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

(2008-2020年)

说明书

唐山市人民政府

2008.11

一、曹妃甸新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

目录

1 项目背景 ------------------------------------------------------------------- 1

1.1 编制动因 --------------------------------------------------------------- 1 1.2 指导思想 --------------------------------------------------------------- 1 1.3 规划原则 --------------------------------------------------------------- 1 1.4 技术路线 --------------------------------------------------------------- 2 1.5 规划基本依据---------------------------------------------------------- 3 1.6 规划范围 --------------------------------------------------------------- 3 1.7 规划期限 --------------------------------------------------------------- 4

2 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 --------------------------------------------------- 4

2.1 现状分析 --------------------------------------------------------------- 4 2.2 发展条件分析---------------------------------------------------------- 5

2.2.1 发展机遇 --------------------------------------------------------------------------- 5 2.2.2 面临挑战 --------------------------------------------------------------------------- 9

2.3 资源条件 -------------------------------------------------------------- 10

2.3.1 2.3.1生态资源条件 ------------------------------------------------------------- 10 2.3.2 2.3.2水资源 --------------------------------------------------------------------- 13 2.3.3 土地资源 ------------------------------------------------------------------------- 16

3 发展目标及定位 ---------------------------------------------------------17

3.1 发展目标 -------------------------------------------------------------- 17 3.2 功能定位 -------------------------------------------------------------- 18

4 新区城镇发展与布局 --------------------------------------------------18

4.1 规划指导 -------------------------------------------------------------- 18

4.1.1 上位规划的指导----------------------------------------------------------------- 18 4.1.2 相关规划的协调----------------------------------------------------------------- 20

4.2 资源保护及生态安全格局 ------------------------------------------- 21

4.2.1 生态资源保护 ------------------------------------------------------------------- 21 4.2.2 禁建区与限建区分区 ----------------------------------------------------------- 22 4.2.3 生态安全格局 ------------------------------------------------------------------- 23

4.3 总人口规模 ----------------------------------------------------------- 25

4.3.1 对超常规积聚的判断 ----------------------------------------------------------- 25 4.3.2 曹妃甸工业区产业带动人口规模预测 --------------------------------------- 26

1

4.3.3 人口规模 ------------------------------------------------------------------------- 27

4.4 城镇结构 -------------------------------------------------------------- 27

4.4.1 城镇空间结构 ------------------------------------------------------------------- 27 4.4.2 城镇等级、职能、规模结构规划 --------------------------------------------- 28

4.5 建设标准 -------------------------------------------------------------- 29

4.5.1 河北省城镇体系的用地标准--------------------------------------------------- 29 4.5.2 唐山市城镇建设用地标准 ----------------------------------------------------- 29 4.5.3 曹妃甸新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 ------------------------------------------ 29

4.6 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 30

4.6.1 空间发展策略 ------------------------------------------------------------------- 30 4.6.2 产业用地布局指引 -------------------------------------------------------------- 31 4.6.3 城镇发展布局指引 -------------------------------------------------------------- 37

4.7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 40

4.7.1 发展策略 ------------------------------------------------------------------------- 40 4.7.2 区域交通发展规划 -------------------------------------------------------------- 41 4.7.3 内部交通系统规划 -------------------------------------------------------------- 43 4.7.4 综合运输网络布局 -------------------------------------------------------------- 44

4.8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46

4.8.1 供水基础设施规划 -------------------------------------------------------------- 46 4.8.2 电力基础设施规划 -------------------------------------------------------------- 54 4.8.3 燃气基础设施规划 -------------------------------------------------------------- 57 4.8.4 环卫基础设施规划 -------------------------------------------------------------- 58 4.8.5 抗震规划 ------------------------------------------------------------------------- 60

2

1 项目背景

1.1 编制动因

开发建设曹妃甸,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200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曹妃甸新区,实现了区域内统筹发展。加快建设曹妃甸新区,是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律、打造世界一流开发区的必然选择,是牵动唐山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是带动河北北部区域合作,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东北亚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赢得竞争主动权地位的战略需要。 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曹妃甸新区如何把握机会,统筹规划、集合整体实力在区域竞争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现阶段曹妃甸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1.2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总揽,以把曹妃甸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科教领先、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政治文明、人民幸福”的渤海明珠为总目标,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新型产业体系为工作主线;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形成科学发展示范体系,为全国的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有生命力的典型案例,成为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科学发展新成就的窗口。

1.3 规划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着眼于新的实践,不断探索曹妃甸新

区科学发展的新境界。以曹妃甸新区自身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科学发展的理论和认识。

二、创新性原则

坚持用创新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对待理论,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束缚,不断创造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经验。

三、前瞻性原则

积极吸收国内外一切有借鉴意义的有关科学发展的文明成果,努力把握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确保曹妃甸新区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走在时代前列。

四、统筹兼顾原则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4 技术路线

一、把握区域发展走势,明确新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

把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京津冀城镇群规划》等区域规划作为前提,依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唐山南部四点一带空间发展规划》分析论证曹妃甸新区的发展定位,将其作为唐山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把握曹妃甸新区的定位。

二、落实科学发展的战略,构建曹妃甸新区科学发展战略框架

随着唐山市委、市政府全面实现唐山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曹妃甸新区作为科学发展的先发地区,应成为全市科学发展的先头兵和示范区。示范什么,用什么标准体现新区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本次规划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特别是新区范围内拥有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的曹妃甸新城和曹妃甸工业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区有必要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构建科学发展的框

架和指标体系,保障地区可持续发展。

发展思路应体现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核心,优先考虑区域环境的承载条件和生态格局构建要求,为地区发展规模、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搭建曹妃甸新区空间发展格局

曹妃甸新区作为唐山南部沿海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区内环境、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格局、发展规模和城市职能,深化和完善区内产业空间、城市空间布局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内容制定我们认为曹妃甸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应以构建科学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以搭建良好的生态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和城镇格局为主体,以制定发展指引和建立管理体制为手段。

把握曹妃甸新区资源本底条件,划定四区范围,即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适宜发展区和建成区。在科学发展指标体系指导下,分析研究区域基础设施供给条件和发展走势,特别是关注资源条件的许可度(环境容量、水资源量供给条件),科学制定新区终极阶段的产业发展规模、城镇人口规模发展规模及空间布局。

1.5 规划基本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三、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四、河北省、唐山市的其他相关文件

1.6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曹妃甸新区行政辖区,包括唐海县、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含大清河盐场及相应的海域、滩涂、丰南区的滨海镇)、

滦南县的南堡镇、柳赞镇等,陆地面积1869.4平方公里。

1.7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同《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确定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2 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

2.1 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曹妃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新区GDP产值为77亿元,2007年达到111.6亿元,同比增长4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2万元;2006年新区财政收入为13.3亿元,2007年达25.5亿元,同比增长91.7%,整体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2007年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8.4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8.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24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6.5:52.8:30.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果菜、畜禽、水产品四大农产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不断向产业化、外向化迈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全面发展。工业在南堡开发区稳步发展、曹妃甸工业区迅猛前进的带动下,正在向大型钢铁、化工、能源、物流和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基地的方向发展。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随着曹妃甸港口集群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呈现良好势头。整个新区宏观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前景良好。

截止到2007年,曹妃甸新区现状人口22万。

2.2 发展条件分析

2.2.1 发展机遇

2.2.1.1 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向中国大陆的产业转移在加快,其技术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并且由过去的单一制造业转移逐步扩展到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外商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公司总部、营运中心、采购中心等日益增多。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投资和贸易往来日益增多。这些为曹妃甸新区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新一轮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曹妃甸新区必然可以利用世界产业转移与市场竞争活力,伴随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两大基础优势,不断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性转变,深化对外开放,吸引国际资本,增加国际贸易,加强与海洋有关的经济发展,使新区在新的条件下取得杰出的发展成绩,真正形成科学发展示范的亮点。 2.2.1.2 新能源发展潮流和国家战略机遇

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能源面临巨大的压力。世界能源以现在的消耗速度,地球上石油的储量顶多只能用40年,煤也不过200年,天然气不到70年,全球能源将面临枯竭的境地。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作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来实行,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行。在我国,风能、太阳能受投资过大的制约,目前利用率处在较低水平,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仅在1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主要应用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中国刚刚起步。曹妃甸新区有沿海和港口两大优势:一是可以充分考虑利用海洋能,二是可以考虑发展新兴能源,例如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2.1.3 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的机遇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的一大经济贸易集中区,其具体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辽宁、山东、河北三个省,总面积达52.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

积的5.43%。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山东省提出加快建设半岛产业带和半岛城市群;辽宁省提出打造沿海经济带,构筑“五点一线”开放新格局;河北省则提出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特别是,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的加快开发开放,正在促使国内外资本和产业在“北上”的基础上,持续向京津唐“金三角”地区集聚,由此将进一步强化京津唐“金三角”作为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打造中国经济的“第三极”。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伴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曹妃甸新区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2.1.4 京津唐区域合作不断推进的机遇

目前,京津唐区域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合作领域看,由最初的建立原料基地、联合建港,到首钢、北京焦化等企业搬迁,再到基础设施、能源、农业、旅游、科技开发、产业园区、社会发展等全方位合作;从合作范围看,正在由双边合作向京津唐都市圈内多边合作转变。特别是,首钢搬迁加快了曹妃甸开发开放的步伐,为推动京唐全面合作和一体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大国首都所在的京畿地区,京津冀因其北方出海口的战略区位,成为启动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使得该地区的区域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京津冀城镇群规划》指出,宏观环境的变迁已经悄然开启了京津冀区域格局转变的历史进程。北京进入第三次产业转型,国际性职能升级和区域化重构将同步展开,推动又一个“全球城市地域”的诞生;与此同时,伴随区域格局的转变,城镇职能的提升将是更为深远和本质的变化,很多地区将从农业型地区迅速成长为高度现代化的区域,甚至成长为区域增长极,城镇也将转变成为产业组织和知识创新中心,在工业化和国际化中发挥核心作用,从而彻底转变城市“市域性职能强而区域性职能弱”的局面,推动区域性生产服务体系的发展,网络化城镇职能构架臻于形成。

