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复习要点 下载本文

第一、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办一切事情,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高度概括。

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战略对策各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如果用一句最简明的话来概括,就是“社

5

会主义现代化”;如果说得展开一点,那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是1987年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在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1世纪的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次会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是: 1、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3、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发展思想。(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以往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等问题的一种反思。)

6

十二、为什么要改革?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当代中国改革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1、 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造成人民贫困、国家落后的事实,迫使我们必须改革。 2、 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改革。

3、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前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展生产力与僵化的经济体制以及其他方面体制的矛盾,只有改革,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辨证关系。 1、 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2、 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3、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要把改革的力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十三、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接互补,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相互衔接。对外开放是我们优化资源配臵,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1、 完成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要求我们对外开放。 2、 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效益要求对外开放。

7

3、 实现工业化,完成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化要求扩大对外开放。 4、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

生产力长期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

1、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十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实行多种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外,还存在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经营收入,按资分配的收入。

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党的十六大重申: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十六、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在《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一文中明确阐述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他指出:这包括两层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消亡。

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于1979年3月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