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4、简述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答:(1)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加,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加,同时肌肉的挤压作用,使回心血量增加,从而搏出量增加,最终使心输出量增加;(2)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内脏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满足运动对氧的需求。

第六章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一、是非题

1、√ 2、Х 3、√ 4、Х 5、Х 6、Х 7、Х 8、√ 9、√ 10、Х 11、√ 12、Х 13、Х 14、√ 二、选择题

1~5、ADEDA 6~10、DCBBD 11~15、DCBAD 16、A 三、填空题

1、分解、血液与淋巴

2、容受性舒张运动、紧张性收缩运动、蠕动 3、肝细胞、胆囊、胆盐

4、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单糖

5、食物中的糖、肝糖分解释放、糖异生 6、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 7、肝细胞、胆囊、脂肪

8、磷酸丙糖、血液、二氧化碳、水、能量 9、脂肪、糖 、热能、ATP

10、全部、大部分、部分、完全不 11、呼吸器官(肺)、大肠、皮肤、肾 12、二氧化碳、水、38

13、磷酸肌酸的分解供能、糖酵解供能、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供能 14、无氧酵解、2

四、名词解释:

1、物质代谢 :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转、分解等与生理有关的化学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2、能量代谢 :指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3、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

4、吸收:指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过程 5、糖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生成ATP的过程

6、糖无氧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不需要氧的下分解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7、能量连续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途径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连续统一体,称为能量连续统一体。 8、排泄: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9、运动性蛋白尿:健康人在运动后可出现一过性的蛋白尿,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10、运动性血尿: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

37

五、问答题:

1、简述糖的有氧氧化过程。 答:糖的有氧氧化是指在氧充足的条件下,糖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能量。糖的有氧氧化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在胞液中进行;第二阶段为乙酰辅酶A的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经氧化脱羧基转化成乙酰CoA;第三阶段为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2、简述糖的无氧酵解过程。 答:糖无氧酵解分解的特点是在氧供应相对不足时,糖不完全分解生成含三个碳原子乳酸的代谢途径。催化糖无氧酵解的酶分布在细胞胞浆,由于糖分解不完全,因此ATP生成数量较少,只有2-3个分子,但却是机体在缺氧应激情况下迅速分解糖补充生成ATP的主要代谢途径。

3、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答: 血糖的来源:(1)食物中的糖经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血糖的去路:(1)分解供能;(2)合成肝糖原;(3)转化为其他物质

4、试述尿的生成过程。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后为什么会尿量减少?

答:尿液的生成包括三步:第一是 肾小球滤过,第二是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第三是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5、列表分析三个能源系统的特点。 答:三种能源系统的特点 磷酸原系统 无氧代谢 十分迅速 能源:CP ATP生成少 肌中储量少 乳酸能系统 无氧代谢 迅速 能源:糖 有限的ATP生成 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有氧氧化系统 有氧代谢 慢 能源:糖、脂肪、蛋白质 ATP生成多 CO2、H2O,不会导致疲劳 用于长时间的耐力运动 用于短跑或其他高输出功用于1-3分钟的活动 率、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

6、举例说明能量连续统一体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学把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途径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连续统一体,称为能量连续统一体。

例如,100 m跑是高功率输出的活动,其 ATP的再合成主要依靠 CP的分解(即依靠磷酸原系统)。而时间长、强度小的马拉松跑,其 ATP的再合成几乎全部由有氧系统实现的。400 m、800 m跑时 ATP的再合成,除了依靠磷酸原系统外,还要依靠乳酸能系统再合成 ATP。1500 m和3000 m跑中 ATP的再合成则是由无氧(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和有氧系统共同实现的。 l500 m跑,在起跑和终点冲刺时,主要由无氧系统供应ATP,而途中跑期间则由有氧系统供应 ATP。

第七章 内分泌与运动

一、是非题

38

1、Х 2、Х 3、Х 4、Х 5、Х 6、√ 7、Х 8、Х 9、√ 10、Х 二、选择题

1~5、ABBCB 6~10、DBACB 三、填空题

1、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

2、特异性、高效性、无始动作用 3、肾糖阈、终尿 4、上升、降低、降低

5、交感神经、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 6、收缩、舒张、外周阻力 7、减慢、增强、减压反射 8、睾丸间质、红细胞、蛋白质

9、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细胞浆受体 10、血液、淋巴、血液循环 四、名词解释

1、内分泌系统 :由内分泌腺和分散于某些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调节系统 2、激素: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物质

3、应急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适应性的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4、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起作用而发生反应

五、简答题

1、简述激素的分类

答: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大体可分为含氮激素与固醇类激素 1)、含氮类激素: 2)、固醇类激素:

2、试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机体运动应激情况下的作用过程?

答:这条内分泌轴的动员与机体抵抗内外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有关,故亦称为应激轴。这是与身体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分泌功能轴。下面以运动刺激为例简述这条功能轴的应激作用过程:

1)、身体运动会刺激大脑皮质。

2)、在大脑皮质作用下,下丘脑会加强对CRH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活动,并作用于腺垂体,加强腺垂体释放ACTH促肾上腺素

3)、腺垂体所释放的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会加强肾上腺皮质释放可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

4)、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有关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通过能量代谢活动增强等反应,对运动刺激产生应答。

3、简述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区别?

答:应急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适应性的反应。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起作用而发生反应。

39

第八章 感觉与运动 一、是非题:

1、Х 2、Х 3、√ 4、Х 5、Х 6、Х 7、√ 8、√ 9、Х 10、Х 11、Х 12、√ 二、选择题

1~5、EAADA 6~7、DB 三、填空题 1、外、内

2、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3、晶状体、瞳孔、双眼 4、视椎细胞、视杆细胞 5、白、黄、蓝、红、绿

6、头部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旋转加速运动 7、适宜刺激、编码作用、换能作用、适应现象 8、肌梭、腱梭 四、名词解释:

1、视力(视敏度):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分辨能力

2、视野 :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不动,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3、瞳孔对光反射:看强光时瞳孔缩小 五、问答题:

1、简述正常人眼的视调节是如何实现的?

答:视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率、瞳孔的大小以及双眼眼轴会聚等方式来完成的 2、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什么?如何产生位觉? 答: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直线变速运动

3、三个半规管壶腹脊的适宜刺激是什么?如何产生位觉? 答:三个半规管壶腹脊的适宜刺激是旋转变速运动 4、提高前庭机能稳定性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答:前庭器官的稳定性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提高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三种。 (1)主动训练法,主动地选择有加速度的旋转运动,如摇头操、体操等。

(2)被动训练方法,被动地感受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如坐在转椅、离心机上等。 (3)综合训练法,将主动与被动训练法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此法效果最好。

第九章 身体素质及其训练

一、是非题:

1、√ 2、Х 3、√ 4、Х 5、√ 6、√ 7、√ 8、√ 9、Х 10、√ 11、√ 12、Х 13、Х 14、Х 15、√ 16、√ 17、√ 18、Х 二、选择题

1`5、CDDAD 6~10、DCCED 11~15 DBCCD 三、填空题

1、快肌纤维横断面积、百分比、磷酸原系统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