(1)尖端装备制造的入驻推动区域分工体系的构建

作为区域双核之一,天津始终未能发挥产业强中心的带动作用,这与它两头在外的产业类型息息相关;占全市60%的电子产业和12%的汽车产业,均为成品组装工业,极大限制了天津区域组织力的形成。

进入新时期,国家显示了推动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决心,具有强大

产业延展能力的尖端装备制造业成为这一战略的政策抓手。空客A320飞机的生产和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将彻底改变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组织格局,半数以上配套生产落户区域内,这将促进各自为阵的产业组织关系向区域大分工格局转变。

对于唐山南部来说这将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长期以来,唐山南部和滨海新区的产业关系中,,同构竞争大于分工协作;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两者的结构互补性越来越显著,两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之间的合作指日可待,从而推动唐山从基础原料产业向关键材料和核心配件的延伸,是促进产业结构实质性调整的重大机遇。

(2)国家智力资源的重布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

在天津重塑区域作用的同时,北京也在重新寻求自身的区域作用。北京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智力中心:它集中了国家38%的重点实验室、43%工程研究中心、45%的基础研究中心和52%的两院院士;依据《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北京知识创造能力高达80.94,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上海(46.96)。

虽然拥有最强大的国家创新资源,但北京却没有为国家创新优势的形成做出足够的贡献。从创新综合效益来看,北京仅达到41.77,远低于上海65.9的水平,甚至低于浙江和江苏。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和薄弱的研发转化能力形成巨大的反差,而与生产基地的长期疏离正是其中的关键原因。以研发转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形式推动国家智力资源的空间重布,建立“基础研究—研发转化—技术推广”层次丰富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北京发挥区域作用的新形式。唐山作为区域内最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也必定成为未来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

从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来看,伴随先进制造体系的建立,国家智力资源的均质化分布是一个普遍趋势。日本就是通过两轮国家战略性资源的空间重布来推动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的:第一轮资源重布是发生在1968~1976年之间,通过第二次国土综合规划的工业据点政策推动重工业生产能力的空间重布;第二轮是发生在1977~1986年之间,通过第三次国家综合规划的技术密集城市和头脑城市政策推动国家智力资源的空间重布,在这一轮布局之后,日本东京湾沿海的智力资源集中度指数下降到0.448,而目前京津冀地区的该项指数高达0.85。

2.2.1.5 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机遇

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需要以曹妃甸为核心的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率先隆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河北省加大发展沿海经济力度,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产业重点东移至沿海一带,形成沿海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依靠曹妃甸大港的发展带动省内工业、物流、金融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强省战略。河北省这一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将投入与发展的重点倾向于以曹妃甸新区为代表的沿海一带,这也必将给曹妃甸新区的发展带来机遇。 2.2.1.6 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机遇

唐山市实施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曹妃甸开发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快沿海一带开发开放,深入实施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战略,为曹妃甸新区发挥区位、资源、港口、海洋优势,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提供了契机。这一战略的实施必然伴随着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重点的向沿海倾斜,也必将导致沿海产业带和新型滨海城市的形成,作为唐山市沿海产业带和新型滨海城市的主要载体,曹妃甸新区作为唐山市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也必将在唐山市建立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中得到全新的发展机遇。 2.2.1.7 大港口和大油田资源组合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现有港口的负荷日益加重。此外,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能源紧缺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因此,随着曹妃甸深水大港建设的推进和10亿吨大油田的发现,曹妃甸新区建设又具备了新的资源优势。

有着深水大港和大油田的曹妃甸新区,无疑将在近些年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曹妃甸新区内的南堡开发区,其功能定位于集化工、能源、钢铁、物流为一体,南堡油田的开发,加之首钢的搬迁将为这一规划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曹妃甸港将成为我国第一能源大港(包括煤码头),曹妃甸工业区将形成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争取与循环经济示范区“四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2.2.2 面临挑战

2.2.2.1 环渤海的群雄并起给蹒跚起步的临港经济带来挑战

第三轮国家工业化推动的是整个东部沿海深水港的建设,尤其在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群雄并起的格局。而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的临港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功能的完善和竞争力的塑造还面临着多种资源的制约,未来所面对的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1)港口功能有待提升

唐山港具有双港并存以及天然深水航道等多重优势,但目前仍旧处在港口发展的初级阶段:货种结构相对单一,以散货运输为主;服务范围也非常有限,以满足港区企业的运输需求为主。相对于基础雄厚的其他环渤海港口来说,唐山在迈向区域性综合大港的道路上只是刚刚起步。

唐山未来港口层级的跃迁也面临腹地制造业基础薄弱的制约。这是京津冀港口群面临的普遍困境,以原料输出为主、成品加工不足的腹地经济造成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缓慢,作为区域第一大港的天津港集装箱量2006年也仅达到700标箱,而以胶东半岛为直接腹地的青岛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1300标箱的水平。唐山港偏居一隅,处在大连和天津两大强港的夹缝中,在腹地竞争中处于不利,只能依托本地产业的多元拓展来逐步推动港口的升级。

(2)产业体系尚未完善

曹妃甸的建设虽然意义深远,但事实上只是通过国家级项目的入驻实现了高端产能替代低端产能的产品升级,而并没有真正改变唐山以基础原料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与成熟的世界级重工业基地相比,唐山在产业多元性上仍旧存在巨大差距:目前进入唐山南部的企业基本形成两大集群,以钢铁、石化和能源为主的核心产业以及以水泥、陶瓷和玻璃为主的配套产业,占南部工业总产值的83%;而浦项、横滨、休斯敦等地区,该类产业的产值比重都在45%以下。

(3)城镇功能蹒跚起步

从基础原料向中下游产业的多元拓展,以及包括贸易服务、技术研发等多种生产服务业的繁荣,是支撑世界级重工业基地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局限于基础原料产业,将使唐山南部遭遇港口升级和城市繁荣的需求瓶颈,无法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

2.2.2.2 经济发展相对粗放

曹妃甸新区的曹妃甸工业区和曹妃甸新城尚处在规划建设期,新区内的南堡开发区等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主要依靠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通过大量的投资实现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工业企业一般技术含量都比较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此外,“粗放发展”不仅仅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新区的一些地区、部门和行业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由此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2.2.3 产业集聚程度不够

曹妃甸新区的产业聚集比较缓慢,真正的大项目还比较少。工业方面,钢铁产业向曹妃甸工业区的聚集速度较为缓慢,石化工业尚未形成集约化发展。服务业方面,新区现有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聚集,无法与新区的大工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农业方面,新区的农业产品档次较低,产业规模还有待扩大,农业距离产业化尚有一定差距,与农业相配套的加工、物流等产业还有待发展。 2.2.2.4 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新区的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滞后于产业项目发展。同时,与工业建设基础设施相比,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基础建设滞后,造成许多项目投资主题对曹妃甸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和希望,但一谈项目落地就感到困难重重。这是致使许多大项目、好项目不能及时在曹妃甸开发建设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对于已造地要开展“七通一平”建设。

2.3 资源条件

2.3.1 2.3.1生态资源条件 2.3.1.1 2.3.1.1生态特征评述

(1)新区内具有多样化、层次化的复合生态系统

曹妃甸新区现状生态系统主要为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构成由南向北(即由海及陆)分别为海洋生态系统、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滨海复合

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新区所辖海域。

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含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双龙河、

青龙河、溯河、小青河河口湿地,滨海滩涂、南堡盐田,十里海、八里滩海水养殖场。

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含:沙河、小戟门河、双龙河、青龙河、溯河、小青河流6条季节性自然河流,滦下输水干渠、滦南二排干、滦南第二泄洪道三条人工河道,五农场、九农场和十一农场的平原水库,七农场通港水库,十一农场落潮湾水库,淡水养殖场,芦苇沼泽、草甸沼泽和水稻田。

农田生态系统:沿海公路以北的基本农田及一般农田地区。 城市生态系统:现状主要指唐海县城。

本区最重要的生态资源是唐海湿地,唐海湿地具有较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价值,是“河北省独有,全国罕见”的自然景观之一,2005年9月20日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唐海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1064 hm2,湿地内有大面积的芦苇沼泽、草甸沼泽、滨海滩涂、虾池、鱼池、平原水库、水稻田、人工排灌渠道等。半封闭系统内,水生、陆生、两栖类动物种类繁多,尤其是鸟类,种类达到307种,构成一个综合的温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2)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具有典型冲积、滨海平原特征

曹妃甸新区地处渤海湾北岸,在冀东平原区的南部边缘,陆地形成较晚。其北部为滦河下游冲积扇的末端,成土母质为滦河冲积物。南部“海岸地貌”明显,是在渤海沿岸流、潮汐和生物作用以及入海河流的影响下形成的海退地。地表被新生代第四纪冲积、洪积和海相沉积物所覆盖,厚度为500-600米。全区地势平坦,总态势是由北向南缓缓降低,平均高程海拔(大沽高程)2.7m,从北部边缘到4.3米等高线中间地带,属冲积平原。地面坡度为1/2000-1/1000之间,有较明显的岗坡、洼地等地形变化,一般高差为20-50cm。 唐海县地貌类型分为三种类型: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潮间带滩涂。

曹妃甸新区土壤有盐土、水稻土和潮土三个土类,土壤机械组成为重壤土和粘土,土体含盐量在0.1-2.5%之间,属滨海以氯化物为主的盐渍土。

湿地内生长着面积广大的芦苇,每年有大量的苇叶沉入水中,土质肥沃,水质清新。

(3)曹妃甸新区南部动、植物生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

本区的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属于滨海复合型湿地类型,由潮间带滩涂、海滨微咸及咸水沼泽、鱼塘、虾池及浅水淡水库等构成,水域内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挺水和沉水植物及众多的鱼类,并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是鸟类南北迁移的重要中转站和部分鸟类越冬栖息地。

浮游植物4门107种,优势植物主要为绿藻、硅藻等。浮游动物包括3门51种,即原生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该区两个优势类型是原生动物和轮虫。

野生高等植物共有63科164属239种。植物优势种为芦苇,占植被总量的75%以上。哺乳动物6目11科17种。主要包括草兔、青鼬、黄鼬、獾、草狐、狸猫、刺猬、仓鼠、田鼠、貉、麝鼠。爬行类动物主要有黄脊游蛇、红点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壁虎。

