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丢丢的奇遇》阅读推进课 下载本文

富于宗教色彩的音乐响起)

师:让我们一起去追寻,蝴蝶你在哪里?风息了,你看枝头飘落的最后一片秋叶,那就是蝴蝶;天蓝了,你看拂过头顶的一片浮云,那也是蝴蝶。仰望静静的夜空,你觉得什么是蝴蝶?

生:那颗最亮的星星就是蝴蝶。 生:那轮皎洁的明月就是蝴蝶。

师:俯下身子细看蔷薇,你又觉得她身旁的什么就是蝴蝶? 生:托起她的那片绿叶就是蝴蝶。

生:蔷薇花上滚动的那颗露珠就是蝴蝶。

师:只要心中有爱,蝴蝶就无处不在!絮絮的微风中,飘来了蝴蝶动人的歌唱——(感情朗诵文前十四行诗)

师:迎着风雨我把自己的心点燃,即使永远无法实现我的心愿。乌丢丢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不过,一路上有逆风的蝶相伴,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力量!

主动、互动、灵动的课堂教 金 波

我从网上“观摩”了周益民先生的两节课:一节是关于诗歌的,一节是关于“逆风的蝶”的。我好像身临其境,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在一起兴味盎然地上课。这是一种艺术享受。周先生的魅力就在于他极大限度地开发了同学们的潜能,同时引领他们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同学们主动地在学习。我好像看到了他们睿智的目光,像触角一样探求着知识,一步步走进他们不曾认识的世界。同学们和老师在互动地学习。我几乎没听到老师一句直白的答案。他用自己的理解和浅近的语言启发着同学的新发现、新理解;而同学们的每一次新发现、新理解,又在启发着老师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了同学的内心世界。每一节课不单单是知识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我想这正是同学们喜欢周老师的课的根本原因吧!

整个课堂呈现出灵动的气氛。同学们对老师的启发和提问,反映是如此机敏,他们回答问题不拘泥、不呆板,有创见、有灵性。敏捷的思维足见师生是如何融洽地在教学相长。

主动、互动、灵动地学习,不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操的陶冶,也提升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周先生的课,是可以让学生终身体认的课。

(金波,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乌丢丢的奇遇》作者) 语言的课堂 精神的家园

――周益民“童话读书会”印象 赵 江 (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

传统的阅读教学,大抵脱不了教本里的课文,将一篇课文分解成课时教学,扫清障碍、整体感知、部分深究,最后回到整体,这种思路与模式下的教学,不免会烙上繁琐分析、感性抽象、知识本位的印痕,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人文精神却也因此弱化和退隐。要想重擎语文学科的人文大旗,如果跨不过思想与技术的束缚,仍旧在单个文本里试图实现语文学科固有的价值追求,那注定是很难有所突破,有所超越的。周益民老师的阅读教学引入儿童文学的源头活水,为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进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儿童文学之于语文教学的意义何在?儿童文学取材于儿童的生活,艺术地表现儿童的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体现着儿童的精神哲学。儿童文学与儿童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是一部部真实生动的儿童精神成长史。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魂灵、神经、缰绳”,忽视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体验而谈人文性,那不啻于缘木求鱼、纸上谈兵。既然是一堂课,那么,就让我们从文本选择、导读设计、价值导引等角度来观照与审视周老师的这节童话读书课。

一、选择什么样的文本

周老师这节读书课所选的内容节选自金波的作品《乌丢丢的奇遇》。去年,一朵蔷薇花保护了风雨中翩飞的蝴蝶,蔷薇与蝴蝶之间有了一个美丽的约定,一年后,蝴蝶为赶赴这个约定,不怕风狂,逆风而行,他的生命最终凄美地凋落在风中。文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金波是为数不多的以写作儿童诗见长的作家,他以“博大感人的爱的哲学,使得《乌丢丢的奇遇》不仅仅是一个幻想的文本,还是一个具有厚重生命力量的路标:它标示着生活方向,展示着人性的力量” (儿童文学评价家谭旭东语)。周老师选择书中精华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在含蓄隽永的语言里感受文字传递的厚重的价值信念。含英咀华,流连忘返。“今年她只为我开放,如果我今天不能和见面,她就会凋谢。”“在别人看来,她也许是一朵普普通通的花,但对我来说,她是独一无二的。”??信守承诺、珍视情义、追求美好,犹如颗颗宝石在字里行间或隐或现地闪烁着价值与理想的光辉。语言具有一种潜在的力量。读到这些语句,禁不住怦然心动,如沐春风。“优秀的作品是耐得住再三咀嚼的,也需要咀嚼再三的。”

由此想到教师对文本资源的开发、链接和运用,教师在引入和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时,需要格外的严谨和慎重,既能与教师预设的目的匹配吻合,更要注重文本的文质统一。教师所择取的文本即便是沉默的,她也应具有能产生阅读快感和心灵震颤的力量。

二、寻求怎样的阅读支点

文本的力量已固有,周老师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将这种静态的力量转化为学生心灵悄然勃发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抛出了三个问题:“狂风和蝴蝶,谁更有力量?” “蝴蝶这一路孤单吗?”“蝴蝶与蔷薇花,谁更幸福?”这三个问题基于教师对文本内涵的准确把握,基于对阅读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三个问题就是三个话题,学生要解答这三个问题,就必须一次次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然后跳出文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积淀解读文本,实现自我与文本的自觉对话。在自我表达与相互倾听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的再度理解,学生的视界、文本的“图式”一次次汇合,一次次融通,一次次超越。当一切归于沉默时,一位女生动情地朗读着篇首的那首十四行诗的时候,“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连同这满山遍野的缕缕花香。我正在一步步走进你的生活,我的步履也沾着柔婉的芬芳。”那是蝴蝶心的吟唱,又何尝不是学生内心动情的歌声?

