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复习 下载本文

1、击溅侵蚀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第一,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体,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赌塞,形成板结引起土壤渗透性降低,有利于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流动;

第二,直接击打地面导致土体分溅并且沿着坡面迁移;

第三,雨滴击打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导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的输沙能力增大。 2、溅蚀可分为那几个阶段?

干土溅散阶段;湿土溅散阶段;泥浆溅散阶段、土地板结阶段

3、坡面产流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坡面径流的形成是土壤和降水的共同作用形成,其机制是降水量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导致水分不能入渗,在地表集中而形成。

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须渗阶段和漫流阶段。蓄渗阶段:首先是植被的含蓄作用,然后就是进入土壤的蓄渗阶段,当土壤水分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坡面低洼也会填起,这个过程叫做填洼整个蓄渗阶段都是对降水的一次性消耗。漫流阶段:径流为涉及到整个坡面,有时分时合的水流形成,此时的流速很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进入全面漫流阶段,次阶段水量增加,粗糙度降低,流速增加,径流冲击力增大,导致地表径流冲力大于土壤的抗蚀力,土壤表面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发生面蚀。

14、什么是沟蚀,影响沟蚀的因素是什么? 在面蚀的基础上,尤其是细沟侵蚀面进一步发展,分散的地表径流会逐渐集中形成固定流路的股流,集中的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岩和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成为沟蚀。 影响沟蚀的因素:汇水面积、坡长、坡度,汇水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径流量,坡度坡长影响侵蚀力的大小,其中汇水面积是保证浅沟形成发育额首要条件

4、侵蚀沟发育包括那几个时期?

侵蚀沟的形成主要有:溯源侵蚀阶段、纵向侵蚀阶段、横向侵蚀阶段、停止阶段溯源侵蚀阶段:以向长发展为主,与汇流方向相反,尚未形成明显的沟头和跌水;纵向侵蚀阶段:以向深发展为主,沟头下部出现明显的跌水

横向侵蚀阶段(平衡坡面阶段):两岸向宽发展却成为主要形式,平面上呈树枝状侵蚀沟网,形成冲积扇。

停止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纵坡接近于或相当接近于临界侵蚀曲线,沟岸大致接近于自然倾角,因此沟顶已停止朔源侵蚀,沟底不再下切,沟岸停止扩张 5、什么是临界风速和起沙风?以及沙粒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临界风速:假定地表风力逐渐增大,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地表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这时的风速称为临界风速或起动风速

起沙风: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沙粒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起动风速和沙粒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沙粒的运动形式:悬移、跃移、蠕移

6、我国土壤侵蚀的分区原则:1、同一区内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基本一致;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及社会条件基本一致;3、同一区内治理方法、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一致;4、侵蚀分区尽量保持流域界线及行政界线的完整性 7、42地形与降雨对水蚀的综合影响:

⑴ 特大及较大暴雨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冲刷量均成正相关;

⑵ 降雨平均强度小,或平均强度较大而持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成反相关,而与冲刷量成正相关

⑶ 一次降雨量很小,历时也很短的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冲刷量均成负相关。 8、崩塌的分类:按块体的地貌部位和崩塌形式分为: 山崩、塌岸和散落。

根据组成坡地的物质结构分为:崩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崩塌、沉积物崩塌、基岩崩塌 根据崩塌体移动形式和速度:散落式崩塌、滑动式崩塌、流动性崩塌

9、岩石中的孔隙及裂隙的存在的意义:一可以为水流提供通路,二增大了岩石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溶蚀作用更快、更易发生。

10、存在侵蚀转折坡度的因为:⑴坡度越陡,汇集水流量越少,而使冲刷量少⑵可能坡面上的土壤早已被冲走,岩石露头,使得地表水流下时无土可冲。在南方,自然原状土的临界坡度值为40°,人工扰动的临界坡度值为25°

12、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 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 ③自然植被长期丧失。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 10、冻融作用侵蚀表现:冻融风化、融冻扰动和融冻泥流。

气候因素(1)降雨:降水是地表径流和下渗水分的主要来源,雨滴溅蚀和地表径流都能引起土壤侵蚀,降雨强度越大,产生的侵蚀量越大。当降雨量大于土壤渗透量哪呢过产生地表径流。

(2)降雪:积雪在背风斜坡和凹地堆积较厚。融雪时产生不同的融雪速度和不等量的地表径流,尤其是当表层已融解而底层仍在冻结的情况下,融雪水不能下渗,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常引起严重的土壤侵蚀。

(3)风:当风速达到起沙风速时,风能带动土壤颗粒的移动,从而降雨之后容易产生土壤侵蚀。

32、地质因素:岩石的抗风化能力越强,其造成的土壤侵蚀越轻微。花岗岩容易风化。岩石的透水性:透水性差的岩层,土层含水量容易饱和,多余降水极易造成地表冲刷,冲蚀土壤。透水性好的岩层,透水快的土层较厚,在难透水的土层上则可形成暂时滞水,多余降水易形成地面径流而冲蚀土壤;在不透水层形成水膜,使上部土层和下伏基岩间的摩擦变小,常导致滑坡的发生 ,当地面为疏松透水性强的物质或下伏基岩的层理和节理较发育,且层理方向垂直向下或地层倾斜时,下渗的水分就会沿着岩石的层理、节理或断层间隙迅速下渗,不致于引起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 33、土壤因素:渗透性、抗冲性、抗蚀性

土壤渗透性:径流对土壤的侵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而透水性强的土壤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表径流量。土壤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结构、土壤孔隙率、土壤剖面构造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沙性透水性》粘性,团粒结构透水性好。

34、土壤的透水性:土壤透水性强弱常用渗透率(或渗透系数)表示。渗透率—时间曲线(图10—1)中,当渗透量达到一个恒定值时的入渗量即为稳渗系数。 35、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含义是什么?在生产中有何指导意义?