鸟类资源丰富,现已发现鸟类17目52科30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9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41 种,207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鸟类。候鸟占比例较大,占总数的85%,以夏候鸟和旅鸟为主。

鱼类种类众多,据统计,共18目57科124种,以鲤科为主要优势科,鲫鱼是优势种,此外还有鲤鱼、鳝鱼、泥鳅、草鱼、青鱼、鲶鱼、虾虎鱼、麦穗鱼、黄颡、鲢鱼、鳙鱼。

本区两栖类动物主要有青蛙、中华大蟾蜍,主要分布在平原水库及其农田耕地周围。甲壳类17目22科49种,以东方对虾、河蟹为主,昆虫10目75科286种,以鞘翅目、双翅目为主。 2.3.1.2 2.3.1.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地下水漏斗及地面沉降形势不容乐观

曹妃甸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在区域上基本为分散开采方式,但在唐海县城内则是高度集中开采,占全县总开采井数的10%的开采井,采水占全县

总开采量的30%,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由于深层地下水长期严重开采,造成水位下降、水头降低,致使粘性土压密释水,在新区范围内产生地面沉降。地面累计沉降量由东北向西南渐增。从1983~2005年,唐海县十一农场、一、二、三农场的东北部地面累计沉降量为100~500mm;唐山碱厂至唐海县城一线大于600mm,其余地区在500~600mm之间。2001~2005年,唐山碱厂至十一农场西部地面沉降速度大于40mm,向外逐渐减小。

(2)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诱发因素较多

曹妃甸新区地处华北台地的东北部。西河—昌黎大断裂横穿该区西北部唐海县八农场和六农场,以该断裂为分界线,以北为燕山台褶带,以南为华北断坳,大部分处于华北断坳的次一级构造—黄骅坳陷区内。新生代以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其底板埋深由北至南由1000m增至2000m。

隐伏断裂、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区和矿产开采地面塌陷区均可能诱发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

(3)规模性土地开发对日渐脆弱的滨海生态系统威胁较大

随着本区产业集聚性的土地开发,大量人口涌向滨海地区,沿海滩涂围垦、港口建设、钢铁石化和盐化工发展、大规模水产养殖造成部分生态资源永久性消失,水污染问题不断呈现,对滨海湿地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 2.3.2 2.3.2水资源

曹妃甸新区位于属于燕山冲洪积平原的滨海区,咸水层分布面积占90%以上。当地地表水自产水量较少,主要依赖过境水量(主要为滦河引水)。目前,灌区农业用水主要靠滦河引水,生产和生活主要是开采的深层地下水,属于地下水超采地区。

(1)唐海县

唐海县多年平均降水约4.1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5305.66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4453.98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1009.31万m3,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851.68万m3。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包括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扣除生态需水量外,50%和75%保证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0.330亿m3和

0.176亿m3;现状条件下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009.31万m3,重复计算量为193.36万m3。合计保证率为50%年份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4144.71万m3,保证率为75%年份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619.67万m3。

目前,唐海县深层承压水可开采量为2155万m3。

过境水唐海县是主要的水源之一。据1985~2005年的统计,年均入境水量2.5亿立方米,主要为通过输水干渠引用的滦河水,年均出境水量0.09亿立方米,利用过境水2.4亿立方米。但由于受来水减少和上游用水增加的影响,入境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近十年(1996~2005)年均入境水量为1.675亿立方米,与1985~1995年的3.29亿立方米相比减少了近一半,2000年以来年入境水量更是下降到1.15亿立方米,详见图1。

唐海县水资源可利用情况

保证率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地表地下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合计

深层承压水可开采量 过境水量

50% 0.330 0.1009 0.019 0.4145 0.2155 2.4

0.2620 75% 0.176

唐海县1985~2005年的过境水量变化43.532.521.510.50亿m319851990199520002005 图1 唐海县1985~2005年过境水量(入境-出境)的变化 唐海县现状供水主要靠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量,供水水源多元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005年唐海县总供水量1.77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47亿m3,占83%;地下水源供水0.3亿m3,占17%;在地下水开采中,深层地下水供水量占80%。

1994~2005年,唐海县供水总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其中地表水供水下降了很多,主要受上游控制,供给农业的滦河引水量大幅减少。从用水结构来看,城镇生活用水呈上升趋势,农村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呈下降趋势,灌溉用水受上游给水量影响,年际变化大,由于灌溉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占的比重比较大,除个别年份外,都占到85%以上,灌溉用水是最大用水单元。受灌溉用水影响,总用水量年际变化比较大。

(2)南堡开发区

南堡开发区水资源比较紧张,当地地表水较少,南堡盐场分布的是咸水。现在南堡开发区生产生活主要开采深层地下水和陡河水库供给1500万立方米的地表水。地下水源地位于丰南区军垦农场草泊水库,建有供水井32眼,现状供水量1840万m3/a,主要供南堡开发区生活用水。该区1975年开始明显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年降速1.1米,现水位为-48米~-53米。地下水已过度开采,目前已经形成了地下漏斗区。

(3)曹妃甸工业区

曹妃甸原为一带状沙岛,工业区在原有岛的基础上,通过吹砂造地建立起来的。其本身的水资源条件并不理想。首先因为脱离大陆没有地表径流输入,另外曹妃甸工业区浅层地下水为咸水,中深层地下水虽然为淡水,但含水层富水性和透水性极差,基本不具备开采条件。

因此,曹妃甸工业区规划是通过从后方陆域调水,海水淡化,以及大力推广中水回用解决水源问题。其中陆域调水以引滦入唐地表水为主水源,以青龙河桃林口水库为辅助水源。2006年10月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具备了向工业区供原水条件,近期取水规模为0.9亿立方米。

(4)曹妃甸新城

曹妃甸新城规划区内主要河流有溯河、青河、新河及滦南第二泄洪道,年际丰枯变化大、连续枯水较长,季节性河流,且由于接纳大量上游和本地污染物排放、河道水量少等原因,上述河流水质已为劣Ⅴ类。因此,不具备城市供水条件,可以收集、处理、用以进行生态改良,改善河道。

曹妃甸新城规划区范围内 大部分常年被海水浸泡,整体处于咸水区,目前该地区处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浅层地下水与海水连接,位于咸淡交汇地区,

因此,曹妃甸新城及其周边地区不宜开采地下水。 2.3.3 土地资源

2.3.3.1 现状供需矛盾突出,可供成片开发用地不足

从现状来看,唐山南部可直接供城镇建设使用的土地资源总计287平方公里,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其中还包括204平方公里的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下、不适宜城镇建设的零散用地,真正可使用面积仅87平方公里。依据对各地区规划和入驻项目的整理,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非常明显。现状已开发和已落实的项目总面积(不计设施和道路配套面积)已经到达98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超出实际可供用地的情况则普遍存在。

现状用地 (km2) 7.7 21.1 9.7 规划用地需求(km2) 与现状连较明确的用不明确的绵的可供地需求 47.4 49.0 2.1 用地需求 建设用地 7.3 14.6 40.0 48.69 93.21 15.36 短期弹性 现状+明确需求 可供面积 1.13 0.75 0.79 远期弹性 总规划需求 可供面积 1.12 0.81 2.74 片区名称 南堡开发区 曹妃甸工业区 唐海县城

曹妃甸新区未来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大资本工业推动的,大部分单厂规模都在15~25平方公里左右,具有联片开发可能并有拓展余地的土地是主要的需求类型。同时,从循环经济的需求来说,这些大占地工业需要空间上紧密相连,从而便于降低厂际运输成本,并把对外界的干扰降到最低,更提高了成片用地的规模门槛。

从国际普遍经验来看,30平方公里是临港重工业基地的最小规模,并且一般来说只能支撑单厂单业的发展模式;50~60平方公里是适中规模,在这一规模下或者采取单业拓展方式形成以某种原料为源头的产业延伸,或者采取循环经济模式聚集多种原料产业,但无法两者兼顾;60平方公里以上才能同时支撑多种产业空间聚集形成循环经济,以及基础产业向后延伸形成产业集群的双重要求,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基地。

而从现状来看,曹妃甸新区大部分地区用地规模都在60平方公里以下,并且被分散在平均空间距离30公里的各处。这样的构架难以真正推动具有国家意义的产业聚集能力的形成。

分区 行政单元 10km2以下的零散用地 27 59 53 65 204 14 15 29 相对完整的土地(km2) 10~30 30~60 54 54 14 0 54 0 15 83 总计 41 0 113 53 80 287 60~100 100以上 合计 (km2) 中部 南堡 合计 南堡盐场 曹妃甸工业区 曹妃甸新城 唐海

2.3.3.2 土地后备供给依赖盐田开发

土地后备资源比较丰富,依靠盐田和填海造地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7%和32%。后备土地资源将极大影响曹妃甸港后产业的带动作用,尽快启动海水淡化项目,释放中部后备资源,使其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得以发挥,将至关重要。

行政单元 南堡 南堡盐场 曹妃甸工业区 曹妃甸新城 唐海 合计 可直接使用面积 14 54 10 15 93 需整备才可使用的面积 总计 32 219 177 84 25 537 填海造地 177 177 农田调整 15 10 25 50 盐田填埋 9 186 60 255 水产养殖 8 33 14 55 总计可使用的面积 46 219 231 94 40 630

3 发展目标及定位

3.1 发展目标

以“建设以人为本、全民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广大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科学发展示范区,率先形成科学发展模式、路径和体制机制”为总纲领,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曹妃甸新区率先建设成

为“经济发达、科教领先、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政治文明、人民幸福”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行区、国家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拓展区、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先导区。

3.2 功能定位

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主要的功能定位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京津冀城镇群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4 新区城镇发展与布局

4.1 规划指导

4.1.1 上位规划的指导

4.1.1.1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核两带”。“两核”,即中部和南部发展核心:中部发展核心包括中心城区、古冶片区、丰润片区和空港片区;南部发展核心包括曹妃甸新城、曹妃甸工业区、唐海县城和南堡开发区。“两带”,即沿海发展带和山前发展带。并形成平青大公路、112国道至唐南公路两条二级城镇发展轴。

