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套试卷合集汇总〗山东省临沂蒙阴县联考2019-2020年语文七上期中模拟试卷 下载本文

2018-2020学年七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19 分)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4 分)

(1)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niàng( )。

(朱自清《春》)

(2)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 mì( )、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刘湛秋《雨的四季》)

(3) 她憔 cu(ì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

色。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4) 后来发生了分qí(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莫怀戚《散步》)

2. 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8 分)

(1) 水何澹澹, !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 (3) 潮平两岸阔, 。 (4) 枯藤老树昏鸦, 。

(5) 《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两句是: , 。 (6) 同桌小明这几天总是浪费时间在玩游戏上,你可以用《论语》中的 , 去劝导他。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 分)

(1)俄而雪骤 ( ) (2)与友期行 ( ) (3)不亦说乎 ( ) ....4.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4 分)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C .《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曹丕、曹孟德合称“三曹”。

D .《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为建设

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2) 阅读下面的表格,把空白处补充完整。(2 分)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 《阿长与< 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① 阿长 山海经>》 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 谓福橘……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 《故乡》 ② 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勇敢无畏 …… 二、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片段阅读。(10 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 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选自杨绛《老王》

5. 阅读写人文章,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品析文中加点词语“镶嵌”“直僵僵”的表达效果。 (2 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选自都德《最后一课》

6. 细节中见人物性格,见内心世界,见真情。试分析划线句的含义。(3 分)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选自李森祥《台阶》

7. 以形写神,父亲专注的目光里,我们读到了父亲的执着。刻画人物,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也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试着描写一个人物片段,注意在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字数 150 字左右。(5 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3 分)

严明

几年前,在我都有了孩子之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安徽探家,父亲似乎在不经意间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父亲在蚌埠读师范时,暑假都会回家里干各种辛苦农活。通常在开学前启程的那天早上一定会是这样的场景:父亲收拾好书本行李,与家人一起匆匆吃早饭,然后我的爷爷蹲在墙

角抽着旱烟,缓缓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钱来,交与我父亲,那是他新学期一切所用——学费和生活费。父亲会默默接过钱,收好,拎起行李辞别家人,去邻县坐火车返回学校。

可偏偏在最后一学年的夏天家中极其困顿,父亲也心知肚明。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劳作后, 开学返校的日子还是来到了。一家人吃完早饭后,爷爷蹲在墙角抽烟,父亲开始整理行李, 等待随后的场景出现。可是随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爷爷低着头一直抽烟,一言不发。场面在一点点凝固,时间在一拖再拖。父亲知道家中肯定已是实在拿不出一点钱来了,便跑到生产队的田里扒了五个山芋回来,打开棉被包裹进去,再把被子捆扎好,背起出了门。

父亲说,因为没钱买火车票,他在火车站等来火车后,等列车员关了车门、车欲开出时才扒上车门位置,面朝外,侧背行李,双臂各扣住两侧的立杆死死不放,一路熬到蚌埠。其间途经淮河大桥时,还遭遇铁路工人用水管喷水,他只知道紧闭着眼,死死揽着门杆不放。到了蚌埠站,想沿着铁道走出站的父亲还是被工作人员揪住,带回了值班室。直说没钱买票回学校,车站的人不信。打开行李搜,看到那几个山芋。车站的人一时无语,最后说了三个字“你走吧”。

真不知道那五个山芋父亲吃了多久,不知道他如何面对那学期的所有问题…… 听完故事,我真有彻骨的悲!

甚至有些纳闷:父亲跟我讲过那么多故事,这么惨绝的故事为什么不早些拿出来教育我这个浪子呢?竟然还有“保留曲目”。后来细想,之前父亲的故事都是关于应对困难、劝人节俭之类的,听故事的时候我还小,那时日子也并不好过,总觉得我还没有尝到甜的时候你让我忆什么苦呢?所以那些励志故事我是不太能听进去的,只愿想着努力摆脱。

而这个故事不同,这一则是关于绝望。

前些年,我自己的所谓“摄影事业”连年徘徊,养家糊口、生存发展这些里里外外的事常令我一片茫然。努力、坚持这些话其实根本无需再用来劝勉我,那是我一直的选项。现实早已教训我,纵然你觉得跟什么事业是天生一对,一直坚持,也未必能一路好走。现实不一定只让人咀嚼苦难,还可能让你吞咽绝望。我们可能会走到一个怎么也过不去的境地,眼睁睁地与绝配走入绝境。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绝地求生”。艺术本来就在最疼的地方,我们只能心甘情愿感受它、始终信它、一直陪它。

我觉得这是个好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家族史话将来讲给我的孩子听。它制止了我渴望回报的焦急企图,它再一次刷新了我对苦难底限的猜想,清晰了我对困难的预判。真的可以更纯粹,一如父辈赤贫的过去,如我儿时赤条条的奔跑。我不会再怕回忆,只怕记忆不够清晰。终于明白,父亲摊开被褥坦然出示的

那几个山芋,与我一样,都是那片土地所出。那里

是我们清晰的来路,是父亲可以告诉我的最后的底牌。

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讲的故事的主要内容。(3 分)

9.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从内容、写法、修辞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批注。(3 分)

10. “父亲”给“我”讲这一则关于绝望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 分) 11. 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本文选择最佳的题目,并简述理由。(4 分)

A.父亲的故事 B.五个山芋 C.父亲的底牌三、古诗文主题阅读(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12—13 题。(4 分)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

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2. 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 ”(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1 分)

13. 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3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16 题。(14 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②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去? 1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 分)

(1)太丘舍去( ) (2)去后乃至 ( ) . .

(3)天又雨.,公将焉之 ( )

(4)是日,饮酒乐 ( ) .

15. 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6. 【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 分)

四、写作题(60 分)

17. 最近,络流传“最伤父母心的冷暴力口语”,其中 4 句颇能反映当今某些中学生的心态。请从中任选一句,再从(1) (2)题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不少于 150 字。(7 分)

①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②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③说了你也不懂。④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

从以上四句任选一句话,再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写一段不少于 150 字的文字。 (1) 描述一幅说这句话时的生活画面。 (2) 对说这句话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18.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已经走进新学期一段时间了,那些曾经的人、事、景、物,或远离 ,或走近了你。请以“你和我很近”或“你和我很远”为题,写一篇文章。(53 分)

要求:

(1) 通过具体事件写出独特感受,要求真情实感。 (2) 写作前请认真构思,尽量不要涂改。

(3) 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