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认识钟表第2课时 大约几时∣冀教版 下载本文

第2单元 认识钟表

第2课时 大约几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题及第10页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经历认识大约几时的过程。

2.知道“大约几时”的含义,能根据钟面上分针的位置判断并描述大约几时。 3.进一步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几时”等。

【教学难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几时”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你能看着你的钟面,说说你了解了哪些钟面的知识吗? 2.在钟面上拨一拨你最喜欢的时刻。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快几时。 (1)学生说几时,教师在钟面模型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2)议一议:当学生说出一个几时时,教师故意将它拨成快几时,请学生判断老师拨的对不对? (3)辩一辩:教师拨出一些几时和快几时的时间,请学生进行辨认。 学生意见肯定不统一,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再交流、讨论。 教师批注 第1页/共3页

(4)师:(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图)进站口的钟表是什么时间? 生:大约3时。 师:大约3时,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特点? 生:分针很接近12,但还没有到12。 (5)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小组合作拨钟。 2.认识几时刚过。 教师先拨好3时,然后请一个学生说出时间。 师:在刚才那位同学发言的时候,我们的分针又在悄悄地走,时间可是不等人的,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钟面,现在的分针走到哪了? 生:从12走过了一小格。 师:现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大约3时,有的学生会说3时过了一小格…… 师: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3时又过了一小格也就是3时刚过。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出示教材第9页看图说话的三个钟面。 (1)请学生说说钟面上是几时? (2)分类整理3个钟面。 (3)小结:认识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的方法。 2.通过整理、讨论、发现、总结:分针指向12的左边一点,时针接近几时就是快几时了,分针指向12的右边一点,时针接近几时就是几时刚过。 四、拓展提高 1.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带着钟表,如果你没有带钟表,那么有没有办法知道现在大概是几点钟?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明白利用周围的环境判断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2.练一练(教材第10页)。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找3个同学说一说。 第2题,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 第2页/共3页

第3题,学生根据时间和图片讲故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

果。大约几时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大约5时

分针指向12的左边一点,时针接近几时就是快几时了。 分针指向12的右边一点,时针接近几时就是几时刚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用自制教具拨钟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很好。

[不足之处] 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还有部分孩子对大约几时不理解。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在大约几时这里加强讲解和练习。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