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 下载本文

. .

本期工程所需煤约170~\屯/年, 由X矿务局供120 55-\屯/年和鹤 壁市地方煤矿供50万吨/年。 5.2.1.1 燃煤成份及特性 X电厂提供的煤质资料见表5—1。 5.2.3 燃烧及制粉系统主要特点

本工程以燃用X贫煤为主,拟采用钢球磨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 系统。每台锅炉配四台DTM350/600型钢球磨煤机。

每台炉配两台离心式冷一次风机,两台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 两台双吸双支撑离心式引风机以及四台离心式排粉风机。 本工程采用冷一次风机送粉系统,磨煤机入口设置有压力冷风调 温,以便在运行中调节一次风温。

锅炉采用四角布置直流摆动式煤粉燃烧器,每角分成上、下两组, 上组布置两层,下组布置三层。锅炉采用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 为防止腐蚀,预热器冷端受热元件采用耐腐蚀的考登钢制造,检修方 便。

为提高除尘效率,根据当地环保要求,每台锅炉配2台双室三电 场静电除尘器,电除尘效率大于99%。两台炉合用一座出口直径7m, 高度210m的钢筋砼烟囱。 5.2.4 锅炉点火及助燃油系统

根据该电厂一期工程的油罐区规模,本期工程仅在原有一期工程 油罐区基础上扩建一座1000m3的储油罐及一套供油系统。 5。3 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中的主蒸汽、再热蒸汽、主给水等系统均采用单元制。 5.3.1 主蒸汽、再热蒸汽和汽轮机旁路系统。

主蒸汽管道为1—1—2方式,即从锅炉过热器出口为单根管道,到汽 轮机前再分成两支管分别接至汽轮机高压缸左右侧主汽门。

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为2-1—2方式,即从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口接出是 两根管道,并成一根总管,到锅炉处再分成两根支管,分别接到锅炉 再热器入口联箱的两个接口。

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为2—1-2方式,即从锅炉再热器出口联箱上的两 个接口接出合并成一根管道通往汽机房,到汽机处又分成两根支管分 别接到汽轮机中压缸左右侧再热主汽门。

主蒸汽管道及高温再热蒸汽管道采用美国ASTMA335、 P22钢种。 在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上接有二级串联汽轮机旁路系统,其容 量为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的35%。 5.3.2 抽汽系统

汽机设八级非调节抽汽,分别作为三台高加、一台除氧器和四台 低加的加热汽源。

参考资料

. .

5.3.3 给水系统

采用2X 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及1X 50%的电动调速给水泵。正 常运行时,给水系统自除氧器给水箱经汽动给水泵前置泵,汽动泵, 三台高加至锅炉省煤器入口。 高压力口热器采用给水大旁路。 5.3.4 凝结水系统

凝结水由凝汽器热井经二根管引出汇总后,分两路至两台全容量 凝结水泵,合并一路后经中压凝结水处理设备、汽封加热器、低压加 热器至除氧器。本系统设有最小流量再循环管路。

凝结水加热除氧系统采用四台全容量表面式低压加热器及一台除 氧器及除氧水箱。

此外,还设置了除氧器启动循环泵系统及厂台300m3的凝结水贮水 箱及凝结水输送泵。

5.3.5 启动及辅助蒸汽系统

本期工程不设置启动锅炉、机组启动时由来自一期的0.8-1.3MPa 辅助蒸汽系统供给。 5.4 主厂房布置

5.4.1 主厂房布置设计原则

1) 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X 300MW,留有扩建余地。 2) 三大主机是东方三大动力厂产品。 ‘

3) 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中间贮仓式制粉系统,主厂房柱距选用 12m。

4) 处理好与一期工程的衔接。 5.4.2 方案简述

根据燃用煤质,燃烧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中贮式制粉系统。主厂 房布置格局按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电除尘器、引风机、 烟囱的顺序排列。主厂房布置拟按二机一控考虑,控制室插入二台锅 炉中间,利用原输煤栈桥上煤。汽轮发电机组采用纵向布置。主厂房 柱距为12米,共14跨。运转层标高为12.60米,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 A排柱为11.80米,汽动给水泵高位布置在汽机房靠B排柱侧。除氧器 布置在除氧间22.00米层。

一次风机布置在锅炉两侧,炉后/顷序为送风机,电除尘器, 引风 机和烟囱。

主厂房布置主要尺寸见下表5-4。

并增加一台干线机车,使它能和I期原有的一台调度机车一起,共同 完成180x104t/y的运煤任务;增加I期上煤系统的出力,使增容后的 上煤系统满足本期扩建电厂至百万大厂的需要。 6.2 燃煤厂外运输方式及技术条件

参考资料

. .