市域总人口在常规发展下,采用线性回归等常规方法,对市域户籍总人口进行预测。预测唐山市域户籍总人口2010年达745万人,2020年达800万人。在非常规发展下,区域格局的变化、唐南的发展将吸引大量市域外的人口,规划以曹妃甸新城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唐山南部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纳特征,预测全市吸纳流动人口2010年达55万人,2020年达190万人(流动人口指市域以外来的、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预测唐山市域常住总人口2010年达800万人,2020年达990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常住人口口径),201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3%。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73%。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时确定了规划区范围包括:市区、曹妃甸工业区、唐海县、乐亭县、遵化的马兰峪镇、迁西的三个镇(洒河桥镇、三屯营镇、滦阳镇),以及滦南县的两个镇(柳赞镇、南堡镇),总面积为6918平方公里。提出城市规划区空间发展策略为:“极化核心、培育沿海、轴向推进、集群发展”。“极化核心”:中心城区和曹妃甸新城作为未来城市生活服务职能的空间发展重点和增长极,增强其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培育沿海”:实施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战略,依托港口建设,大力发展港口服务、仓储物流和临港基础产业、旅游产业等,保护和利用好战略性的城市海岸带资源,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环渤海经济带的形成;“轴向推进”:以唐曹高速、唐海高速、唐柏公路、丰碱公路为发展轴,大力推进唐山市产业空间布局向沿海推进步伐;“集群发展”:强调城镇集群和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

依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曹妃甸新区将承担南部核心发展的职能,是“极化核心、“培育沿海、轴向推进、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 4.1.1.2 唐山南部沿海“四点一带”区域发展规划

唐山南部沿海“四点一带”区域发展规划作为唐山市总体规划的下位次区域规划,重点就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要求,针对地区资源特征,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产业发展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的组织上,进行了落位。

规划确定了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的以科学发展示范为指针,兼顾生态安全和人居适宜的双重要求,构筑延续地域景观特征的生态安全格局。包括:平衡三大生态基质比例,维持区域景观多样性原则。以农田为主要地貌景观的冲击平原、以淤泥和砂质滩涂为主要地貌景观的潮间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以各种河口湿地和盐碱滩涂交错分布为主要地貌景观的滨海平原;促进斑块的维护和修复,形成区域郊野公园和生态绿肺的原则。规划识别出该区域四大生态斑块为滦河口保护区、唐海复合湿地、草泊水库-陡河河口保护区和三岛保护区;选择生态廊道,加强生态空间连接度原则。生态廊道分为隔离性廊道和沟通性廊道,其中隔离性廊道依托现有区域性交通防护绿带设置在三大生态基质之间,沟通性廊道依托现有主要河流设置。

南部沿海区域产业空间格局,积极促进曹妃甸港和京唐港的分工协作,推动基础原料产业和消费品加工制造业两种临港产业、机械制造和生命产业这两种临路产业在空间上的分离,在东西两侧分别形成对接国家战略核心圈层和服务西北内陆发展的两条产业拓展轴。依托这两条轴线促进传统产业的外向性和转型升级,同时为港口的壮大提供腹地经济的强大支撑,形成传统产业基础和战略优势资源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关系。

南部沿海区域城镇空间格局,东部依托大清河盐场地区的生态景观资源,促进国际化曹妃甸新城市的建设。强化与天津滨海新区、秦皇岛的横向联系,融入环渤海北岸城镇带的发展。通过东西向城镇服务轴的发展提升产业对接区域的能力,形成一主两副的中心体系:东部形成以物流商贸服务和普通居住服务为主的南堡新城,中部形成服务农业发展和普通居住服务为主的唐海新城,西部形成以研发教育、金融会展等高端服务和以高端居住服务为主的曹妃甸新城。

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为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核心推动区,主要功能是构筑核心竞争优势的集中发展区,发展重点在聚集核心产业和培育创新中心方面均发挥主导作用,依托深水港资源和产业基础,推动跨国资本和国家龙头企业的聚集,打造包括基础原料、新材料和船舶制造为主的国家级临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城市,培育以研发创新和商务服务为主高端城市职能,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互动。

依据唐山南部沿海“四点一带”区域发展规划,确定曹妃甸新区的发展定位为:构筑核心竞争优势的集中发展区;生态格局为以唐还海湿地保护为重点,构建重要河流两岸生态廊道建设,保障陡河河口湿地的生态涵养;产业发展格局依托曹妃甸港区,联动主城,对接国家战略核心圈层,成为国家建构强大重工业生产体系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发展格局为以曹妃甸新城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唐海承担必要的辅助职能,南堡新城、南堡盐场新镇和甸头工业新镇作为一般城镇。

4.1.2 相关规划的协调

4.1.2.1 唐海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年)

县城规划发展规模人口规模2010年12万人,2020年24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15平方公里,人均125平方米;2020年25平方公里,人均104平方

米。

县城用地发展方向推荐规划方案一确定的重点向南发展,适当向西发展方向。到2020年中心城区形成“一心、一网、两轴、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指新城市中心。规划滨海大街、汇丰路、长丰路、锦绣大街所围合区域及周边地区为新的城市中心,主要布置行政办公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网:指城市水网加绿网。规划充分发挥唐海水系发达、河网纵横的优势,将双龙河和输水总干渠的水引入城区,并将城区原有的沟渠、坑塘串联起来,形成遍布全城的水网。沿水网布置若干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及带状绿地,在城区东部、南部、西北部建设三个郊野公园(水上公园、森林公园、双龙河),形成水绿伴行的绿地系统。两轴:指城市两条发展轴线。滨海大街为城市东西向发展轴线,长丰路为城市南北向发展轴线。城市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均布置在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上。三区:指北部生活区、西部工业区和南部新区。北部生活区滨海大街以北,唐海路以东的城区,以商贸金融、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生活区。西部工业区指唐海路以西的城区,重点发曹妃甸工业区的配套产业。南部新区指滨海大街以南,唐海路以东的城区,建设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服务、居住为主的综合性新区。

4.2 资源保护及生态安全格局

4.2.1 生态资源保护

(1)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规划恢复和建设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保育曹妃甸新区主要的蓄产流地区-位于新区北部的六农场、八农场和九农场;保护过保护区的双龙河;协调自然保护区补水与保护区内第七农场通港水库、保护区外十一农场落潮湾水库、平原水库蓄水。

(2)淡水河系

规划从流域角度强化沙河、小戟门河、双龙河、青龙河、溯河、小青河流6条季节性自然河流生态功能,通过工程性措施充分利用滦下输水干渠、滦南二排干、滦南第二泄洪道三条人工河道缓蓄区内淡水水资源。

(3)降水资源集蓄与水源保护

规划设定位于六农场的曾家湾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采取构建多样化生态系统缓蓄大气降水,增强水源地的蓄水和产水功能。

(4)矿产资源

规划恢复建设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区、过度开发恢复区,在较为科学的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的同时,减少对新区自然地质条件的破坏。

(5)地下水漏斗区

禁止对唐海地下水漏斗核心区的地下水开采,规划利用缓蓄大气降水和保护新区内各类湿地的方法缓解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趋势。

(6)河口湿地

规划在曹妃甸核心工业区建设中,通过建设滨河景观带保护双龙河、青龙河河口湿地,建设溯河、小清河河口湿地保护区。

(7)海岸滩涂

规划保护南堡及曹妃甸新城一线的沿海滩涂,开发建设中预留退让带再建设防潮设施。

4.2.2 禁建区与限建区分区

根据上述生态要素、生态功能和主要区划,按照其对城镇空间发展的制约性和支撑性,确定生态限制性分区,按照其对用地建设的敏感程度分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作为城镇空间布局的前提。

市域生态禁建和限建分区表

类型 要素 集中性饮用水源保护区 水源保护 地表水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河流湿地 河口湿地 河库湿地 水库 其他 耕地保护 海岸带资源 农田 渔业资源 蓄滞洪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坑塘洼地 淡水养殖 海水养殖区

水库及周边地区 核心区、缓冲区 河道、岸基及两侧绿带 入海口保护区 禁建区 一级保护区 限建区Ⅰ 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主汇流区 实验区或功能区 河流侧向补给区 缓冲区 限建区Ⅱ

滩涂围垦 盐业资源 地下水超采 地面沉降 工程地质 地震断裂带 采空塌陷 岩溶塌陷 矿产资源 资源开发 油气资源 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 其他 交通廊道 隐伏断裂带双侧 禁采区 滩涂保护区 盐土沼泽 地下水漏斗区 高易发区 高易发区 高易发区 限制开采区 允许开采区 油田开采区 滩涂围垦区 盐田 大型市政设施通廊控制带 铁路、公路及城市干道绿化控制带 4.2.3 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构建曹妃甸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新区内多样性的生态资源,结合自然的规律在开发建设中充分预留生态要素发展的空间,以求取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以求取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即实现在中国现代化工业转向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大规模开发中,既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又完整保留浅海生态系统、海岸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内陆农田生态系统的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的目标。

4.2.3.1 平衡三大生态基质比例,维持区域景观多样性

基质:海岸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内陆农田生态系统。

数万年北升南降的地壳变化使曹妃甸新区形成三种主要的生态基质:以农田为主要地貌景观的冲击平原、以淤泥和砂质滩涂为主要地貌景观的潮间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以各种河口湿地和盐碱滩涂交错分布为主要地貌景观的滨海平原。实现三大基质的面积比例和边界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特定景观风貌和生物多样性

尤其要提到的是潮间带滩涂。它是一种最容易被占用、同时也是最难再生的资源。控制城市建设的近海距离,是保护潮间带滩涂的重要手段。不仅仅是城市

功能区的开发,还包括海岸工程的建设如大堤、通海公路的建设都会导致自然岸线以及所携带的自然生境的退化消失。荷兰和日本都有过历史的教训,同时目前他们都在力图恢复自然岸线。

4.2.3.2 促进斑块的维护和修复,形成区域郊野公园和生态绿肺

源: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曹妃甸新区北部六农场、八农场、九农场重要产水区。

战略点:曹妃甸新城,十里海和八里滩海水养殖场,南堡盐场,曾家湾饮用水源保护区,五农场、九农场和十一农场的平原水库,七农场通港水库,十一农场落潮湾水库。

处于中间地带的滨海平原是咸淡水交界地区,其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区过渡性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也是未来展开城市建设的主要地区,生态资源极易受到侵占。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重要的生态斑块和面积边界,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带来的湿地景观破碎化和最终的完全退化,并通过适当设置区域郊野公园和少量文化设施的建设,促进人类发展与生态保育之间良性关系的形成。综合各种国家保护区名录,规划识别出该区域四大生态斑块为老龙湾、唐海复合湿地、草泊水库-陡河河口保护区和三岛保护区。 4.2.3.3 选择生态廊道,加强生态空间的连接度

