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试题 下载本文

(4分)

一、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二、选择题

1. B 2. A 3. C 4. E 5. C 三、填空题 1. (1)电性的 2. (2)配位键

3. (3)现代价键理论,(4)分子轨道理论 四、问答题

1. 根据VSEPR理论,O3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为3. 5(按4对处理),价层电子对构型为四面体。成键电子对 (等于配位原子数)为2,孤对电子对为2,2对孤对电子间相互排斥,使得∠O-O-O = 100°< 109o28ˊ。不等性sp3杂化。

2. CO的结构为

-:CO:,分子中存在1个?键,1个正常π键和1个配位π键。由于配位π键是由

O原子提供共用电子对形成的,抵消了O元素与C元素电负性相差较大而产生的电偶极矩,因此CO分子的电偶极矩很小。若单从O和C的电负性考虑,CO分子的负电重心应偏向O原子一侧,但实验事实是CO分子的负电重心偏向C原子一侧,合理的解释也是形成配位π键的缘故,C原子的1个2p空轨道接受O原子的1对电子,从而使得分子的负电重心偏向C原子。CO2是直线形分子,虽然C但由于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因此CO2分子的电偶极矩为零。 第十一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在正八面体场中,中心原子d轨道的能级分裂成dε和dγ两组,dγ的能量比该自由离子d轨道的能量高,dε的能量则低于自由离子d轨道的能量。 ( )

2. 中心原子d电子组态为d?d?和d?d?的正八面体配合物都是低自旋配合物。 ( )

3. 有甲、乙两种不同的八面体配合物,它们的CFSE都是0.8Δo,这表明两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相等。 ( )

4. 当配体是质子碱时,溶液pH值降低导致配离子解离的作用,叫做酸效应。 ( )

5. 25℃时,0.10mol·L-1H[Ag(CN)2]溶液中的H+浓度大于0.10mol·L-1HCN溶液中的H+浓度,那么0.10mol·L-1H[Ag(CN)2]溶液中的CN-浓度大于0.10mol·L-1HCN溶液中的CN-浓度。 ( )

3060O键为极性键,

17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 [TOP]

1.在[Co(en)(C2O4)2]-中,Co3+的配位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E. 6

2.已知某配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有氨放出,同时产生Co2O3沉淀;加入AgNO3于另一份该配合物溶液中,有AgCl沉淀生成,过滤后再加AgNO3时无变化,但加热至沸又产生AgCl沉淀,沉淀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1/2,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

A. [CoCl2(NH3)5]Cl·H2O B.[Co(NH3)5H2O]Cl3

C. [CoCl(NH3)5]Cl2·H2O D. [CoCl2(NH3)4]Cl·NH3·H2O E. [CoCl3(NH3)3]·(NH3)2·H2O

3.下列配离子中,属于低自旋的是 ( )

A. [FeF6]3- B. [Co(NH3)6]2+ C. [CrCl6]3-

D. [Ag(S2O3)2]3 E .[Co(NH3)6]3+

4.已知[Ni(CO)4]中,Ni以dsp2杂化轨道与C成键,[Ni(CO)4]的空间构型应为 ( ) A. 三角锥形 B. 正四面体 C. 直线型

D. 八面体 E. 平面正方形

5.[Co(NH3)6]3+是内轨配离子,则Co3+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 ) A. 4,sp3d2 B. 0,sp3d2 C. 4,d2sp3

D. 0,d2sp3 E. 6,d2sp3 三、填空题 [TOP]

1.配合物〔Cr(H2O)(en)(C2O4)(OH)〕的名称为 (1) ,配位数为 (2) ,中心原子氧化数为 (3) ,配合物的内层是 (4) 。

2.配合物―硝酸氯·硝基·二(乙二胺)合钴(Ⅲ)‖的化学式是 (5) ,它的外层是 (6) 。 3.已知〔Cu(NH3)4〕2和〔Zn(NH3)4〕2的KS以此为2.1×1013和2.9×109,由此可知反应〔Cu(NH3)4〕2

+Zn2

+ [Zn(NH3)4]2+Cu2进行的方向 (7) ,

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8) 。 四、问答题 [TOP]

