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真题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12年真题及答案解析(2) 下载本文

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有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请概括材料的中心观点,并针对这些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1.理解深刻,观点明确;2.内容充实,论证充分,语言流畅。 【答案要点】

材料来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心观点是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启示老师要善于运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现代教师应做到: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善于引导,让知识成为学习的手段; (3)积极实践,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 (4)提高能力,重在教如何学习和终身学习。 在分析中可以运用的观点包括: (1)建构主义知识观; (2)新课改:知识观;

(3)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提取(应用); (4)加涅学习层次的分类:最高级别是解决问题。

2016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影响

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师生关系表现在人格上的特征是( )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思想交流关系

A【解析】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具体表现在:(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C【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所强调的德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C【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题干所述内容是这一原则的典型示例 5.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D【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启示教师应该( ) A.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B.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D.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C【解析】题干译文: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即指教师与学生应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A【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内部动机 B.社会交往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A【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题于中的“好之”“乐之”描述的就是内部动机。

10.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的阶段属于(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A【解析】原型指那些被模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智力活动的原型是对一些最典型的智力活动样例的设想。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括动的方向,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 11.学生采用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记忆课文内容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C【解析】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1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 ) A.自主感对羞怯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6~12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养成乐观、进取和勤奋的性格;反之.如果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13. 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就撤除对他的惩罚。这是( )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B【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小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干中的“撤除惩罚”属于负强化。

14.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类型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题干的描述属于下位学习.

15.采取跑步、大声喊叫,甚至痛哭一场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是( ) A.松弛训练法 B.心理置换法 C.改善认知法 D.合理宣泄法

D【解析】当人受到不良刺激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应让不良情绪充分得以宣泄,通过合理的宣泄来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平静。宣泄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如大哭一场或自言自语,以发泄心中的委屈和不满等。 16.幼儿识记“小兔”的图片比识记词更容易,这是因为他们的记忆特点是( ) A.意义记忆占优势 B.机械记忆占优势 C.抽象记忆占优势 D.形象记忆占优势

D【解析】幼儿的具体形象记忆优于词的抽象记忆.

17. 1840年在世界上创办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D【解析】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幼儿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18.幼儿知道了5+2 =7,不经过学习就不能导出7-5 =2,说明他们的思维具有( ) A.经验性 B.自我中心性 C.不可逆性 D.表面性

C【解析】不可逆性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不可逆性,即单向性,指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

19.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是( ) A.民主管理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科学研究权

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周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简称管理学生权。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 2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D【解析】职业道德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有( ) A.复杂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连续性 E.创造性

ABCDE【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包括:(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

群体性。

2.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教育目的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法的研究

ABD【解析】课程理论史上普遍认为,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

ABcD【解析】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讲接法 (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 4.我国学校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 A.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大纲 D.教学计划 C.教科书 E.教案

BCD【解析】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是教科书和讲义的简称)三部分组成。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方针 B.国家的教育目的 C.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E.学生的发展目标

BCD【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6.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生理自我 D.自我监控 E.心理自我

ABD【解析】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 7.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 A.活动的目的任务 B.间接兴趣 C.坚强的意志 D.言语命令 E.合理组织活动

ABCE【解析】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培养坚强的意志). 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E.认知内驱力

CDE【解析】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贝尔等人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9.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有( ) A.工作对象的幼稚性 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 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D.工作手段的示范性 E.教育效果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