纵向廊道:双龙河、青龙河、溯河、小清河、输水干渠、排水渠、泄洪道、铁路绿化带、高速公路绿化带、基础设施管廊带。

横向廊道:近海海水护育带、海岸滩涂、高速公路绿化带、铁路绿化带、复合湿地系统保护带、农田生态系统连通带。

设置沟通性和隔离性两类廊道。隔离性廊道依托现有区域性交通防护绿带设置在三大生态基质之间,核心作用是防止中间地区的城镇建设用地拓展上下生态基质。沟通性廊道依托现有主要河流设置,核心作用是沟通三大生态基质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维护生态群落完整性;确保河流水量,防止咸水入侵而造成盐碱化面积增加而淡水湿地面积减少。

4.3 总人口规模

4.3.1 对超常规积聚的判断

基于对区域格局变化的分析,唐南的发展将吸纳大量外来人口。以曹妃甸滨海城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唐山南部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纳特征。

(1)国内类似地区人口聚集历程

城市 大庆 东营 产业 石油 石油 形成背景 市区人口达到50万左右历经时间 1959年大同镇附近发现油田,1960年投入建设 1978年达到51.8万人(18年) 1962年在油田会战指挥部基础上形成矿区基地,会战队伍1万多人。 攀枝花 十堰 深圳 汽车 综合 钢铁 1965年大规模兴建钢铁钒钛基地,“弄弄坪”原有7户人家 1967年在山沟内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 1978年为小渔村,6.8万人;启动特区建设,特别邓小平南巡后建设步伐加快 2003年50万(36年) 1991年达到43万(13年); 1992年达到80万(14年) 1978年达到50.2万(13年) 1984年达到51.2万(22年) 注:根据“中国城市四十年”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整理。(但应注意:因资料所限缺少比较城市最原始的数据。目前掌握的最早人口数据是1965年的,不排除比较城市在“发展之初”已有一定人口基础,比较城市不一定是平地起家,从“零”开始的。)

从国内类似地区的人口聚集的历程来看,不排除曹妃甸新城在十几年内有人口快速集聚的可能性。

(2)住宅用房需求调查

根据曹妃甸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局对有关单位进行的“曹妃甸新城用房需求问卷调查表”显示,在曹妃甸的各大企业共需要职工住宅238.1—333.1万平方米。以人均25平方米计算,共可容纳职工及其家属95240—133240人;柳赞新城拟建大学城,可容纳师生10万人;还有其他金融等生产与生活服务第三产业人员。

曹妃甸工业区部分企业住宅用房需求(单位:人)

单位名称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 首钢京唐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唐山液化天然气项目经理部

职工住宅需求量(平方米) 10000 630000—980000 1000000—1600000 96000 300000 100000 21600

中石化曹妃甸原油码头项目部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中石化华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部 小计 10000 200000 23400 2381000—3331000 4.3.2 曹妃甸工业区产业带动人口规模预测

(1)产业直接就业人口

参照曹妃甸工业区总体规划,依据产业就业密度,对主导产业的人口集聚预测,直接就业人口为48.6万人。

产业类型 钢铁产业 钢铁产业配套 石化产业 煤化和盐化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出口加工业 高新和环保产业 食品轻工产业 物流产业区 港口作业区 #甸头泊位 #一港池泊位 #二港池泊位 #三港池泊位 产业备用地 合计 就业密度 1000人/公里 2000人/公里 800—1200人/公里 800—1200人/公里 2000—3000人/公里 2000人/公里 2000人/公里 5000人/公里 500--800人/公里 270人/泊位 2000人/公里 投产用地规模(公里) 2010 10 5 10 14个 2020 10 10 5 15 20 10 20 8 20 65个 36个 78个 2030 7 13 30 23 10 20个 45 新增就业人口(万人) 2010 1 1 0.7 0.4 3.1 2020 1 2 0.5 1.5 5 2 4 4 1.4 1.8 1 2.1 26.3 2030 1 2.6 2.6 2.8 0.7 0.5 9 19.2 (2)配套服务业人口

港口发展在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带动下,将带动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生产服务业和商贸、教育、卫生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按照直接就业人口与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2.5:1计算(参考宁波北仑区就业结构)。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为19.44万人。按照发展时序,2010年为1.2万人,2020年为10.5万人,2030年7.7万人。

(3)总就业人口

根据以上分析,曹妃甸产业区总就业人口为68万人。 (4)总人口规模

带眷人口,考虑曹妃甸工业区是一个开发建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就业年龄

结构主要依靠外来的青壮年人口。规划确定按总就业人口的70%为单身职工,30%为带眷职工,带眷职工平均带眷系数取2.5人。就业带眷人口规模51万人,按照发展时序2010年为3.2万人,2020年27.6万人,2030年20.2万人。

暂住人口,考虑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将会吸引大量的建筑行业就业人口和非正规就业人口,形成暂住人口群体的特征。规划按照发展时序,暂住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2010年占20%,2020年30%,2030年占50%。

曹妃甸工业区可能集聚的总人口为2020年100万,远景200万。

曹妃甸工业区总人口规模 单位:年、万人

人口类型 新增直接就业人口 新增配套服务人口 新增就业带眷人口 新增总人口 暂住人口 总人口规模 2010 3.1 1.2 3.2 18.4 5.2 31.1 2020 26.3 10.5 27.6 64.4 24.8 108 远景 19.2 7.7 20.2 47.1 65 195 4.3.3 人口规模

依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确定,曹妃甸新区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106万(不含曹妃甸工业区独立工矿点20万人口)。其中,曹妃甸新城规划人口65万,唐海县规划人口20万,南堡开发区规划人口15万,其他小城镇共计6万。

4.4 城镇结构

4.4.1 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城镇空间为“一核两带”、“三区”的结构。 (1)“一核两带”

“一核两带”重点表述为新区的职能构架,其中,“一核”包括曹妃甸新城和曹妃甸工业区,是曹妃甸新区的龙头和引领地区发展的引擎。本次规划提出的曹妃甸新区功能定位,即曹妃甸新区是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京津冀城镇群重要的国际港口指出,重点体现了曹妃甸新区港口资源、港区建设目标和港城在区域中的地位,也充分显示了这个核心对新区对唐山沿海地区乃至环渤海内湾地区的影响。“两带”包括以曹妃甸新城为龙头,

以唐海县城、南堡开发区为辅的北部城市生活服务走廊。以曹妃甸工业区为龙头及沿沟通曹妃甸工业区和南堡开发区的规划航道两岸的产业拓展区组成的产业发展廊道两部分。新区城市服务带依托京秦城际铁路和区域中心城市对接,南部产业拓展带作为拓展曹妃甸港口职能的载体,和天津滨海新区共同承接区域产业高地的作用。

(2)“三区”

“三区”重点表述了曹妃甸新区的发展本底特征,即南、北两个发展地区环绕中部由唐海湿地生态绿心和唐山“海湾”组成的生态保育区的空间结构。 4.4.2 城镇等级、职能、规模结构规划

曹妃甸新区城镇等级按三级设置,分别为中心城市、县城及开发区和重点镇,形成“一心多点”城市服务的体系。

(1)中心城市

规划曹妃甸新区中心城市一个,即曹妃甸新城,人口规模65万。作为科学发展示范型生态城市、唐山市南部核心城市和环渤海主要科技研发与创新合作城市,将在环渤海区域未来发展中发挥支撑和辐射作用。

(2)县城及开发区

规划曹妃甸新区二级城市三个,人口规模为15-20万。分别为唐海县城、南堡开发区、曹妃甸工业区。三个二级城市中,唐海县城为县域中心城市,兼顾城乡协调产业区功能,重点发展机电、建筑、轻纺中等小企业配套产业;南堡开发区为综合型城镇,兼顾生产和城市服务双重职能;曹妃甸工业区为工业型城镇,主要职能是提供为工业区直接就业职工的生活服务,以缓解上下班通勤交通对交通设施的影响。

(3)重点镇

规划曹妃甸新区三级城市6个,人口规模小于等于1万。包括唐海8农场、11农场、7农场、3农场及南堡镇、滨海镇。主要职能为以农产品加工、渔业产业基地(捕捞、加工、储运、船舶修理、渔港旅游)为主的商贸型小城镇,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渔业发展地区,其中7农场为旅游型小城镇。

4.5 建设标准

4.5.1 河北省城镇体系的用地标准

《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提出按照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到2020年全省城镇建设规划用地总量控制在4520平方公里以内。各城镇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用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编制应充分研究城镇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标准规定范围内科学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保证城镇合理发展空间,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并提出具体用地标准要求,如下表:

用地标准(平方米) 设区市 95 县级市 110 县城 110 建制镇 120 4.5.2 唐山市城镇建设用地标准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提出唐山市城镇建设用地的标准首先是依据了《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提出的规划原则,并结合唐山市的实际情况,以现状开发区、沿海重点发展地区的独立工矿区、县级城镇、集镇、村庄等分类进行的建设标准核定,核定标准如下表:

用地标准(平方米) 开发区 99 独立工矿区 县级市、县城镇区、建制镇镇区 90 集镇 120 村庄 150

4.5.3 曹妃甸新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

曹妃甸新区城镇建设用地标准的确定,在《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指导下,重点针对曹妃甸新区的实际情况,规划确定:

(1)南堡开发区建设标准,依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到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类型为用地标准较大的工业区,加上南部将呈现快速发展的客观事实,规划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略高于全省的要求,控制在99平方米左右;

(2)曹妃甸新城建设标准,考虑生态示范功能对生态空间的要求,对人均用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3)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标准,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地区的曹妃甸工业区,总体规划确定按照独立工矿区考虑其发展规模。发展规模考虑2010年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工业区用海规模200平方公里及陆路临海地区110平方公里。