X电厂I期已接通至矿区的专用铁路线,到最远的矿点运距不 超过20km,矿区铁路的牵引定数为1600t,牵引车皮数为20节载重60t 的底开车。 目前电厂采用建设型调小机车牵引9节重车进厂, II期将 采用东风4型干线机车牵引20节重车进厂。

I期的厂区运煤道路已与公路网联接,到各地方矿汽车运煤也较 为便利。 目前汽车来煤全部是5~lOt的自卸车,除本厂劳动服务公司拥 有6辆lot自卸车外,其余汽车运输向社会开放。 X电厂I期2x 200MW机组和II期2x 300MW机组共耗

煤8397t/d,按统配煤(由X矿务局调配、铁路运输)和地方煤(从鹤 壁地方矿公路运输)煤源的比例及1.2的来煤不均衡系数得到最大来车 数量:铁路车皮120节/日、即6列车/日,汽车580~1160辆次/日(载重 lO~5t)。

t3.3 厂内运煤系统

电厂I期运煤系统按规划容量800MW、 I期建设2x 200MW设 计,运煤建筑和胶带机系统一次建成,厂外运输和部分厂内设备分期 上马。

I期建有卸煤2400~2800ffd的汽车受煤站一座, 内设2台动态汽 车衡,对进出汽车受煤站的重车和空车进行称量,计算机自动记录每 辆车的运煤量;汽车来煤卸到由20个煤斗组成的9个拖挂车卸车货位 和20个自卸车货位内;煤斗下是振动给煤机和出力600t/h的双路胶带 机。 ’

·I期的火车卸煤沟为有效长度79m的双线缝式煤槽,约为1/4列 车长;火车来煤由1台动态轨道衡计量;缝式煤槽下设叶轮给煤机和 出力1000t/h的双路胶带机。

I期煤场有效长度约130m,存煤52000t,设DQL630/1000-30斗 轮堆取料机1台,配3台推煤机(220HP)辅助作业,并在斗轮机故障时 利用煤场地下煤斗上煤;斗轮机下设出力正向1000t/h、反向600t/h 的单路可逆胶带机;煤场地下煤斗设振动给煤机和单路出力600t/h的 胶带机。

I期的整个运煤系统中有两级带式除铁器和一级固定筛分及一级 环式碎煤机,双路胶带机一路运行一路备用,并可双路组合运行;运 煤系统的控制和设备修理均在输煤综合楼;运煤系统的清洁为水冲洗, 冲洗水沉清后排放。

I期工程已投产4年多,运煤系统有下面几个方面没有达到设计 要求: 动态汽车衡阴雨天不稳定,没有实现进出口秤的计算机联网; 动态汽车衡实际上静态使用没有充分发挥设备优势;斗轮机先天不足, 运行事故较多,不能可靠作业,使推煤机和煤场地下煤斗的使用长期 成为煤场上煤的主要手段;汽车直接将煤送到煤场使煤场机械的工作

参考资料

. .

条件恶化。另外运行中还暴露出汽车卸煤斗、煤场地下煤斗下的振动 给煤机运行有噪声,且不方便吊出地面检修等问题。

针对I期运行的情况, II期工程在考虑改扩建的同时,也对I期 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由于Ⅱ期扩建2x 300MW机组,使全厂 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MW,原有运煤系统出力不够,本期根据充分利 用现有设备的原则,采用以下方案:

将原上煤出力600t/h、lm宽的双路胶带机改成1.2m宽的双路胶带 机。汽车受煤站将lm宽的双路胶带机改成出力1000t/h、1.2m宽的双 路胶带机。煤场有效煤堆向南扩建130m,增加1台DQ8030全功能斗 轮堆取料机, 堆料出力 1000t/h、取料出力800t/h; 对原I期的 DQL600/1000-30斗轮堆取料机进行改造,作为DQ8030故障时的备用。 原I期的煤场地下煤斗开辟成1台实物校验装置,使电子皮带秤能够 实物校验。 t3.4 卸煤装置

本期铁路来煤仍采用与I期相同的底开车,火车卸煤沟不需扩建, 只增加20节底开车皮,与I期原有的27节底开车皮一起组成两整列 车,重车与空车均在厂内交换,厂内新增一条空车线。

火车卸煤沟为长79m的双线缝式煤槽,大于1/4列进厂列车长, 有效存煤1675t,大于一整列车的来煤量。

厂内调车由建设型小机车单独或与干线机车配合完成,重车进厂 后过衡、解列、卸煤,一般24-30min就可让一列空车出厂,卸煤时间 为40-120min。

本期汽车卸煤改造扩建后总长72.8m, 比原I期增加约20m,有效 存煤2100t,共有自卸货位18个,卸车能力为136辆次川\时。 13.5贮煤场

6.5.1 X电厂I期贮煤场存煤5.2 55-~屯,本期有效煤堆向南扩建 130m,常用煤堆存煤量增加到9.7 55'\屯,约为全厂10天燃煤量。 6.5.2 本期煤场新增斗轮堆取料机DQ8030一台,堆料出力1200ff、 取料出力800fi;将原斗轮堆取料机DQL600/1000-30进行改造,作为 DQ8030的事故备用;利用原煤场地下煤斗增加电子皮带秤实物校验装 置;煤场辅助设备除原有的3台220HP推煤机外,本期新增1台装载 机和1台推煤机。

6.5.3 煤场布置为南北向单一煤场,堆取料工艺流向为折返式。 6.6筛碎设备

筛碎设备仍采用原I期的WGUl650型固定筛,但要进行适当改 造,碎煤机改成HSZ—800型环式碎煤机。WGUl650型固定筛的筛分面 积为1.6X 5m2、倾角50‘,HSZ-800型环式碎煤机的出力为800t/h, 碎煤机出力为系统出力的0.8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