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读2011年版思品课标修改 下载本文

七、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规定 2003年版规定 (一)主要的课程资源 2011年版规定 由一个引言和五项建议构成。五本文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项建议是: 人力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1.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目的性原则、综合性原则、2. 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实效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 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

9

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由于2003年版课标建议比较宏观,属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如介绍课程资源的种类),缺乏可操作性,故2011年版课标将其全部删除,重新构建了上述具体五项建议。建议强调“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强调要“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第二部分:实施2011年版思品课标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

实施2011年版思品课标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11年版思品课标,在课程性质的“思想性”特征、“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的显著部位多次强调思品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上述要求明确规定了思品课程的政治方向,充分显示了思品课程的德育功能(2003年版课标未曾明示此要求)。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巨大深刻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育人之本。没有社会

10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基本内容。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当代社会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高尚的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发挥着引领风尚的作用。

须知,2011年版思品课标规范的课程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一定要紧紧抓住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是思品课程的一项极其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二、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及其课程的德育性,着力打造生活化、高效益的思品课堂。

课程性质是课程标准中的首要问题。它不仅引领着课程方向,而且决定着课程目标,左右着课程内容。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才能

11

目的明确、有的放矢的开展全部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2011年版思品课标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是:“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与2003年版课标相比其课程性质表述得更加明确、清晰,凸显、强调了两个联系密切、有机统一的重要观点。其一是这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二是这是一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此,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思品课程应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完成符合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即德育要回归生活,不能脱离生活而生硬灌输、空洞说教。因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思品课程应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含义和要求是:第一,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教学。第二,要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第三,要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总之,要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建构和打造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做到用生活来教育。

建构和打造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具体操作环节包括:第一,导入新课生活化,即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话题导入新课。第二,创设教学情境生活化,即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其情境力求生动感人)。第三,创设教学问题生活化,即创设有思维含量的、学生颇感兴趣的教学问题。第四,开展教学活动生活化,即围绕学生关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