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湖北省高速公路某合同段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下载本文

为550g/m过滤型或增强过滤型,纵横向伸长率≯25%,渗透系数≥0.1mm/ s。

2、土工格栅处理

纵向填挖交界处或横向半填半挖处铺设土工格栅,减小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基开裂;土工格栅纵向长6米,横向全宽铺设,上下两层,间距1米;材料采用双向型,其抗拉强度不小于20KN/M;并设置横向盲沟,盲沟周围用透水土工布包裹,内填50%碎石和50%的中粗砂。当桥头填高大于6米时,在搭板长度加两倍桥台高加3米范围内全宽铺设土工格栅防止沉降引起跳车。土工格栅间距随层位不同而改变,路床加强层底面设置一层,自此层起前四层间距分别为:30㎝、50㎝、70㎝,第五层间距为100㎝,土工格栅与桥台采用膨胀螺栓固定钢板夹条法连接。

土工格栅铺设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折皱、重叠。铺设时横向应按照设计预留足够的锚固长度,回折覆裹在压实的填料面上,平整顺适,外侧用土覆盖,以免人为破坏。填料高度不足1米时,机械不应在路幅内调头;施工现场如发现土工格栅破坏应立即修补;存放及在施工铺设过程种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或暴晒,以免老化破坏。施工工艺见工艺框图表5-2。

3、路床处治

根据规范对路基填料的要求和沿线路基用土的性能指标,路基填土均难以满足路床的使用要求,必对路床进行特殊处理。根据公路沿线材料xxx选用填筑路床加强层的办法进行处治。

土质填方路基、土质路堑和零填部位在上路床顶以下50 cm范围内全断面铺筑CBR值大于12的各种填料,如开山废石渣、砂砾土、碎石土等。铺筑时要注意分层铺筑,分层压实,压实度要符合规范的要求,处治后路床的横坡和路拱相同。

§4-2-2 桥涵工程施工

§4-2-2-1 桥梁工程施工(含天桥)

本段桥梁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双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上部结构中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施工前应用全站仪和经纬仪对桥梁中心位置、三角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等及其他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复

2

测。

1、钻孔灌注桩施工

钻孔采用回旋钻机钻进,钻机采用φ120钻机,基岩采用冲击钻机钻孔,孔规检验,泥浆护壁,用吊车或井架下钢筋笼,导管法浇注水下混凝土。当为陆上桩时,平整场地后埋设钢护筒;当为岸边桩时筑岛围堰后埋设钢护筒,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测量放样:由测量队根据图纸要求放出桩基准确位置。

②、护筒埋设及泥浆准备: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40cm,深水处的护筒内径应比桩径大40 cm。护筒采用5mm钢板卷制而成,护筒顶应高出原地面30 cm,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有积水时护筒顶面应高出水位1.5-2.0米。护筒底端埋置深度,在旱地或浅水处,对于粘性土应为1.0-1.5米;对于沙土应将护筒周围0.5-1.0m范围内的土挖除,夯填粘性土至护筒底0.5m以下,其埋置深度不小于1.5米。在淤泥或软土较厚时,尽可能深入到不透水层粘土内1.0-1.5米,或砂卵石层内0.5-1.0米。在深水河床为软土、淤泥、沙土处,护筒底埋置深度应不小于3.0m。护筒中心应与桩基中心重合或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倾斜度不大于1%;泥浆用粘土制浆,其塑性指数应﹥25,小于0.005 cm的粘土颗粒应大于50%,大于0.1mm的粘土颗粒不应超过6%。钻孔过程中应设置泥浆过滤池,使泥浆在泥浆池、过滤池及护筒中循环,使泥浆充分利用且减少征地负担和环境污染。

泥浆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 序号 1 2 性能指标 比重(t/m3) 粘度 粗粒土层 1.2~1.45 19~28 细粒土层 1.0~1.2 16~22 ③、钻孔及检查 钻孔必须连续作业,中途不得停止,在排渣、加长钻杆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适当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稠度以防意外,钻孔必须在另邻近5米内任何桩基混凝土浇注24小时后才能进行。钻孔过程中应随时保持钻盘水平,避免成孔倾斜度过大;成孔后应采用直径等于孔径,长度为孔径的4~6倍的孔规检查孔径及倾斜度,用测绳检查孔深,以保证成孔质量。

④、清孔 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且成孔质量符合图纸要求,经监理工程

师检查同意后终孔并立即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钻孔的塌孔。清孔应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理干净,清除钻渣泥砂等沉淀物,使沉淀物厚度符合规范要求。如果清孔后4小时仍未浇注,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⑤、灌注水下混凝土 清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应立即放入钢筋笼,钢筋笼应有保证保护层厚度的合理措施,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位移或上浮。并尽快灌注混凝土,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要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灌注混凝土的导管直径不应小于250 mm,用带有垫圈的法兰盘连接管节,以保证导管的整体性和水密性,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导管底部距孔底距离应有250 mm-400 mm。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应低于5℃,当气温低于0℃时,灌注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

混凝土应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起斗设备在整个过程中应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连续进行。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根据桩径等因素把握准确,保证导管首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0 m和填满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 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但不得大于6 m。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要经常量测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并保证导管在无水进入的状态下填充。直至混凝土表面高出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确定的截断高度才可停止灌注,一般灌注的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5-1.0 m,以保证有效桩长范围桩体的混凝土的强度,多余部分在接桩前凿除。

灌注混凝土时孔内溢出的泥浆应引至适当的地方处理,以放污染或堵塞河道。高出桩顶的松散混凝土凿除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步工序施工。施工工艺见工艺框图表5-3。

⑥、成桩后的检测

每根桩施工完成后均要进行超声波或其他方法检测,检查桩身是否有断桩或其他缺陷,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检查时,可采用钻芯检查,并进行无侧限强度试验。

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