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选考)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3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课后达标检测苏教 下载本文

500 ℃

方程式为CO2+Li4SiO4700 ℃Li2CO3+Li2SiO3。(3)根据图示可知,Fe0.9O可以将CO2转化为131

C,过程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0.9O+CO2===Fe3O4+C,则每生成3 mol Fe3O4消耗1 mol

101010CO2,而Fe3O4又在太阳能高温作用下分解为Fe0.9O和氧气,可实现缺铁氧化物的循环利用。

500 ℃

答案:(1)AB (2)CO2+Li4SiO4700 ℃Li2CO3+Li2SiO3 (3)①氧化剂 22.4 L ②将CO2转化为C和O2;利用了太阳能;Fe0.9O可循环使用(答案合理即可)

12.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较高。硅及其化合物的开发由来已久,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10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在加热石英砂、木炭和铁时,得到一种“金属”。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____。

(2)陶瓷、水泥和玻璃是常用的硅酸盐材料。其中,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纯硅是现代信息、半导体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

电弧炉 流化床 反应器 还原炉 发生的主要反应 1 600~1 800 ℃SiO2+2C=====Si+2CO↑ 250~300 ℃Si+3HCl=====SiHCl3+H2 1 100~1 200 ℃SiHCl3+H2=====Si+3HCl ①用石英砂和焦炭在电弧炉中高温加热也可以生产碳化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碳化硅又称________,其晶体结构与________相似。

②在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SiHCl3大约占85%,还有SiCl4、SiH2Cl2、SiH3Cl等,有关物质的沸点数据如下表,提纯SiHCl3的主要工艺操作依次是沉降、冷凝和________。

物质 沸点/℃ Si 2 355 SiCl4 57.6 SiHCl3 31.8 SiH2Cl2 8.2 SiH3Cl -30.4 HCl -84.9 SiH4 -111.9 ③SiHCl3极易水解,其完全水解的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碱工业可为上述工艺生产提供部分原料,这些原料是________。

5

解析:(1)加热石英砂、木炭和铁时,得到的为含有硅、碳的铁合金。(2)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3)①石英砂和焦炭在电弧炉中高温加热反应生成碳高温

化硅,化学方程式为SiO2+3C=====SiC+2CO↑;碳化硅俗称金刚砂;它的结构与金刚石(或单晶硅)相似。②比较SiCl4、SiHCl3、SiH2Cl2、SiH3Cl的沸点,可得常温下SiHCl3、SiCl4为液体,SiH2Cl2、SiH3Cl为气体,沉降除去产物中的固体后,冷凝得到SiHCl3、SiCl4的混合液体,用蒸馏法可分离二者。③SiHCl3 极易水解:SiHCl3+3H2O===H2SiO3↓+H2↑+3HCl。(4)氯碱工业产生的H2、HCl,能作为上述工艺生产的原料。

答案:(1)含有硅、碳的铁合金(或硅铁) (2)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 (3)①SiO2+高温

3C=====SiC+2CO↑ 金刚砂 金刚石(或单晶硅) ②精馏(或蒸馏) ③H4SiO4(或H2SiO3)、H2、HCl (4)H2、HCl

13.某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步骤:

Ⅰ.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并打开活塞a,滴加盐酸。 Ⅱ.A中看到白色沉淀时……关闭活塞a。 请回答: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步骤Ⅰ、Ⅱ得知盐酸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挥发性 C.氧化性

B.还原性 D.酸性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了验证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步骤Ⅱ中未写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硅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结

6

构角度加以解释)。

解析:B中Ca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CO2↑+H2O,此反应表明盐酸具有酸性,A中看到的白色沉淀是AgCl沉淀,此现象表明盐酸具有挥发性。C装置是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以保证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的是CO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2SiO3+H2O===H2SiO3↓+Na2CO3,从而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进而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

答案:(1)CaCO3+2H===Ca+CO2↑+H2O (2)AD (3)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NaHCO3

(4)打开弹簧夹2,关闭弹簧夹1,当D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5)碳和硅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14.(2017·高考全国卷Ⅱ)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2+

2+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使用_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 0 mol·L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解析:(1)水泥熟料中的CaO和铁、铝、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均能溶于盐酸,加入硝酸能将水泥样品中可能含有的Fe氧化为Fe,为了不引入新杂质,还可用H2O2代替硝酸。(2)根据图示流程可知,不溶于盐酸和硝酸的沉淀A为SiO2,SiO2能溶于弱酸氢氟酸,生成SiF4和H2O。(3)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4~5的过程中加热,能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

2+

3+

-1

2+

7

结合流程图可知,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Fe(OH)3。(4)根据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相等可找出关系式2MnO4~5H2C2O4,结合消耗KMnO4 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求出n(H2C2O4)=0.050 0 mol·L×36.00×10 L×5-3

=4.5×10mo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24.5×10 mol×40 g·mol

×100%=45.0%。

0.400 g

答案:(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氧化为Fe H2O2 (2)SiO2 SiO2+4HF===SiF4↑+2H2O

(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 Al(OH)3 Fe(OH)3 (4)45.0%

2+

3+

-3

-1

-1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