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讲义 下载本文

第十二章 土地计划利用

【内容提要】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地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决定了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计划是政府干预土地利用活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章讲述土地计划利用的基本概念,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的计划利用体系和管理以及完善做系统的介绍。 【重点】认识土地计划利用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中国土地计划利用的体系和管理。

【难点】土地计划利用和土地市场配置的关系

一、土地计划利用的概述

(一)土地计划利用的基本概念

1、土地计划利用:是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土地资源的活动。其内容就是通过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

2、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广义的土地利用计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只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土地利用中长期的布局和安排及部署,又称土地利用的空间计划,重点在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

4、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对区域土地利用的具体的近期的安排。侧重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设计。

4、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二)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

1、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必然要求: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空间的差异性

2、是土地经济特性的要求: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用途改变的问题 3、是正确处理土地供求关系的必然要求:供需总量和供需结构平衡

4、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土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基础,计划可以解决各部门在土地需求中的争地矛盾。 (三)土地计划利用与市场配置的关系

1、土地供需问题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解决。市场的局限性要求土地计划利用 市场的局限性:土地资源的宏观配置问题;外部不经济问题;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公益性用地等。

2、政府调节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是有区别的

区别:调节的范围不同;依据的基础不同;调节的层次不同。 二、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的基本体系 (一)基本体系

是在土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由国家、省、地、市、县和乡镇五级的长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土地利用计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构成的。 (二)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的特点

1、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3、土地资源利用计划实行分级管理

4、土地资源利用计划是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计划体系。 三、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 (一)管理的内容

1、计划决策:中国现行土地利用计划决策权是有效集中,适当分散的多层次的体系。基本形成了三个层次:(1)中央统一的决策权;(2)部门和地方及计划单列城市的决策权;(3)用地单位的决策权。 2、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程序 实行“两上两下”的程序

1)由地方和部门提出计划期内土地利用安排的建议和各部的用地计划 2)国务院进行综合分析和初步平衡下达

3)各地根据下达指标进行修正和补充,编制规划和计划草案 4)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再平衡 3、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 4、土地利用计划的监督检查

(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础薄弱 2、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理论研究比较滞后 4、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手段不足 (三)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方向

第十三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内容提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土地利用的最终目标。本章在讲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上,对土地可持续的有关问题做全面的介绍,包括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 【重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的掌握 【难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认识

【教学方式】本章内容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重点掌握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①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迫使人们反思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

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阶段: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得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雏形。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③发展与完善阶段:1987年由前挪威首相布兰特兰夫人领导,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阐述,是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④实践阶段:20世纪90年代,被全世界所接受,并由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提出了《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①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也就是发展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更新能力。

②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③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④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⑤综合性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②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③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5、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概括。 6、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1)资源稀缺论 ①绝对稀缺论 ②相对稀缺论 ③静态经济理论 ④自然和谐论 2)效率利用论 3)极限增长论

4)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论 ①能力建设论 ②容量与发展论 ③财富衡定论 5)绿色发展论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及应用 (一)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1.概念: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要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

2.两层含义: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

总之,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

结合中国实际,改造中低产田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 三、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条件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内容 主要分两大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研究内容 ①作物的单产潜力研究 ②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③种植业生产潜力评定 ④畜、禽业生产潜力的估算 2、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内容 ①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②人口营养水平探讨 ③食物总需求量估算

④土地的供给量与人口需求量的匹配 ⑤对策

(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