(4)唐海县和中心镇建设标准,依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河北省关于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总量的相关要求,结合唐山市的发展战略和曹妃甸新区的发展现状,唐海县作为近期承接大量曹妃甸工业区建设、运输等物资、人流集散的职能,流动人口量将会有比较大的增幅,规划提出建设标准可在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县城镇区建设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人均用地指标控制在120平方米左右。但必须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加强用地内涵挖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

2020年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总规模达42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标准及规模预测如下表:

表:曹妃甸新区城镇建设用地标准(单位:万人、平方米/人、平方公里)

曹妃甸新城 南堡开发区 唐海县 曹妃甸工业区 总计(不含中心镇、重点镇) 人口规模 65.0 15.0 20.0 20.0 120.0 人均用地标准 99 ≤120 用地规模 70.0 15.0 25.0 310.0 420.0 4.6 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4.6.1 空间发展策略

本次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空间发展,应强调基础设施带动,注重生态安全,构筑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归纳起来可以表述为“兴港”、“立业”、“筑城”。

(1)“兴港”。认识曹妃甸港区口资源对区域产业带动的作用,进一步挖掘曹妃甸港区的港口资源,建设曹妃甸港区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

(1)“立业”。利用曹妃甸港区的港口资源,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连接南堡开发区组团、曹妃甸配套产业区组团,形成曹妃甸新区核心经济和产业集聚的发展轴带,最终成为环渤海内湾区域核心产业高地。实现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的曹妃甸新区功能定位。

(3)筑城”。建设曹妃甸新城为营造宜居城市,寻求居住品质与通勤成本之

间的平衡;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搭建高端领衔层次丰富的生产服务平台。 4.6.2 产业用地布局指引 4.6.2.1 主导产业发展

(1)港口物流——我国北方国际矿石、原油进口分拨中心;国家煤炭转运配送中心;我国北方钢材、化工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物流中心。

发展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我国正在进入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阶段,造成国内原料市场的供给紧张,带动上游产业铁矿石和原油的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能源依存度已经占到全世界的15%,原油进口依存度也在50%,铁矿石年进口量3.8亿多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初级产品的进口大国。未来进口原油和矿石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深水港口承接国家经济安全的功能日益繁重。

发展基础。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原油、矿石重点消费和生产地区,河北省是我国钢铁生产第一大省,钢铁产量已超过一亿吨。长期以来,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铁矿石海运量占我国矿石海运的40%,这一地区进口矿石和原油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国际海运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曹妃甸天然深水港区可满足25---30万吨矿石、原油海运大型船舶停靠,在京津冀港口群中建立大型干散货港口占有绝对优势,远景海运吞吐量达到5亿吨。

我国从保障能源安全的出发,将建立第二批进口原油储备基地。将逐步建立原油、铁矿石和煤炭期货市场。曹妃甸港区所具有的深水原油和铁矿石码头、充裕的建设开发用地和消费潜力巨大的京津冀市场,是建立国家原油储备基地、发展能矿产品期货交易交割市场和保税物流区的优势区域。

发展重点。建立我国北方国际矿石、原油进口分拨中心;国家煤炭转运配送中心;我国北方钢材、化工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物流中心。

发展步骤。近期建立大型物流区和保税物流区,发展国际矿石、原油进口分拨业务。远期随着钢铁、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建立大型工业品物流和保税物流区,发展采购、配送、加工业务。依据我国能矿期货交易市场发展,逐步建立期货交易交割市场。

(2)钢铁工业----世界级钢铁工业基地

发展趋势。我国钢铁沿海布局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宝钢湛江基地、武钢防城港基地、鞍钢营口基地、首钢曹妃甸基地以及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河北黄骅、福建的钢铁基地正在谋划中。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将加快企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钢铁龙头企业,逐步提高钢铁企业集中度,由目前的40%多提高到60%左右,改变小,散,乱的局面。

发展基础。一是依托曹妃甸深水大港,有利于钢铁企业原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二是冀东地区已探明铁矿保有储量44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可为钢铁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三是曹妃甸地区浅海滩涂广阔,环境容量大,具有建设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良好空间,不占用耕地;四是有利于带动京津冀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发展重点。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品钢铁基地。主要生产汽车板、桥梁板、造船板、锅炉板、硅钢板等长期依赖进口的高附加值板材,弥补我国市场空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延伸产业。依托大型钢铁基地,培育发展钢结构、金属制品、工业气体、机电维修、建筑工程等产业。

发展步骤。近期1500吨生产规模,远期2000至3000万吨规模 (3)化学工业-----国家级大型化工基地

乙烯工业发展趋势。乙烯工业是基础工业,下游产业链长,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能力强,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我国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500万~2600万吨,生产能力将达到1400万吨 / 年,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55%。2020年我国乙烯需求量将达到3700万~4100万吨,生产能力将达到2300万吨/年,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 60%左右。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乙烯消费地之一,但乙烯生产能力还不到需求量的1/10,据预测,今后10-20年内仍将存在较大的供应缺口,环渤海地区迫切需要建设较大的乙烯项目。十五期间天津建设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依然满足不了这一地区的市场需求。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国际原油市场风险逐步增加。提高我国能源安全,降低市场风险,发展煤化工,以煤代油是我国能源建设的战略选择。

乙烯工业发展基础。曹妃甸产业区深水大港、土地开阔、临海环境容量大。有丰富的渤海大型油气资源、煤炭储备转运和盐化工资源,是京津唐地区发展大型化工工业的最佳区位。可以与天津化工区集群化发展,建设国家级沿海大型化工基地。

乙烯工业发展重点。依托原油储备基地、原油码头、液化天然气码头,临港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石化项目;依托北煤南运转运基地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依托海水淡化和亚洲最大盐场,发展盐化工基地。

乙烯工业发展步骤。近期力争十二五建设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大型煤化工项目和原化工项目。远期依据市场新增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

盐化工工业发展趋势。原盐的主要消费对象是烧碱、纯碱等工业用盐和食用用盐,而亚洲地区已成为世界上50%原盐消耗地区。我国作为原盐产能大国,近年来进口原盐量不断攀升。一方面是产量不敌产能,另一方面是工业用盐需求量增加。

盐化工工业发展基础。曹妃甸工业区发展钢铁、化工、装配制造等主导产业,解决工业用水的关键是采用海水淡化,为防止浓盐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工业制盐势在必行。

盐化工工业发展重点。关键把握工业制盐工艺,即根据进入制盐阶段的海水浓度,确定可吸纳的浓盐水量、还水淡化规模。进而把握对晒盐用地的释放规模和盐化工工业的拓展进度。

(4)装备制造业----国家级大型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趋势。我国把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重点发展建设大型石油化工设备、船舶制造、输变电设备等工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急需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发展25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

发展基础。曹妃甸深水港区与钢铁基地配套发展,是京津冀地区建设25吨级以上大型修造船基地的最优区位。

远景5亿吨港口吞吐能力,将形成庞大的海运市场,提高大量的修船业务市场。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冶金、油气田生产基地,形成庞大的装备机械设备需求市场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25万吨以上大型矿石、液化天然气和海洋工程船舶、港口机械、发电设备、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业。

发展步骤。近期造船船舶基地规模年产200万吨

(5)出口加工制造业----我国重要的机电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发展趋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出口产品主要以轻工纺织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长期处于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价值链的低端。我国正在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重点加强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我国已经成为船舶制造出口大国,在高附加值船舶制造领域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发展基础。曹妃甸产业区将建设以钢铁、化工工业为基础,大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海洋工程(大型船舶、海洋石油设备)、冶金、煤炭等大型设备加工制造业优势行业中,发展机电产品出口业务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大型船舶、海洋石油设备、冶金、煤炭、汽车等大型设备和零部件出口加工制造业。

(6)高新技术产业---我国新材料、环保产业基地

发展趋势。新材料是大力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将越来越显示出其发展潜力,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基础产业。而化工、金属新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一个重要领域,将在未来几年继续获得高速发展。

发展基础。京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区域创新体系完备,为曹妃甸工业区发展研发转化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曹妃甸工业区钢铁和化工大型产业基地产业链延伸和高端产品的发展将带动新材料、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发展重点。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合金材料等金属新材料,有机硅材料、工程塑料、有机氟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功能性膜等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建材、电力和城市环卫等行业除尘、烟气脱硫设备、新型工业锅炉、城市污水处理及垃

圾处理设备等。

4.6.2.2 产业空间需求分析 (1)主要产业类型

从现状及较明确的产业发展类型考虑,确定唐山南部主要包括:钢铁冶炼;石油开采及炼化;以水产品加工、蔬菜水果加工为代表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以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为代表的食品制造业;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为代表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水泥、玻璃、陶瓷制造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为代表的设备制造业;以船舶制造为代表的一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从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产业类型考虑,确定唐山南部主要包括: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为代表的高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类型 相对确定的 战略性产业 基础原料 能源工业 材料工业 机械制造 建材产业 生命产业 钢铁冶炼 煤化工 盐化工 石油炼化 海水淡化 合成材料 精细化工 生产设备及配件 船舶修造及配件 航天器配件 水泥生产 玻璃制品 陶瓷制品 海洋医药 食品制造 需要预留的 战略性产业 一般性产业 (2)空间区位需求

由于上述产业集成发展区在原料产地、市场需求及交通成本三者之间的轻重权衡,在空间上形成向海和向陆两种集聚倾向,而向陆集聚又分为临近原料产地和临近市场两种倾向。因此,将唐山南部六大产业集成发展区的空间区位需求归纳为三种:临近岸线、临近原料产地和临近需求市场。

(3)用地规模需求

产业集成发展区的产业链组织存在三种模式:循环经济组织模式、纵向组织模式和横向组织模式,其空间集聚需求特征、发展优势各有不同。

循环经济组织模式的空间集聚需求是基于循环经济的要求,依据循环经济产业链组织关系,有利于促进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空间集聚,便于管道铺设、废物交换及大型环保设施的建设。主要适用于基础原料产业、能源工业和水泥生产。

纵向组织模式的空间集聚需求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要求,有利于上下游企业间减少运输成本、及时调节中间供给产品的产量、类型,实现中间品的高效生产和利用,主要适用于机械制造产业形成以核心厂带动配套厂的垂直分工组织模式。