不枝不蔓,主题鲜明,三个话题以神摄形,以简驭繁,在文本价值与教学操作这两个层面谋求到一个支点,直接切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叩动学生心灵之弦――“逆风的蝶”演化成鲜活的意象,与思维共舞。

三、放大怎样的精彩

《逆风的蝶》作为书中的一个章节,容量较大。随着话题研讨的层层深入,文本价值为学生所感受,产生了共鸣。如果课堂教学的目标仅停于此,这堂课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堂文学评论课。周老师始终没有忽视文本语言,充分体现文本语言的固有特点。让精神在语言中扎根,让语言附丽精神的光环。文本中,蝴蝶的话语比较分散,教师将其集中出示,蝴蝶话语的空白处,则由教师语言予以填补揭示,“是谁给了你力量,让你如此地坚强?”“我们到那边的亭子里歇一会儿,等风停了再赶路。”??“来吧,来吧,快来避避风,刚才多危险啊!” 教师话语未了,学生情不能已,共同道出蝴蝶的心声,分散在作品里的语言碎片在教师的言语整合下,成了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的经典对白。不需要朗读的指导,也不需要情境的渲染,蝴蝶的语言已化为学生心头的语言。此时,再多一句解释也枉然。语文就应该是这样,纯正一些,干净一些。还是那句话,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课堂里那首撼人心魄的天籁般的音乐,带着宗教殉难的情绪,让人的思想再次受到震撼,那只蝴蝶不再只是蝴蝶,成了美的象征,美的表达??由此让人想起了艺术与语言的关系。语言与心灵之间有座桥梁,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等等)

拓宽了前往心灵的通道。

《乌丢丢的奇遇》课外阅读网络课教案实录

一、 交流基本信息

师:同学们,半个月前我们班开展了师生共读《乌丢丢的奇遇》系列读书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每天都有了阅读的期待,今天乌丢丢又遇到了谁?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们每天都有了阅读的话题,在课堂上、在课间、在学校、在家里、在作文本上、在网络上讨论着乌丢丢的奇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乌丢丢的世界!(打开专题网页)

.师:在前期读书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乌丢丢的奇遇》的作者是?(点击网页作者简介) 生:金波。

师:谁来介绍一下金波?

生:金波爷爷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 生: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读过金波爷爷的《做一片美的叶子》。 生:金波爷爷写了许多儿童童话,《小树叶童话》《追踪小绿人》。 生:金波爷爷为我们同学写了许多童诗。)

师小结:金波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不老童心的儿童文学作家,带着这颗不老童心,金波爷爷创作出了一批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乌丢丢的奇遇》就是其中的一本。

师:读完《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后,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生:布袋老人给了乌丢丢的最初的生命,布袋老人带着乌丢丢四处演出,换来了多少孩子的笑声和掌声。一个拄着拐杖叫珍儿的小姑娘捡到了布袋老爷爷掉了的小脚丫乌丢丢,珍儿把丑娃的头脑和身躯按在小

脚丫身上,给了乌丢丢第二次生命。乌丢丢有了第二次生命后就离开了珍儿,到了吟老诗人的家。吟老师给了他第三次生命,让他有了智慧,在寻找布袋老人和珍儿的途中乌丢丢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用爱诠释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二、给主要人物画像

师:书中的乌丢丢被布袋爷爷弄丢后,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奇遇,在这次奇遇中他遇到了哪些人物呢?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草上飞,他的特点就是热情、冲动、不服输。 师:我们可以用几个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来描绘人物。 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生: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种鸡蛋的小姑娘芸儿,她是一个渴望理解,有着美好梦想的善良女孩。

师:我们还可以用一句集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句子来描绘人物。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人物。 生:我们还可以为人物画幅素描像。

师: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你喜欢的书中人物画像吧。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乌丢丢的这段描写,谁写的?(师生边说边打开乌丢丢的word)就请你来介绍一下!

生1:乌丢丢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他原是布袋爷爷亲手制作的只有左脚的小木偶――独脚大侠。他唯一的小脚丫丢失后,跛足的珍儿捡到了他,将他缝在布制的丑娃身上。她把他当做自家的一员,爱他,照顾他。可不久,他竟不辞而别,独自出走。无意中,跳到吟老身边。在吟老的启发、指引下,他意识到自己不该只是爱的受益者,应该“用爱来回报爱”。因此才迫不及待地要找到布袋爷爷、珍儿姐姐。到达口袋村,得知布袋爷爷已病逝,便立即赴墓地哀悼;救火过程中,听说珍儿仍在被烈火燃烧的教室里,便纵身冲进火海。珍儿得救,他却被烧得只剩下个小脚丫。珍儿立即准备给他重新缝制个身体,然后送他上学读书,面对如此完美的安排,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前程,而是珍儿和她母亲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