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记讲义 下载本文

◎由利未人主领,进行全民的认罪祷告

5-6节:“你们要”“站起来”“称颂”等词让我们看到利未人在鼓励百姓,好像宣誓一样。也让我们看到祷告的对象是神,祷告的人是全民族,祷告的态度是站起来——心灵和诚实,祷告的主题是神的荣耀和作为。 6-37节:追忆历史 一、太古时期(6节)

◎唯一的敬拜者,因为神的独一性,就连天使都要敬拜,故此不可拜天使(出20:1-6,西2:18;启22:9)

◎创造者:神的全能创造,万物的来源,圣经从来不对神创造万物的事实加以赘述(诗33:9),因为犹太人认为这是无需证明的,就如神的存在(创1:1),不试图证明神的存在,因为他是确实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人的理性和信心和改变,是无须证明的,好像你我的存在,或者说你我是人的事实一样不用证明。 二、列祖时期(7-8节)

◎亚伯拉罕被拣选:拣选在于神的恩典、信实和公义,也在于人在神面前的特质——心里诚实,也就是说,以色列今天要蒙神的怜悯,也要从心里做起(弗2:8-10)。 三、出埃及进迦南时期(9-23节)

◎回忆埃及的苦难,默想红海边的哀求与恩典(9-11节) ◎旷野有奇恩 A、云柱火柱(12节) B、西奈之约(13-14节) C、活水吗哪的供给(15节) D、云柱火柱(19节) E、不缺衣少食(21节)

F、得地为业,战胜敌人(22-23节)

◎百姓的悖逆与神的怜悯:悖逆之事不断(16-18节),但也显示神的恩典不断,因为良善的灵在带领和指引

四、士师到王国时代(24-29节)时期:压制敌人,得地为业,“从奴隶到将军”,但“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强,结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亡国被掳时期(30-37节):如何看待被掳?(33节)历史是残酷的,但神是信实的,也是有恩典的(诗30:5) 教训:

1、 神是我们永世不尽的赞美以及神的属性:唯一而神圣,严厉而慈爱

13

2、 神是历史的主宰者 3、 神是公义的审判者 4、 神是忠实的聆听者

5、 选民如何看待苦难以及复兴的贯彻就是从领袖到百姓,历史会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和反思

第十章 奋兴大会(二)

9:38-10:39 公约

9:38:立约的原因是以上的事,所以要立约。立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实”,就是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以及表态自己的心,证明今天的祷告会的目的和心意。立约的人先是首领,利未人和祭司,可见带头表率的作用。

10:1-27:在本章内,我们首先发现一份名单,上面有八十四个名字,第一个就是尼希米,然后是二十二个祭司(1-8节),十七个利未人(9-18节),还有其它四十四个族长(10-27节)。以及,最后28节的补述。签约的人:有领袖也有百姓,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中,这个呼召受到百姓的响应和接受拥戴,可见这得神得人的喜爱,一个正确的决策必然收到的效果,也能真正推动民族和教会的奋兴。

10:28-39:签约的内容

◎两个原则:一是归服神的律法,二是凡有知识能明白的,这两个也是立约的根据。可见神的要求是原则,明白的人就必遵守,遵守必蒙福。

1、 关于嫁娶(28-30节):从上到下,达成共识,“共信之道”;发咒起誓表明对这事的认真和谨慎 的态度,不敢轻忽和马虎,对神和律法的尊重,要保守纯正的信仰 在这小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特色: A、离绝外邦人的生活方式 B、他们明白自己所作的事

因此,上面应该没有小孩童的签名,因为他们还不能明白。这也教训我们,一个要签名的人,他须要为自己负责,而且知道要与外邦人有别,可见信仰是高于理性,但不是迷信和盲目。 2、关于安息日——保守神的赐福(31节) 3、关于安息年——保守神的恩典(31节) 默想:

△立约与誓言正像两条链锁,使大家与神联结,可以保守他们在神面前,不失去选民的资格。 △立约的根据——神权威的律法书( 28-29节),教会只有完全顺服神话语的权威,神的赐福才临到;也惟有慑服于真理,才让我们有真自由,有新的价值观而能彰显神荣。

△立约的主题,就是要接受神律法的管理,也就是完全承认神的权柄,神的主权。以前选民的失败,是因为忽略了神的管治,不让神的道理来约束他们;现在他们明白了这点,因此下定决心要绝对地

14

顺服,不再偏离神的道路,惹神发怒,他们要守住自己是神儿女的尊贵身分,所以,严肃立约签名。表示他们很认真地,要回到神的权柄管治下的生活;这种立约签名起誓的动作,是表明他们在重整一种新的关系,也是建立了新的价值观。如今,以色列人在与人、与神的关系上,都有一崭新的改变,表示他们生命有了显著的不同,的确是可喜的现象! 4、定例——全体之捐输与奉献(32-39节)