横向组织模式的空间集聚需求是基于相似的区位偏好和物流服务要求,有利于充分利用临近港口或临近陆路门户的优势空间,形成规模效益,同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降低集聚产业的整体外部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主要适用于强烈依赖于面向市场的物流服务的建材生产及医药食品等消费品制造业。

行业类型 基础原料 材料工业 机械设备制造 高端配件生产 产业链组织模式 循环经济组织模式 循环经济组织模式 垂直分工组织模式 水平网络组织模式 空间集聚特征 连绵大片占地,60-80平方公里 一般占地,30平方公里左右 较大占地,30-50平方公里 一般占地,30平方公里左右 4.6.2.3 产业布局原则

结合土地供给能力,立足自身发展条件,明确六大产业集成发展区的空间布局原则:

基础原料、材料工业、部分机械设备制造(船舶修造)向中部高度集聚,充分利用曹妃甸深水港资源,形成船舶和基础原料临近深水码头、材料工业临近浅水码头的布局模式。

高端配件生产、部分机械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向西部高度集聚,充分利用主城生产设备制造的雄厚基础和临近天津核心厂商的区位优势,促进双向资源整合,提升唐山装备制造水平。 4.6.2.4 产业园区发展指引

(1)曹妃甸工业区:重化产业集群,船舶制造、高新技术、出口加工集群。 曹妃甸工业区以深水港口和临港重大产业为核心竞争力,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为驱动力,强化港口和产业功能,形成门户开放、要素融通、产业集聚,区域带动的功能。

提升港口功能,向世界现代化大型港口功能方向发展,以装卸运输和工业功能为基础,培育发展物流功能、贸易功能和信息功能(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

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成为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

提升产业功能,向世界现代化临港重工业基地方向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创建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向自主性先进制造基地发展。提升产业价值链,重点发展高精尖产品,成为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引领基地。

(2)南堡盐场:合成新材料、石化中下游加工及盐化工集群

综合利用曹妃甸工业区2港池西岸港口功能,开辟河、海联运码头,在进一步拓展曹妃甸港口资源中,沿双龙河开辟内河连通曹妃甸工业区和南堡开发区,形成工业区5港池。随着曹妃甸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的规模化和工业制盐产业的发展,在南堡盐田地区将形成以合成新材料、石化中下游加工及盐化工集群产业基地,形成衔接基础原料和机械制造的重要生产基地。

(3)加强唐山、承德、秦皇岛区域合作

河北省域存在的巨大区域差异,是京津冀区域统筹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经两市一省一部签发的《京津冀城镇协调发展规划》中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功能组织的发展策略,同属北部和西部功能协同区的唐山、秦皇岛、承德,协同目标是“与内蒙古地区结成紧密的旅游协作关系,形成整合优势,增强旅游线路吸引力。同时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各城市应加强与智力中心北京的联系,进行生态研发城和文化创意城等重大援助项目的建设。将旅游开发和休闲居住相结合,实施生态资源和智力资源双驱动战略,推动山区城市跨越发展”。同时唐山作为中部功能协同区的城市之一,还兼顾着“提高本地区服务能力,推动地区转型,提高国家竞争力。继续巩固北京、天津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唐山在区域中的地位,发挥其冀东地区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在各自发挥区域中心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合力,成为京津冀实现总体目标的核心地区”的职能。 4.6.3 城镇发展布局指引

4.6.3.1 核心问题:产业和城镇拓展方向的空间分离

城镇空间布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产业和城镇拓展方向的空间分离。从唐山南部的资源禀赋基础来看,最优产业优势区位集中于连接曹妃甸、唐山主城和滨海新区的西侧轴线上。而最优景观生态区位在三岛旅游区一带,作为唐山南部未来

的城市发展核心,曹妃甸新城将以从小青龙河一期组团向大清河盐场以东向拓展的方式逐步展开。

这种产业优势区位和城镇优势区位的背离,一方面会导致通勤成本不断增加,成为建设宜居城市的最大隐患;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生产服务与产业基地脱节,影响城市的产业吸引力。

4.6.3.2 核心策略:构筑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城镇体系

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建立在适宜的通勤时间基础之上。依据曹妃甸新区产业沿海横向展开的格局,在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基础上,以精明增长理念为指导,构建串珠状的多元城镇体系将是最优选择。

(1)确定适宜的通勤时间

《中国城市畅行指数2006年度报告》:中国25个城市上下班通勤距离平均为9.9公里。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的通勤距离最远,分别为19.3公里、16公里和13.4公里,通勤时间分别为43分钟、36分钟和32分钟。《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据统计,以公共汽车为主要通勤工具的城市平均单程通勤时间为39.3分钟,小城市为19.1分钟,大城市为40.35分钟。标准推荐值为30分钟。从国外相关经验数据显示即使是国际大都市,通勤时间也被限定在45分钟以内;建立在合理职住关系和公共交通体系上的典范城市——香港和新加坡,其通勤时间都在30分钟以内,通勤距离在25公里以内。

地区 东京 巴黎 新加坡 香港 上海 北京 通勤模式 轨道 地面公交 私家车/出租 自行车/步行 61% 45% 53% 31% 4% 5% 6% 11% 23% 50% 19% 26% 22% 31% 10% 60% 60% 11% 2% 总结 轨道交通+私家车 轨道交通+私家车 轨道交通+公交 地面公交 私家车/出租 私家车/出租 通勤时间 通勤距离 (min) 42 45 30 28 40 45 (km) 40 42 21 13 16 20 评价 过大 过大 适宜 适宜 过大 过大

因此本次规划将30分钟作为平均通勤时间来构建城镇体系。 (2)构建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

建设以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为主的快速系统,以BRT为主的中速接驳系统,对接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系统。针对不同人群的出行成本承受能力,确定

三班倒职工的通勤距离应在10公里以内,普通职工的通勤距离应在25公里以内,高收入职工的通勤距离应在40公里以内。

时间 日常通勤 人群 普通职工 高收入职工 特殊通勤 三班倒职工 出行时间 40分钟 40分钟 15分钟 交通方式 近期 地面巴士 16~20公里/小时 私家车 50~70公里/小时 厂际公交 16~20公里/小时 5~10公里 远期 巴士+轨道交通40~50公里/小时 35~45公里 出行距离 近期 10~13公里 远期 25~35公里

(3)依托公共交通网络构建多元城镇服务体系

在空间上形成连接曹妃甸新城、唐海和南堡的横向区域性快速交通走廊,以及从这三个居民点向南部产业带延伸的纵向BRT接驳系统。从而形成由区域综合性中心城市、生活服务中心、专业化生产服务中心构成的三级城镇服务体系。曹妃甸新城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活服务中心包括唐海新城和南堡新城;曹妃甸工业区新镇为专业化生产服务中心。

类型

名称

生活服务职能

居住功能 区域性居住中心 滨海宜居中心城市

服务功能 区域性生活服务中心

客运枢纽 地区性生活服务中心

生产服务职能 普通服务 金融保险等普通服务

高端服务 科技研发基地 高端商务中心

区域综合曹妃甸新性中心城城 市

生活服务唐海新城 服务于南堡盐场产中心 业带和曹妃甸工业

区的地区性居住中

南堡新城 服务于丰南南部、南

堡地区的地区性居

住中心

生产服务甸头工业中心 新镇

服务于曹妃甸工业

区东部、面向三班倒职工的配套居住

包装、仓储高端包装等普通服务 设计等

地区性生活服务中心 客运枢纽 配套生活服务

交通运输 陆路货运仓储邮政等枢纽 普通服务 仓储物流等普通服务

海陆货运枢纽

4.7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4.7.1 发展策略

4.7.1.1 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1)建立高效的、多元化对外综合交通体系

作为对接区域引领唐山发展的曹妃甸新区,把握物流、客流组织是核心。物流体系不应只注重纵向疏港的交通体系,还应该重视横向区域的对接,建立起全面融入环渤海湾的交通体系,支撑沿海大港口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客运体系的构建重点是注重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扩大腹地范围,充分发挥港口服务区域的职能;加快与唐山中心城、北京、天津、秦皇岛等重要城市的交通建设,形成网络化、快捷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曹妃甸新区内部及与外部区域的密切联系,提高交通综合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最优整合和利用。

(2)构筑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内部交通体系

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协调区内交通、进出交通、过境交通之间关系,协调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之间关系;引导城市合理功能布局的实现,引导城市合理交通方式结构的形成;构建以曹妃甸新城为客运中心,曹妃甸工业区为主货运中心,组织合理、设施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7.1.2 交通发展策略 (1)区域交通融合策略

积极构建高标准综合交通系统,打破区域交通瓶颈,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湾的区域交通体系,在服务区域的同时提升自身功能和地位,推动建立区域交通规划建设协调机制。

(2)公共交通引导发展策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借鉴国际先进的“公共交通导向城市开发”的发展理念,引导城市合理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在新区规划建设时优先保

障公共交通廊道、场站、客运枢纽等设施用地。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需求。

(3)设施建设导向策略

优先建设与城市结构、产业布局相关的重大交通设施,特别是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开发;适当保证道路建设与用地的协调发展。

(4)客货适当分离策略

围绕城市产业布局,结合产业园区、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货运站和物流园区,构建面向区域的货运交通系统。组织货运快速通道,通过客货适当分流实现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秩序化发展。

(5)强化交通枢纽建设策略

强化客运枢纽建设,建设多种方式配合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在城市建设不同等级的客运枢纽,提供不同类型服务。

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数量适当、规模适度、布局适宜、功能适中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并建设与之匹配运行保障体系,形成高效的物流体系。 4.7.2 区域交通发展规划

4.7.2.1 加强内陆经济腹地交通联系

山西、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等地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矿产、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在目前,我国“西煤东运”大秦线(山西省大同-河北省秦皇岛港)、朔黄线(山西省神池-河北省黄骅港)的基础上,为缩小西煤东运还存在的较大缺口,需要开辟第三通道。与“西煤东运”第三通道相关交通设施项目主要有:新建蒙东—曹妃甸铁路,与迁曹铁路共同构成唐山市东西两侧的煤炭下水通道,并形成内蒙古到唐山市的客运通道。唐山到承德高速公路,形成唐山港到内陆腹地的高速公路通道。

