乐1)

大家好!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进行到这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捐肾救母的感动故事让我们为之动容,就在我们交通运输局承唐处,彩虹服务班动人的真实故事,让我们每个人的眼前划过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接下来,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古贤圣人的心灵净地,共同品读国学精典。

提起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家都会想到诸子百家。您可能会问,诸子百家是一百位吗?当然不是。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各种学术派别思想相互交流,广泛流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与西方同期的古希腊文明遥相辉映。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以孔子为先师,以“仁”为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tì]、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您看,这里“孝”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孝”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它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这就是《孝经》。下面,我为大家朗读一遍。 第二部分(宣讲员说完“为大家朗读一遍”,立即放配乐2)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rǔ] 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shēn]不敏,何足以知之?”

7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yù]修厥[jué]德。’” 第三部分

好!《孝经》的原文就是这样,有些同志对它可能还不太了解。说来也非常有意思,相传《孝经》出自孔子故居的墙壁的藏书中,这是孔子的裔[yì]孙孔鲋[fù]在秦末时期所藏,到汉武帝时期鲁恭王扩建宫舍,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修宫殿,搞争地拆迁,推倒了孔子故居的墙壁从此《孝经》被发现。古文的意思是:(此处开始放配乐1)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扬名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传颂、继承、践行先祖的美德啊! 第四部分 领导和同志们:

“孝”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孝经》以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