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第四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是由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具体的交易媒介包括货币和银行券、存款、银行汇票等非货币间接证券。另外,“融资租赁”、“票据贴现”等方式也属于间接融资的方式。

3.3融资特点

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中小企业较多的依赖内源融资。中小企业一般建立的时间较短,缺乏外源融资所需的信用记录和健全的财务报表,信用能力也较差,很难得到外部投资者和银行的信任,这就决定了其主要依靠业主出资和企业的内部积累来进行融资。

表3 内源融资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经营年限 融资方式 短于3年 3-5年 6-10年 长于10年 总计 自我融资(%) 92.4 92.1 89.0 83.1 90.5 银行贷款(%) 非金融机构(%) 其他渠道(%) 2.7 3.06 6.3 5.7 4.0 2.2 0.35 1.5 9.9 2.6 2.7 4.4 3.2 1.3 2.9 资料来源:Neil Gregory, StoyanTenev,Dileep M.Wag1e,2006,China's Emerging Enterprises:Prospect for the New Century

债务融资表现出规模小、频度高和更加依赖流动性强的短期贷款。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要求其资产快速周转,在营运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使用比率上高十大企业。同时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比率低,所需的营运资金主要依赖银行的短期融资。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具有季节性,应急性特征,而银行贷款的手续比较繁琐,这就迫使中小企业将更多的求助十手续简单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高十正规金融机构,但它们能更好的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

9

第四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第四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4.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分析

第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但是,不同地区间表现出不同的严峻程度。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所处的政策、金融等大环境存在较大差别。虽然各地区中小企业所呈现出的融资难程度不尽相同,但又有一些共性特征。总体来看,作为我国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程度最轻,而中、西部地区则较为严峻,尤其是西部,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仍主要来源于自我积累的内源融资。

第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内源性融资有限和外源性融资问题突出。在创立和发展初期,中小企业很大程度上依靠自筹资金。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会大幅上升。因此,仅仅依托利润分配和自我积累的方式,不能满足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这时,企业会选择外源性融资来补充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从间接融资层面来看,为了减少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将更多的信贷额度投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各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同时设置了严格、繁杂的审批程序。另外,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不仅数量较少,而且规模有限,不足以满足全社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直接融资层面来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缓慢,对中小企业的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供给严重不足。由于受《证券法》的限制以及最低资本规模、经营年限的要求,对刚起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公司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门槛太高。

第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多为紧急性的小额需求,形成了融资过程中的规模不经济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供给水平往往低于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许多中小企业因为寻求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满足资金需求,而民间借贷利率往往大幅度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即使银行同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利率部分远远高于对国有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如果中小企业想获得银行的贷款,就要借助担保公司为其担保,同时要负担抵押资产评估费和担保费。

10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与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客观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担保资金的有限性相对于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财政资金依靠自身担保费用和利息收入,很难维持担保基金的有效运作。没有再担保制度做支持,担保基金的风险分散与转移能力较弱,担保机构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第五,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管理模式是否先进,市场前景是否广阔等因素都会对中小企业获取外源性融资产生影响。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物不足,财务状况不透明,会计信息失真等因素,已经为其获得银行贷款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加之中小企业由于信用意识薄弱,不及时还贷,形成许多不良债务,银行投放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流失严重等情况,大大挫伤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积极性,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雪上加霜。

第六,创新型融资工具未被大众所认知并接受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表现得畏首畏脚,原因是他们对融资知识掌握得不到位,对新颖的融资工具知之甚少。例如国外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融资租赁(不论是直接租赁还是售后回租),是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工具。许多新型融资工具都有助于企业拓宽资金融入,使企业获得多方位的资金支持,在我国,都没有被中小企业所采纳并广泛应用。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表象的深层次原因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4.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4.2.1 从政府角度分析

第一,法律政策环境的缺失

融资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仅仅只有起到纲领性作用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缺乏操作性强的专门性法律和配套的鼓励、优惠、救济等法律法规。股票上市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募集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及审批过程监管不足致使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难以获得资金。

11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间接融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缺陷。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是目前主要的几种间接融资方式。由于法律制度保障的缺陷,间接融资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融资效率大大降低。

民间借贷法律规范缺失。我国对于民间借贷在金融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并没有进行法律界定,未将民间借贷主体、形式以及监管等进行明确的解释,现实当中对民间借贷的性质仍存在争议。

第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认识偏差。我国政府并未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在补充市场经济、提高竞争效力、活跃市场气氛等方面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相关政策和配套机制的缺失主要产生于政府对中小企业认识的偏差。

政策歧视。虽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但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却不能像大企业那样享受税收优惠,只有部分地区对家庭式经济以及小微企业减轻财税负担。相比于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明显偏高。

引导力度不够。在对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上我国政府职能缺失,如中小企业法律环境存在缺陷,政府未能有效引导其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体系欠缺使其外源融资方式受限;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尚在建立健全,即使已经建立,也因为缺乏政府的引导,使其效能无法正常发挥。

4.2.2 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

第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歧视

政策歧视。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金融机构执行不同的信贷政策。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因所有制歧视受到不公待遇。虽然国家的政策方针在这方面做出要求,银行要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但实际操作中银行在放贷时仍旧青睐规模大、资本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持有偏见,不愿给予贷款支持。

规模性歧视。为了规避经营风险,银行转变运营模式,加大对有规模优势的企业的信贷力度,以规模、成分为导向,加深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企业的5倍,银行管理成本随之增大5倍。银行从利润最大化出发,不愿与中小企业交易。

结构性歧视。国有商业银行将企业规模作为特殊考察标准,区别对待规模不同的企业贷款申请,贷给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银行以企业性质与资产规模来确定自身内部运行的这种方式,造成了市场上的信贷份额极度失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