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 下载本文

2-1 一个直径为20mm的玻璃球,折射率为1.53,球内有两个小气泡,看起来一个恰好在球心,另一个在球表面和中心之中间,求两气泡的实际位置。

提示:将玻璃球的表面看作一个折射球面,球内气泡为物,眼睛看到的是气泡经球面折射所成像。

2-2 一平行细光束垂直入射在曲率半径为100mm的玻璃半球的平面上,试求在下列情况下光束会聚点的位置:(1)球在空气中;(2)球浸在水中。假设水和玻璃的折射率分别为4/3和3/2。

提示:由于平行光垂直于半球的平面入射,故该平面的折射可不于考虑。将半球看作一个折射球面,物方为玻璃,像方为空气或水,求出该光具组的像方焦点,即光束会聚点。

2-3 一玻璃球半径为R,折射率为n,若以平行光入射,问当玻璃的折射率为何值时,会聚点恰好落在球的后表面上?

提示:物方介质(空气)折射率等于1,像方焦距等于玻璃球的直径。

2-4 一个实物放在曲率半径为R的凹面镜前的什么地方,才能成横向放大率为:(1)4倍的实像,(2)4倍的虚像?

提示:凹面镜的焦距为正,且等于其曲率半径的一半;物、像方焦点重合,且位于曲率中心到顶点之间的中点。

2-5 一平面物在凹球面镜前310mm时成实像于镜前190mm处;若物为虚物并且在镜后310mm处,问像在何处?

提示:同2-4题。

2-6 已知物与像相距为1m,如果物高4倍于像高,求凹面镜的曲率半径。

提示:同2-4题。

2-7 欲用球面反射镜将其前10cm处的灯丝成像于3m处的墙上,该反射镜形状应是凸的还是凹的?半径应有多大?这时像可放大多少倍?

提示:球面反射镜的焦距等于其曲率半径的一半,物、像方焦点重合,且位于曲率中心到顶点之间的中点。但凹面镜可成实像,凸面镜只能成虚像。

2-8 如图,一平行平面玻璃板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h,点光源Q发出的傍轴光束经上表面反射,成像于Q1';穿过上表面后在下表面反射,再从上表面折射的光束成像于Q2'。证明Q1'与 Q2'间的距离为2h/n。 h

Q Q1' Q2' 1 2 n'=1 n n'=1

习题2-8图

提示:利用傍轴条件下的平面反射与折射成像关系。Q1'是Q经玻璃上表面反射所成像;Q2'是Q依次经上表面折射、下表面反射、上表面折射所成像,须用逐次成像方式确定其位置。

2-9 已知一玻璃棒长d=60mm,折射率n=1.5。现将其两端均磨成曲率半径为10mm的凸球面,问此棒的光学性质如何?

提示: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共轴球面光具组,可按厚透镜处理。

2-10 一薄透镜折射率为1.50,光焦度为5.00D。将它浸入某液体,光焦度变为-1.00D。求此液体的折射率。

提示:无论是在空气中还是在液体中,透镜形状(曲率半径)不变。故可利用光焦度定义式,将空气和液体中透镜的光焦度定义式联立求解。

2-11 用一曲率半径为20cm的球面玻璃和一平面玻璃粘合成空气透镜,将其浸入水中(见图),设玻璃壁厚可忽略,水和空气的折射率分别为4/3和1,求此透镜的焦距f。此透镜是会聚的还是发散的?

习题2-11图

提示:利用薄透镜焦距公式。

2-12 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放一小物,若想使其成虚像于25cm到无穷远之间,物应放在什么范围里?

提示:利用薄透镜成像的物像公式。

2-13 一光源与光屏间的距离为1.6m,用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插在二者之间,透镜应放在什么位置,才能使光源成像于屏上?

提示:利用薄透镜成像的物像公式,设物距为s,则像距为s'=160-s (cm)。

2-14 用一正透镜将某物成像于屏幕上,现测得实像高50mm,物到幕的距离为150mm,在物至幕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如何移动透镜才能在幕上得到高度为20mm的像?

提示:设物距为s,则像距为s'=150-s (cm);两个像高之比等于两个物距或两个像距之比,或s'/s。

2-15 有一薄正透镜对某一物成倒立的实像,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今将物向透镜移近10cm,则所成像与物同大小,求该薄正透镜的焦距。

提示:(1)根据薄透镜成像的牛顿物像关系及横向放大率定义,像高与物高之比等于物方焦距与物距或像距与像方焦距之比的负值(y'/y=-f/x=-x'/f')。(2)像与物同大小,意味着物距与像距相等,且等于2倍焦距。

2-16 一光学系统对放置在它前面的一个高为2cm的物,在系统之后成一高为12cm的倒立像,若把物移近10cm,则成像于无限远,求此系统的焦距。

提示:(1)根据薄透镜成像的牛顿物像关系及横向放大率定义,像高与物高之比等于物方焦距与物距或像距与像方焦距之比的负值(y'/y=-f/x=-x'/f')。(2)物移近10cm则成像于无限远,意味着移动后的物距即系统的焦距。

