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下载本文

20.2 数据的波动 20.2.1极差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P151引例的意图 (1)、主要目的是用来引入极差概念的 (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量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习题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52习题分析

问题1 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 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 ,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极差

4、一组数据X1、X2?Xn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1+1、2X2+1?,2Xn+1的极差是( )

A. 8 B.16 C.9 D.17

答案:1. 497、3850 2. 4 3. D 4.B

七、课后练习:

1、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 ) A. 0.4 B.16 C.0.2 D.无法确定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

A. 87 B. 83 C. 85 D无法确定

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 。

4、若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则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极差是 。

5、某活动小组为使全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要达到优秀,打算实施“以优帮困”计划,为此统计了上次测试各成员的成绩(单位:分)

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 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将数据适当分组,做出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答案:1.A ; 2.D ; 3. 0.4 ; 4.30、40. 5(1)极差55分,从极差可以看出这个小组成员成绩优劣差距较大。(2)略

20.2.2 方差(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 三.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教材P125的讨论问题的意图: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

(3).介绍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画折线法。

(4).客观上反映了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求平均数或求极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方差的意义和目的。 2. 教材P154例1的设计意图:

(1).例1放在方差计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对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题步骤也为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学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决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引入:

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选择一些更时代气息、更有现实意义的引例。例如,通过学生观看2004年奥运会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的录像,进而引导教练员根据平时比赛成绩选择参赛队员这样的实际问题上,这样引入自然而又真实,学生也更感兴趣一些。 五. 例题的分析:

教材P154例1在分析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 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齐即波动小,所以

要研究两组数据波动大小,这一环节是明确题意。

2. 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学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数,因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明

确利用方差计算步骤。 3. 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复习巩固方差,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 六. 随堂练习:

1.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

(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

2.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测试次数 段巍 金志强 1 13 10 2 14 13 3 13 16 4 12 14 5 13 12 参考答案:1.(1)甲、乙两种农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齐 2.段巍的成绩比金志强的成绩要稳定。

七. 课后练习:

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2.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22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甲 S乙,所以确定 去参加比赛。

3. 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 ) 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

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 4. 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单位:秒) 小爽 小兵 10.8 10.9 10.9 10.9 11.0 10.8 10.7 10.8 11.1 11.0 11.1 10.9 10.8 10.8 11.0 11.1 10.7 10.9 10.9 10.8 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 答案:1. 6 2. >、乙;3. x4. x x2=1.5、S甲甲=0.975、x2=1. 5、S乙乙=0.425,乙机床性能好

小爽

2=10.9、S小爽=0.02;

2=10.9、S=0.008 小兵小兵选择小兵参加比赛。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末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期末考80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 )

A、84分 B、84.5分 C、85分 D、85.5分

2、已知一组数据5,15,75,45,25,75,45,35,45,35。那么40是这一组数据的( ) A、平均数但不是中位数 B、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C、众数 D、中位数但不是平均数

3、在共30间院校参加的“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中,参赛单位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15名,只要了解自己的成绩及全部成绩的( )即可

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 D、方差

4、某同学使用计数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为( )

A、3.5 B、5 C、-3.5 D、-3

5、某校有500名学生参加毕业会考,其中数学成绩在85~100分之间的共有180人,则这个分数段的频率为( ) A、180 B、0.36 C、0.18 D、500

6、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的上下波动数据为:

0.2,0.3,0.1,0.1,0,0.2,0.1,0.1,0, 0.1,则在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中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为0.12 B、众数为0.1 C、中位数为0.1 D、方差为0.02

7、一班级组织一批学生去春游,预计共需费用120元,后来又有2人参加进来,总费用不变,于是每人可以少分摊3元,原来参加春游的学生人数是( )

A、8 B、10 C、12 D、30 8、若样本x1+1,x2+1,?,xn+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另一样本x1+2,x2+2,?,xn+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为10,方差为2 B、平均数为11,方差为3 C、平均数为11,方差为2 D、平均数为12,方差为4 二、填空题

9、为考察某地区希望杯数学邀请赛考试情况,从中抽取数学试卷10袋,每袋30份,则抽取样本的样本容量是 . 10、有10个数据,它们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若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则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是 .极差

是 .

11、据资料记载,位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1918~1948这31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1mm;

1949~1969这21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26mm,那么在1918~1969这52年间,平均每年倾斜约_________(mm)(保留两位小数)。

12、在数据 -1、0、4、5、8中插入一数据x,使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则x = .

13、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方差是 . 14、在一次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68 、79 、67 、66 、99

这组成绩的平均分x= 分,中位数M= 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后的平均分

x'= 分;在x,M,x'这三个数据中,你认为能描述该小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

一般水平的数据是

15、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甲 乙 参加人数 55 55 中位数 149 151 方差 191 110 平均数 135 135 丙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