含义:小于或者等于成图的年土壤流失量,也就是说土壤流失量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的降低而允许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2)在实际生产当中有很多重要的意义:比如说:容许土壤流失量标准过低,将会导致水土流失,从而产生土壤肥力的下降,,土地资源减少的问题,所以在农业和工业生产当中,土地的利用的各个方面都应该考虑成土速度和侵蚀速度,当成土速度小于侵蚀速度的应该采取有效地水土保持措施,保证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提升土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6、从力学的角度阐述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1)植物的地上部分,能够拦截降水,使雨滴的速度减少,也就减小了到达地面的降雨强度,减小了降雨的侵蚀力,有效地削弱雨滴对土壤的打击破坏作用。

(2)枯枝落叶还有保护土壤、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径流、减缓流速、拦截泥沙等作用。 (3)死亡根系和枯落物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的抗蚀、抗冲和渗透能力。

(4)植物根系缠绕可增强土体的抗冲性,特别是自然形成的森林及营造的混交林中,各种植物根系分布深度不同,有的垂直根系可伸入土中1m以上,能将表土、心土、母质和基岩连成一体,提高土体的稳定性,从而起来保持水土的作用。 37、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的特点?

水力侵蚀:外营力是水的作用,发生时具有连续性,侵蚀对象为土壤颗粒,侵蚀对象小。 风力侵蚀:外营力为风的作用,具有突发性,连续性,侵蚀对象小 重力侵蚀:外营力为重力,侵蚀对象大,为块体,具有突发性和不连续性 38\\0—10cm气流层内风沙流结构的基本特征

(1)地面以上0-1cm第一层含沙量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较高层中的含沙量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

(2)不管风速如何,第二层的含沙量基本保持不变

(3)平均含沙量在2-3cm层中搬运这已高度保持不变,并不以风速为转移 39、风沙流结构特征:

(1)在各种风速和输沙量条件下,风沙流中的含沙量随着高度的迅速递减,而且高度与输沙量对数呈线性关系。

(2)随着风速的增加,下层气流中沙量相对减小,相应的增加了上层气流中搬运的沙量。 (3)在同一风速下,随着总输沙量增加,下层气流中搬运的沙量保持不变。 引起地表非均匀性的原因有:

①地表凹凸起伏差异;

②地表物质抗蚀性强弱、渗透强度、颗粒组成大小的差异;

山洪侵蚀的特点:发生山洪的河沟,以主沟道为准,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 上游径流量小,产生的径流以冲力为主。

中游汇水面积大,形成偏态流动,产生侧蚀,冲淘河岸。

下游段,坡降缓,但流量更集中,冲淘两岸,使河流表现为蛇形前进。

22、等流时线:流域上径流能同时到达出口的所有地点的连线。 简述水力侵蚀的防治原则。 要点:(1)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强化治理,重视预防,制止新的水土流失;(2)以建设基本农田,提高单产,解决粮食问题为突破口,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3)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综合治理,连续治理和连片治理,试验、示范、推广想结合;(4)坡沟兼治,加强治坡,坚持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三结合的综合治理;(5)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治理保证开发,以开发促治理;(6)统一规划,合理布置突出重点区域,加强灾害性水土流失预警。 28、简述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河沟侵蚀各自的特点? 答:浅沟侵蚀:侵蚀沟发育的初级阶段,形成横断面为宽浅槽型浅沟

切沟侵蚀:是浅沟侵蚀的发展,横断面呈V字形,是沟底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十分剧烈的阶段。

冲沟侵蚀:是切沟侵蚀的进一步发展,水流更加集中、横断面呈U字形

河沟侵蚀:冲沟进一步发育,沟头接近分水岭,河口与河道相接,沟底下切深度已经达到河床高度,沟底不再下切,沟底一侧形成水道,并且可能有常流水现象。

29、山洪与泥石流的区别:山洪虽然流体混浊,但含沙量小,密度<1.3吨/立方米,流动时形态与一般水流相似,连续流动,大石头在洪水里滚动,向下移动。在山口形成的堆积扇上沉积的泥沙有分选性,离山口越近石头越大,离山口越远石头越小。

泥石流含沙量大,密度≥1.3吨/立方米,流体粘稠如泥浆,流体中大小石块随浆体一起运动,出山口后泥沙迅速沉积,在沟口形成泥沙与大小石块一起的混杂堆积物。泥石流比山洪密度大,流动时能量大,破坏力强,泥石流直行前进的能力很强,在弯道凹岸或泥石流的正面冲撞处能爬上数米甚至十几米高的沟岸或山坡,造成意外的损失。

抗蚀性:指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和径流悬浮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力。水稳定指数。

抗冲性:指土壤抵抗径流和风等侵蚀力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