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二、故事会

开展“故事会”活动。 三、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提问: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多少个?其中自治区多少个?自治州多少个?自治县(旗)多少个? 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四、调查

1、分小组调查自己家乡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2、调查自己家乡的少数民族政策实施的情况。

第十四课、自然灾害的威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尊重自然,对自然现象有所敬畏。

2、简单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通过探究,懂得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闻发布

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玉树地震的消息。 二、查一查、访一访、填一填

1.小组讨论交流:自然灾害有很多种。据统计,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2、小组代表回答,师生评议总结。

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爆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3、填一填教材第78页的表格,根据实际情况扩充表格。

第十五课、灾难之中的救护 教学目标

1、懂得虽然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适的自救自护措施,会减少或避免一些伤害的道理。同时通过演习训练,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护的能力。

2、在灾害面前,了解国家援助、国际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让学生感受爱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演讲唐山地震逃生及江珊的两个小故事。 2、阅读教材85页小故事并思考问题。 二、讨论

1、提出问题: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应该怎样自救和互救呢? 2、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三、献爱心

1、导言:可根据汶川地震、西南干旱和玉树地震后全校师生捐款的情况导入。

2、引导学生今后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捐款活动:捐物、捐款、

写慰问信、看望灾区小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第十六课、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

一、我眼中的生命

1、教师提供学生在学校里活动的照片(上课、游戏、参加活动)。 2、学生从照片中谈谈自己感受到的生命的意义。 3、提出问题:“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二、寻找生命的价值

1、导言: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新开始,生命一旦失去了,还能再来吗?

2、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生命认识的看法。 4、填写“我对生命的认识”的卡片。 三、我的成长照片 四、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新的认识。

2、小组内进行讨论:生命只有一次,课外要怎样珍爱生命? 五、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第十七课、拒绝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2、知道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危害性。 3、懂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小小座谈会------“不良习惯危害大”

1、阅读教材100页,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危害。 2、小组内交流不良习惯的危害。联系实际讲自己身边的悲剧。 3、让学生认识的人中搞调查,把调查到的信息填写在教材第102页的表格里。

4、教师总结:不良习惯像一颗毒瘤,在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危害着家庭的幸福和睦,危害着社会的安定繁荣。

二、向不良习惯说“不”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你周围的人,看看他们有哪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给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