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下载本文

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

一、导入新课

刚刚我们听到的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的曲子,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读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 二、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三、简介作者

先找位同学介绍一下曹雪芹。大屏幕上老师做了一点补充。 四、找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五、分析贾府的生活环境

林黛玉在没去贾府之前就常听她母亲说,“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呢?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这个问题。

1、黛玉在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课本)

(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从作者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狮子,兽头”是权势的象征,可以看出,贾府的权势和地位。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

2、黛玉从进入贾府大门到贾母住处路上,看到了什么?(课本)

(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总结:穿堂过厅一路行来,婆子、小厮、丫环轮番更换,给人一种侯门深似海的感觉。贾母住处还不是正内室。

3、黛玉去见二位舅舅,她又看到什么?

作者对她两位舅舅住处的描写有详有略,我们重点来看她在二舅贾政的居处看到了什么。

(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一切果然与别家不同。贾府这个典型环境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一个缩影。

六、比较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那么,住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的是怎样一群人呢?

黛玉进贾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必定要去拜望长辈,跟同辈见面,作者正是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不少同学都看过红楼梦,大家熟悉的人物有哪些呢?(学生自由答。)

好,林黛玉进贾府所见到的正是大家所熟悉的这样一些重要人物,像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王熙凤、贾宝玉等。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黛玉一起来认识他们。我们主要从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三方面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阅读,从而看看两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出场

首先,我们来看看王熙凤是如何出场的?(找一同学读相关语句。)可以边读边分析。

分析:“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众星捧月一般,暗示了凤姐的特殊地位。黛玉的“纳罕”也写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那么,宝玉又是如何出场的呢?(找一同学读相关语句)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

(1)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裳马靠鞍。”作者先是对二人的服饰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

王熙凤全身上下珠光宝气,非常华丽,显得与众不同,刻意为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作为管家奶奶的特

殊身份和地位。恨不得把所有珠宝都戴在身上,这也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这种穿着显得俗气。

宝玉一出场,服饰也是珠光宝气、非常华丽,但跟凤姐不同,课文里面有交代,宝玉在脱掉这一身珠光宝气之前去哪里了?从王夫人口中得知,他跟父亲贾政斋戒去了,他的穿着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必须让父亲满意,跟因此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一回家便换了衣服,说明他并不太在意自己的服饰。

(2)很多时候,容貌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分别找同学说)

王熙凤使人感到的是这位贵族少奶奶虽然容貌很美,但令人生畏。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刁钻的本性。 宝玉的容貌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清新,秀气,多情。

3、语言(都是见黛玉时说出来的)(学生自渎)

凤姐为什么奉承黛玉?为什么又用帕拭泪?

她是一个能迅速进入角色的演员,她知道黛玉是贾母疼爱的外孙女,为了讨贾母欢心,便格外亲热。在奉承黛玉是还不忘恭维贾母的其他几个孙女。知道贾母因丧女会伤心,便掉泪。

听到贾母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善变,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这表现了她性格中善于机变逢迎的一面。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此外,从她嘱咐黛玉的话是为了表明她在荣国府中的权势和地位。她把生活当舞台,时而哭,时而笑,时而盛赞黛玉,时而嘘寒问暖,其实都是表演给贾母看的。

宝玉见到黛玉时,又是怎么说的?

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一见面问黛玉的名字,可见他说话随意,无所顾及,由着自己的性子。 此外,对宝玉的刻画,文中先是说来黛玉来贾府之前从她母亲那里得知宝玉是衔玉而生;来贾府后,先是听王夫人说宝玉是一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接着课本152页用两首《西江月》又做了概括。(学生齐读)

这两首词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表面上是在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在赞颂宝玉。 这是一种寓褒于贬,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手法。

小结:通过对这两个人的形象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人性格的主要特点: 王熙凤:善于奉承、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见风驶舵。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宝玉:随和,蔑视世俗,厌弃功名利禄,反对封建束缚,叛逆。

七、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贾府生活环境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特点都是通过本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林黛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么,林黛玉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1、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 怯弱不胜,自然风流态度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标致

3、宝玉眼中的黛玉:“与众个别:‘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聪慧灵秀,体弱多病。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表现在:①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②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③在贾母房中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④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小结: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八、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十、布置作业:

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出场亮相,通过肖像描写初步展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 可以写我的老师、同学、 亲属、 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