2-17 焦距为100mm的薄双凸透镜,折射率为1.50,令其一面与水相接,求此系统的焦距及焦点位置。

提示:由已知条件,该透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相同,故可由磨镜者公式求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再将像方介质改为水,取其折射率为4/3。即可求出在后一情况下薄透镜的焦距及焦点位置。

2-18 用焦距分别为60mm和30mm的两单透镜一前一后组合成目镜,间隔40mm,求目镜的焦距及焦点和主点的位置。

提示:利用复合光具组的基本关系求解。

2-19 一光学系统由光焦度分别为6D和-8D的两薄透镜组成,两透镜相距80mm。求组合系统的光焦度及焦点和主点的位置。这样的系统有什么特点?

提示:利用复合光具组的基本关系分析。

2-20 设光线自左向右传播,用作图法求下列各图中Q点的像。

习题2-20图 Q F' F H' H Q F' F H H' Q F F' H H' Q F F' H' H

提示:利用理想光具组基点基面的特点及特征光线分析。

2-21 用作图法求正方形ABCD的像。 B A C D F' F H' H

习题2-21图

提示:同题2-20。

2-22 如图所示理想光具组中,H和H'为系统的一对物方和像方主点,S和S'为一对共轭的物点和像点,OP为一傍轴物。试用作图法求出:焦点F和F'、节点N和N'、OP的共轭像。 P H' H S' S O

习题2-22图

提示:首先由S和S'之间的共轭特征光线确定出光具组的焦点和节点,再由焦点和节点确定出傍轴物OP的共轭像。

2-23 如图所示,已知光线1-1'是一对共轭光线,求光线2的共轭光线。

习题2-23图 2 1' 1 N' N H' H

提示:首先由光线1和1'之间的共轭关系和节点确定出光具组的焦点,再由焦点和节点确定出光线2的共轭光线。

2-24 一共轴光具组,测得当物距改变Dx时,像距相应地改变Dx',同时横向放大率由V1改变为V2,试证明该此光具组的焦距为 ,

提示:由轴向放大率与横向放大率的关系求证。

2-25 拟制作一个能使平行光会聚的薄单透镜,要求有最小的球差和100mm的焦距。问:当采用折射率n=1.7的玻璃时,透镜两面的曲率半径应如何?

提示:由书中公式(2.5-2)求解出透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比r1/r2,再由磨镜者公式求出r1和r2的取值。反之亦可。

2-26 拟用冕玻璃K9(nD=1.5163,nF=1.5220,nC=1.5139)和火石玻璃F4(nD=1.6199,nF=1.6321,nC =1.6150)制作消色差胶合透镜,焦距100mm。若已确定其中负透镜的非胶合面为平面,试求其余各面的曲率半径。

提示:该题所涉及的内容超出了本教材范围,须参考其他教材内容求解。这里的nD、nF和nC分别表示玻璃对钠黄光、紫光及红光的的折射率。取透镜介质的阿贝数为n=(nD-1)/(nF-nC),胶合透镜及构成胶合透镜的正负透镜的光焦度分别为F、F1和F2,则消色差要求F1=n1F/(n1-n2),F2=-n2F/(n1-n2)。由F2可解出负透镜凹面的曲率半径,由该曲率半径和F1可解出正透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

2-27 试用作图法求下图所示光学系统的有效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的位置和大小。假定物点在S点。 L1 L2 F1 F2' S

习题2-27图

提示:首先用作图法求出透镜L2的边框经L1在光具组物空间所成像,由该像及L1的边框对物点S的张角,即可确定出有效光阑和入射光瞳。

2-28 一个焦距f=+50mm的薄透镜,孔径为40mm。在它左方30mm处放置一个直径为20mm的圆孔光阑,在透镜左方200mm处放置一发光点,问何者为有效光阑?出射光瞳在何处?

提示:首先比较透镜边框和小孔光阑对物点的张角,从中确定出有效光阑及出射光瞳位置。

2-29 如图所示光具组中,L1,L2为两个会聚透镜,Q为物点,DD为光阑,已知焦距f1=2a,f2=a,s=10a,l=4a,d=6a,r1=r2=3r3。求此光具组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出射光瞳、入射窗和视场光阑的位置和大小。

习题2-29图 F2' s l d r1 r3 r2 L1 L2 D D F1 F1' F2 Q

物 平

提示:首先用求出透镜L2的边框和光阑DD经L1在光具组物空间所成像,由该像及L1的边框对物点S的张角,即可确定出有效光阑和入射光瞳;由该像及L1的边框对入射光瞳中心的张角,即可确定出入射窗和视场光阑的位置和大小。

2-30 试比较f/2.8镜头和f/0.9镜头在成像平面上的照度。假如两镜头有相等的透过率并且用于拍摄同一物体,若用f/2.8镜头时需曝光0.2秒,问用f/0.9镜头时需曝光多少秒?