1. 比较下列各对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1)H[Al(OH)4]和HAlO2的酸性

(2)Cu(OH)2和[Cu(NH3)4](OH)2的碱性与溶解度 (3)[Co(NH3)6]2+和[Co(NH3)6]3+的稳定性

18

2一、判断题

1.× 2. × 3.√ 4.√ 5.× 二、选择题

1.E 2.C 3. E 4.E 5.D 三、填空题(20分)

1.(1)羟·草酸根·水·乙二胺合铬(Ⅲ) (2)6 (3)+3 (4)[Cr(H2O)(en)(C2O4)(OH)]

?2. (5)[CoCl(NO2)(en)]NO3 (6)NO3

KS{[Cu(NH3)4]2?}3. (7)从右向左 (8)K?. 试回答Ni2+与CN-形成[Ni(CN)4]2-配离子而不形成2?KS{[Zn(NH3)4]}[Ni(CN)6]4-。 第十二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NaOH滴定HCl,酚酞作指示剂优于甲基橙,而HCl滴定NaOH,则相反。 ( ) 2.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所以高锰酸钾法只能用于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 ) 3.在配合滴定中,金属离子与滴定剂EDTA一般是以1:1配合。 ( ) 4.当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相等时,酸碱指示剂显示其中间色。 ( ) 5.酸碱滴定的突跃范围与酸碱的浓度成反比。 ( )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 [TOP]

1. 用0.00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0.001000 mol·L-1 HCl溶液的突跃范围是5.3~8.7,由此可判断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L-1溶液的突跃范围是 ( )

A. 6.3?7.7 B. 4.3?9.7 C. 5.3?9.7 D. 4.3?8.7

2.某一弱酸型指示剂HIn的pKHIn=4.1,那么它的理论变色范围是 ( )

A. 3.1?5.1 B. 2.1?3.1 C. 3.2?6.2 D. 3.1?4.4 3.在滴定分析中,计量点与滴定终点间的关系是 ( )

A. 两者含义相同 B. 两者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小 C. 两者必须吻合 D. 两者吻合程度与滴定误差无关 4.关于一级标准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纯度应在99.9%以上 B. 不含结晶水 C. 在空气中稳定 D. 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5.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的转变点称为 ( )

19

A. 滴定终点 B. 计量点 C. 滴定突跃 D. 指示剂变色范围

三、填空题 [TOP]

1.用强酸滴定强碱时,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大小与 (1) 有关。

2.配制HCl标准溶液只能用间接方法而不能采用直接法配制,其原因是 (2) 。

3.一碱性试样可能含Na2CO3、NaHCO3和NaOH中的一种或两种,用0.1000 mol·L-1HCl滴定样品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滴至终点用去20.00mL HCl,问:(a) 若该试样是Na2CO3和NaOH两物质的等物质的量混合物,继续在该溶液中加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需消耗HCl (3) mL才能滴定至终点。(b) 若该试样是由等物质的量Na2CO3、NaHCO3组成,则以甲基橙为指示剂还需消耗HCl(4)mL,才至滴定终点。 四、问答题 [TOP]

1.用下列物质标定NaOH溶液浓度所得的浓度偏高、偏低还是准确?为什么? (1)部分风化的H2C2O4·H2O;

(2)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中性)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2.什么叫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影响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一、判断题 1.√ 2.× 3. √ 4.× 5.× 二、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三、填空题 1. (1)酸碱浓度 2. (2)浓HCl易挥发 3. (3)10mL (4)40mL 四、问答题

1.答(1)H2C2O4·H2O风化后会失去结晶水,使H2C2O4·H2O变为H2C2O4,由于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2C2O4·H2O,会使标定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2)用于含有少量杂质,使所称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物质的量减少,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2. 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是指化学计量点前后一定误差范围内(通常是指相对误差为-0.1%~+0.1%)溶液pH值的变化范围。浓度和温度影响强酸强碱相互滴定的pH突跃范围;浓度、温度和酸碱的强度(即Ka、Kb的大小)影响弱酸、弱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 第十三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