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不是音调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不是空气。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D正确。 考点:声现象

2. 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 A. 熔点高 B. 导热性好 C. 导电性好 D. 弹性好 【答案】B

“热排被”主要作用是为了向外良好的排放热量的, 【解析】试题分析:所以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应选B。【考点定位】导热性;内能

3. 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B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解析】试题分析: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4. 如图所示,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A. 将运动得越来越慢 B. 将立即停止运动

C. 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D. 受到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答案】A

【解析】由小车沿桌面做匀速运动知道,小车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若突然剪断轻绳,拉力消失,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小车只受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摩擦力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慢,故A正确,BC错误;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突然剪断轻绳时,小车对接触面的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体的受力分析,注意分析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各是什么,做题的时候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防止容易问题复杂化。

5.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在10s内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为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

B. 滑片P在中点时,9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为60J C. 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D. 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答案】C

【解析】由电路图知道,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由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知道,滑片从中点到b端时,电压表示数增大了2V,即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示数是4V+2V=6V;由Q=U2/Rt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R1 =U12/Q1t=(12V?6V)2/60J×10s=6Ω;当滑片在b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则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I最小=U1/R1=12V?6V/6Ω=1A,故A错误;当滑片在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是:I=U′1/R1=12V?4V/6Ω=4/3A,所以,9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是:W=UIt=4V×4/3A×9s=48J,故B错误;由以上分析结合P=UI知道,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

,故C正确;同理知道,R1 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以及电功、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二、填空题

6. 小亮坐在火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火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使车体附近的______很小,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外。

【答案】 (1). 火车 (2). 压强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小亮是以运动的火车为参照物,所以树木是向后运动的;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火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使车体附近的压强很小,人若靠近列车,则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外。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参照物及其选择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考查的都是生活中的现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7. 如图所示,物体重5N,一人用20N的力将它压在竖直墙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大小是______N,方向是______。

【答案】 (1). 5 (2). 竖直向上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用20N的水平力把重5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对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水平方向上受到人对物体的压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是竖直向上。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和二力平衡条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然后根据二力平衡去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8. 端午节那天,妈妈煮荼叶蛋时小明闻到浓郁的茶叶蛋香味,这是属于______现象。若将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从

加热到

时,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

【答案】 (1). 扩散 (2).

【解析】小宇闻到浓郁的茶蛋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的扩散现象;将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从20℃加热到70℃时,Q吸=cm=4.2×103 J/×2kg×水吸收的热量是:(t-t0)(kg?℃)(70℃-20℃)=4.2×105 J。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扩散现象和热量的计算,考查的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9. 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

,容器的质量是______g。

【答案】 (1). (2). 55

10. 工人借助如图所示的装置,在20s时间内将700N重的货物匀速提升了4m,已知他对绳子的拉力为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