提示:根据物镜像面照度与物镜相对孔径的关系,相对孔径增大1倍,像面照度增大4倍,所需曝光时间则需要减少4倍。

2-31 用光圈数为2.0的照相机以1/100秒的快门拍摄某一物体,当选用GB21或ISO100(DIN21或ASA100)度底片时,摄得的底片在光度方面很满意。为了提高景深并减小底片的颗粒度,光圈拟改为f/2.8和底片改为细致的ISO50(比ISO100的灵敏度低50%)的底片。问快门应

取多少?

提示:同2-32题。

2-32 某照相机可拍摄物体的最近距离为1m,装上光焦度为2D的近拍镜后,能拍摄的最近距离是多少?(假设近拍镜与照相机镜头密接。)

提示:利用复合光具组理论分析。

2-33 某人对在其眼前2.5m以外的物看不清楚,问需要配上怎样光焦度的眼镜才能使其视力恢复正常?另一人对在其眼前1m以内的物看不清楚,问需要配上怎样光焦度的眼镜才能使其视力恢复正常?

提示:分别根据近视和远视眼特征配置眼镜参数。

2-34 一个惠更斯目镜,焦距为50mm,在校正放大率色差的条件下,采用f1':f2'=2.5:1,n=1.5。求两透镜的曲率半径及目镜的主点和焦点的位置。

提示:由于构成目镜的两个透镜均为平凸透镜,故已知透镜的折射率和焦距,即可确定出其凸面的曲率半径,再根据复合光具组基点基面的关系确定出目镜的主点和焦点位置。

2-35 如图,在惠更斯目镜两透镜间放一光阑AA,设透镜L1,L2和光阑的直径分别为D1,D2 和D。试证:

(1)向场镜L1成为孔径光阑的条件为:D1

(2)光阑AA成为视场光阑的条件为:;

(3)这时对F2'点计算的出射孔径角u0'由下式确定: 习题2-35图 L1 L2 A A F2 F2' a

a a

提示:对于目镜而言,其物点就是物镜所成像点,应该位于目镜物方焦点内侧附近。故本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出目镜的物方焦点,通过所有光阑在物空间的像对物点的张角求证L1边框成为孔径光阑的条件为D1

2-36 一架显微镜,物镜焦距为4mm,中间像成在物镜第二焦点后面160mm处。如果目镜是20×的,问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是多少?

提示:所给出的中间像到物镜第二焦点的距离牛顿物像公式中的像距,由其与物镜焦距之比可得到物镜的横向放大率。

2-37 一架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相距20.0cm,物镜焦距为7.0mm,目镜焦距为5.0mm,把物镜和目镜都看成是薄透镜,求:(1)被观测物到物镜的距离;(2)物镜的横向放大率;(3)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

提示:由所给出的三个已知量可求出显微镜的光学间隔D(筒长减去物镜和目镜焦距之和,此值近似等于物镜所成像的像距),进而求出其他量。

2-38 显微镜的孔径光阑和入射光瞳通常就是其物镜的边框。求出射光瞳的位置,并证明出射光瞳的直径D'与入射孔径角u0的关系为

式中so=25cm为明视距离,M为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n为物方折射率(除油浸物镜外,n≈1)。即D' 正比于数值孔径N.A.=nsinu0,反比于视角放大率M。

提示:以物镜边框作为物,求出目镜所成像即出射光瞳,再根据横向放大率公式求出出射光瞳与入射光瞳的直径比。

2-39 一天文望远镜,已知物镜焦距为40cm,相对孔径为f/5.0,现测得其出射光瞳直径为2cm,试求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和目镜的焦距。

提示:已知物镜焦距和相对孔径,相当于物镜孔径或入射光瞳也已知。根据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的共轭关系,可依次求出目镜的焦距和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2-40 拟制作一个3×的望远镜,现已有一个焦距为50cm的物镜,问(a)在开普勒型;(b)在伽利略型中目镜的光焦度和物镜到目镜的距离各为多少?

提示:由已知条件可求出两种望远镜目镜的焦距,从而求出目镜的光焦度和目镜到物镜的距离。

2-41 望远镜的孔径光阑和入射光瞳通常就是其物镜的边框。求出射光瞳的位置,并证明出射光瞳直径D'与物镜直径DO之比为

式中M=-fO/fE是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提示:望远镜目镜对物镜边框所成像即出射光瞳。

2-42 倒置望远镜可用作激光扩束。设一望远镜物镜焦距为30cm,目镜焦距为1.5cm,它能使激光光束的直径扩大几倍?

提示:光束的直径比等于物镜与目镜的焦距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