4.7.2.2 与京津冀中心城市交通联系

从京津冀区域内部来看,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北京市一支独秀,处于第一个层次(GDP 超过6500 亿);天津处于第二层次(GDP 超过3500 亿)、唐山、石家庄处于第三个层次(GDP 超过1500 亿);保定、沧州、邯郸为第四个层次(GDP 为1000~1500 亿);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廊坊、

衡水、邢台为第五个层次(GDP 不足1000 亿)。唐山市还仅处于第三层次,经济发展依然需要第一层次的北京和第二层次的天津辐射带动。同时由于北京没有港口,城市的发展需要唐山港的支持。目前,北京市的已有占全港3%左右的煤炭、8%左右的内贸集装箱等物资从港口进出,未来还将有大量的原油、进口LNG等物资通过港口中转,唐山港对北京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曹妃甸新区需要建立与两个城市之间便捷的公路、铁路联系。

从河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思路来看,石家庄、唐山是河北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唐山是我国京津唐城市群的重要一极。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重点完善港口杂货和集装箱水陆运输设施,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带、出口商品加工区、区域性航运中心,建成中国重要的钢铁、化工、建材生产基地。在河北省内,曹妃甸新区需要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联系:1)与北京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2)与环渤海港口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沿海高速公路和环渤海城际铁路;3)与石家庄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高速公路网(沿海铁路)、铁路和城际铁路。相关交通设施项目主要有:新建京秦城际铁路、新建环渤海城际铁路。 4.7.2.3 与唐山市内其它区域交通联系

唐山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并处于山西、内蒙等煤炭出海的交通要道,未来需要与唐山港的曹妃甸港区建立更加紧密的交通联系。地处中部山前平原区唐山中心城区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京津冀国际门户城市,曹妃甸新城建设需要和中心城区建设的快速客运通道,包括唐曹高速、唐滨快速等设施的同时,还需要组织中心城区与曹妃甸新城间的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4.7.2.4 对外客货运枢纽布局 (1)客运枢纽:

规划曹妃甸新区一级(大型综合)换乘枢纽一个,即曹妃甸新城站,二级(次级综合)换乘枢纽4个,即京秦城际南堡北站、京秦城际唐海站、京秦城际京曹妃甸新城西站、曹妃甸工业区中心站。三级(铁路/公路)换乘枢纽:曹妃甸新城东站、曹妃甸工业区总业组团站。

(2)货运枢纽

公路货运主枢纽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3个层次组成,主要分布

在曹妃甸工业区内。

物流园区:曹妃甸工业区综合国际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包括石化物流中心、原油物流中心、铁矿石物流中心、煤炭物流中心,干散货物流中心、综合服务物流中心、装配制造物流中心、渔业物流中心等。

货运站:沿区域干线铁路布点,包括沿海铁路的南堡编组站、南堡站、唐海站、曹妃甸新城站、滦曹铁路曹妃甸站、曹妃甸北站编组站。 4.7.3 内部交通系统规划 4.7.3.1 客运体系

(1) 形成以新城为中心的客运通道

规划曹妃甸新区客运系统由客运通道和组团内客运通道二个层次分别考虑。

客运通道的主要职能为突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对接区域的职能,以构建中心城区对外联系为目标,呈现以曹妃甸新城为核心,对外辐射的格局。主要客运通道包括:

? 曹妃甸新城-迁曹公路曹妃甸段—滨海大道,主要承担曹妃甸新城与工

业区之间的联系,远期该线路继续西延,成为环湾轻轨;

? 曹妃甸新城-沿海公路—南堡客运站,主要承担新城与唐海、南堡之间

联系,该线路为京秦城际铁路唐山段;

组团内部客运通道重点解决新区沿海布局的特征,客流的主要走向为东西向,组团内部东西向的客运通道包含北、中、南3条,分别为沿海大道、唐京(唐曹快速东延线至京唐港)大道、滨海大道。

(2) 构筑以快速公交为骨架的客运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BRT)是从服务的根本目标出发,轨道交通的服务标准和公交的灵活特征相结合的交通系统。世界各地一些成功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车速可高达平均每小时20至22公里,在采用全封闭道路空间的条件下,运营速度可以高达每小时30公里以上。

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BRT的发展,可以先采用利用高速路和快速路形式、灵活设站布设模式和普通公交专用道或大站快车模式,并预留发展封闭路权快速公交模式的条件,当客流条件到达要求后,建设具有封闭路权的BRT系统,重

要客运通道在必要时可改建为轻轨线路。 4.7.3.2 货运体系

(1)形成以港区对外辐射的集疏运体系

曹妃甸港区与内陆腹地之间的集疏运系统通过与铁路、高速公路以及省道的连接来实现的。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形成以铁路为核心,高速公路为骨干,干线公路为补充的对外集疏运通道,促进港口的快速发展。

主要港区的集疏运应通过疏港公路和疏港铁路、内河航运三种集疏运方式实现。

(2)构筑以物流园区为节点的货运通道网络

区域内货物运输主要是满足区域内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不同生产点之间的快捷运输,原材料的及时运输,货物集散中心,物流中心等与上下游之间的时效性运输等。唐山南部地区货运交通组织,主要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完成,是服务于物流园区、货运场、工业区的货流集散系统。唐山南部地区内的物流系统分为生产性物流和生活性物流,其中生产性物流占主导地位,物流设施按物流圆区、物流中心两级设置。其中新区物流园区2个,分别为曹妃甸北站综合物流园区,曹妃甸工业区综合国际物流园区。物流中心8个,分别是曹妃甸工业区石化物流中心、化工物流中心、矿石原油物流中心、装配制造物流中心、渔业物流中心、煤炭物流中心,新区综合服务物流中心和南堡物流中心。

组团之间的主要货运通道主要服务为工业区对外、物流中心间、物流中心对外的货运运输功能。主要通道为南曹快速、迁曹高速、唐曹高速、沿海公路、青林公路等。

4.7.4 综合运输网络布局

通过唐山南部地区对外交通系统建设,南部地区将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相互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

(1)铁路

规划曹妃甸新区铁路系统分客、货运系统。客运铁路:两横“Y”字结构,分别是京秦城际铁路和环湾轻轨。货运铁路:一横两纵,分别是沿海铁路、迁曹滦曹铁路、蒙曹铁路。

(2)公路

规划曹妃甸新区高速公路网为一横两纵,其中一横为沿海高速,两纵分别为唐曹高速和迁曹高速。快速路系统两横三纵,其中两横分别为沿海公路和滨海大道,三纵分别为唐滨快速、青林公路、规划南曹快速。四纵干线公路,分别为大碱路、唐柏路连滦曹公路、唐海曹妃甸工业区联系路,古柳路

(3)公共交通系统组织

以城际轨道和轻轨交通为骨干,在新区内“指”状布局;片区快速公交(BRT)为核心,在片区内和片区间环线分布;网络组织的常规公交为基础;海上交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方式的曹妃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

类型 城际铁路 项目名称 功能定位 京秦城际铁路 环湾轻轨 蒙东—曹妃甸铁路 客运,与唐山、北京、秦皇岛的快速联系通道 客运,贯穿新区南部发展地区与天津、秦皇岛的快速联系通道 货运为主,兼顾客运;蒙东、冀北地区出海通道 货运,疏港铁路 货运,联系联系曹妃甸港区与京山线 联系南部城镇与天津、秦皇岛 曹妃甸港区疏港公路、曹妃甸工业区与唐山中心城联系道路 曹妃甸港区疏港公路,曹妃甸工业区北接京沈、京哈高速 曹妃甸工业区至南堡开发区接沿海高速 曹妃甸工业区对外客运主通道 曹妃甸新区东西向对外联系货运主通道 唐山沿海道路,自京唐港区经曹妃甸新城、工业区、南堡开发区至天津、黄骅 普通铁路 迁曹铁路、滦曹铁路 沿海铁路 沿海高速 唐曹高速 迁曹高速 曹南快速 青林公路 沿海公路 滨海大道 高等级 公路 唐滨快速 大碱线 主要干线公路 联系曹妃甸新城与唐山中心城 联系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丰南工业区、唐山主城 联系曹妃甸新城、唐海与唐山主城 联系路在唐海西为现状青林路,向南接曹妃甸工业区2号路 曹妃甸新城对外联系北部地区的主通道 唐柏、滦曹公路 唐海曹妃甸工业区联系路 古柳线 曹妃甸至天津、北京管道 管道 形成曹妃甸港区-天津石化-北京燕山石化的输油管 形成曹妃甸港区—天津石化-沧州炼油厂—石家庄炼油厂的输油管线 由曹妃甸港区至迁安,并在迁安接京秦管线

曹妃甸至天津、沧州、石家庄管道 曹妃甸北京、秦皇岛管道

4.8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4.8.1 供水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分唐海县片区、南堡开发区、曹妃甸核心产业区和曹妃甸新城4个片区,按照节约优先、循环利用的原则预测了曹妃甸新区的用水需求,在充分挖掘本地水资源潜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引滦入唐地表水、桃林口水库地表水、海水淡化水、再生水等,提出了保障曹妃甸新区用水需求的重要供水设施布局和规模建议。 4.8.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唐海县片区

水资源是制约唐海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存在农业用水比重很大,非常规水源没有发挥作用,总体用水效率和效益还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的问题。

①供水量

现状供水主要靠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水源多元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005年唐海县总供水量1.77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47亿m3,占83%;地下水源供水0.3亿m3,占17%,没有再生水利用量和海水淡化量。在地下水开采中,深层地下水供水量占80%。农业主要用滦河水和平原水库的水,农村生活分散打井取用地下水,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以地下水资源为主,分为市政自来水供水系统和企业自备井供水系统。

1994~2005年,唐海县供水总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其中地表水供水下降了很多,主要受上游控制,供给农业的滦河引水量大幅减少。从用水结构来看,城镇生活用水呈上升趋势,农村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呈下降趋势,灌溉用水受上游给水量影响,年际变化大,由于灌溉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占的比重比较大,除个别年份外,都占到85%以上,灌溉用水是最大用水单元。受灌溉用水影响,总用水量年际变化比较大。

②水源地及供水工程

唐海县主要的地表水供水工程滦下输水干渠,1985~2005年年均引水2.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