A、交人丁税(32-33节)——目的是为神的殿里的一切费用(出30:11-16,玛3:10),当然是根据自愿原则,没有摊派,纯粹是甘心乐意,因为是自己定例的 B、定期献柴(34节)——每年一族负责,为献祭做准备

C、献初熟物(35-37节):出23:19;利19:23,都是照律法上的要求,恢复神的律法,对神话语的重视,可见,信仰的建立在于神的话以及对神话语的态度。土产,果子,头胎人畜等,把最好的献给神以纪念神的大恩大德 D、纳十一捐(37-38节)

△祭司、利未人也当纳十一捐(民18:25-32),本书一直强调“身教的重要性”,一种生命的互相影响,这也是今天教会同工的属灵魅力 E、神库充足,供职的不离弃神的殿(39)

本段中,有九次提到“神的殿”,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现在着重的是什么了?以39节的结论来看:“我们就不离弃我们神的殿”。殿,是神与人交通的地点,也是神在人间的记号;人和神的关系对了,在殿里的种种活动,也就对了;与神关系不对,各种活动也不对劲;所以,人在殿里的光景,就反映人对神的态度。现在,尼希米所带领的这批人,他们为自己决定几件事情,要作在神的殿里,也就是要作在神的面前,这就是有关崇拜、事奉的信仰的问题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他们真的是爱慕神,且信仰复兴了。那么我们到神的殿干什么?是像《传》5:1所说的还是《耶》11:15那样。 教训:

1、 神的家要有神的道(律法) 2、 神的家要有神的物(奉献) 3、 神的家要有神的人(供职)

总结:奋兴的意义就在于能否把百姓的信仰带来回归神,也就是最后所说的“我们就不离弃我们神的殿”!这是教会的宗旨和依归:引人到神的面前。

第十一章 新的开始

11:1-36这一章开始描写新的生活。经过信仰的整顿,就要开始过上新的生活,也就是说只有调整信仰目标,才能找到生活的真正起点和意义,才能建立安定的生活环境,从属灵意义讲,那是歇了一切的工(启14:13)。

15

1-24节 住在耶城的人 1-2节 1、住城的目的

◎不是为了享受,没有“城乡贵贱”之别,纯粹是为了解决城大民稀的难题(7:4),那为什么起初城内为什么会人口稀少﹖想必有几种原因——治安:仇敌常会骚扰 ;生计:此城荒废已久,光有城墙,却百废待兴,一切皆须从头开始。宗教:信心冷淡,不重视神的城。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住城至少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使保卫安全,二是为了工作有机进行,管理建设,三是为了侍奉神,复兴信仰。所以不是为了管辖,而是为了服侍(可10:45;彼前5:1-4),形成了“侍奉的核心”,如同“长职会”,有一个侍奉的团队,专门侍奉神,服侍人。 2、住城的条件:不是以权钱为标准(1-2节) ◎百姓的首领:行政核心管理人员

◎十个取一,用掣签的方式(箴16:33):似乎表面上很像是强迫和不公平,但我们看到神在暗中拣选合神心意的人,凡事在于神的拣选;十个取一,刚好符合奉献十分之一的原则,是该归给神的。被选的人和另外九个都要服从,其中看出他们的可贵品质:选上的人谦卑顺服;落选的人顺服舍己。总之,不争功不抢名不夺利。 ◎甘心乐意:这是奉献者的本色

☆为什么说他们要甘心乐意?因为他们甘心乐意住进耶路撒冷;要住进耶路撒冷,就要放弃本来已经有的家园和产业,一切从头开始,且“在自己的地业中”(3节),表明重建家园;想想看,若不是神爱的吸引,叫人爱慕神,要想如此这般的搬迁,真是难﹗因为放弃安定的生活,也包括放掉既有的生计基础,田地,职位等等,弃“小我”于不顾,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作到的事。但是感谢神的,他们“甘心乐意”去完成建设“大我”,这般精神,实在伟大,他们向往神的圣城,这种心志,实在感人(歌1:4)。这也是对神的渴慕(诗122:1)。 ◎赢得百姓的称赞,可见这事神(出于神)人喜悦

☆百姓为什么代求?代求的力量;爱心的代祷;侍奉的力源;同在的见证。 3、住城的人(3-24)

①犹大人中468名──都是勇士(6节) ②便雅悯人928名(7-9节) ③祭司中共1192名

A、在神殿里供职的822名(10-12节) B、作族长的242名(13节) C、大能的勇士128名(14节)

④利未人中包括族长、管理神殿的外事,带领祈祷的共有284名(15-18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