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下载本文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基础知识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大部分是蛋白质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一部分为RNA

3、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切赫、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4、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催化效率:酶>无机催化剂

3)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方向的平衡点 4)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质量不变

5)酶既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加酶洗衣粉)

实验8: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目的】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材料】新鲜的20%肝脏研磨液(新鲜: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可能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研磨:使细胞破裂,酶在细胞内)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实验结论】H2O2酶和Fe3+相比,催化效率更高。

【相关知识】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组:不接受人为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接受人为处理的对象组。

加入物质 2ml H2O2 2ml H2O2 2ml H2O2 2ml H2O2 处理 90°C水浴 2滴FeCl3 2滴肝脏研磨液 现象 基本无气泡 有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结论 缓慢分解 加热可以促进分解 Fe3+催化分解 H2O2酶催化分解 二、酶的特性

1、高效性

①实验:比较Fe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组:反应物+等量相应的酶 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

②意义:1)保证细胞代谢的快速进行 2)保证细胞内能量供应的稳定。

无机催化剂 3+

酶 - 27 -

2、专一性(锁钥学说:结构互补)

①实验: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 分解 换反应物不换酶

对照组:另一种反应物+等量相同酶 不分解

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 分解

换酶不换反应物

对照组: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 不分解

②意义: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与酶的专一性分不开。 【注意】保持蔗糖的新鲜度和纯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

酶A 酶B或不加

实验9: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在高温下易分解)

用碘液和淀粉的颜色反应来反映酶活性(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会破坏实验变量)

【注意】本实验应先控制条件,再混合。

先将酶与底物溶液分别处于相应温度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因为一旦酶与底物接触就会进行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酶(酸性条件会加快淀粉酶分解)

三、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1、酶的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的活性,催化效率的高低也称酶活性的强弱。通过反应物的分解速率或生成物的产生速率来反映。

2、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 28 -

3、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低温可逆,高温酶变性失活不可逆 过酸过碱,酶变性,不可逆

动物:35°C ~ 40°C

动物:6.5 ~ 8.0(胃蛋白酶最适PH=1.5)

最适温度 植物:40°C ~ 50°C 最适PH

植物:4.5 ~ 6.5 细菌和真菌:差别大。有些可达70°C

温度和PH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影响酶的活性; 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

高温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是肽键依然存在; 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如右图)。

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不能继续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7,而胃液的PH在2左右。唾液淀粉酶将失活,并被蛋白酶水解;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酶量一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的数量和活性的限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反应物充足,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底物浓度和酶的浓度能影响底物和酶的接触面积,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不影响活性;

- 29 -

ATP—细胞能量“通货”

※基础知识

一、ATP

直接能源物质:ATP、CTP、GTP、UTP

生物体能源物质:糖(除五碳糖、纤维素)、脂肪、蛋白质 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储能物质:脂肪、糖原(动物)、淀粉(植物)

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

1、ATP: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1、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注意】这两个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因为所需酶不同,反应场所不同,且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3、ATP和ADP的转化:

转化

【注意】①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②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用于物质运输等各种生命活动。 ATP水解 ATP合成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叶绿体内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细胞膜等生物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相关生理过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 物质跨膜运输 核酸的合成 蛋白质、多糖的合成和各种耗能过程 ATP(三磷酸腺苷)

ADP(二磷酸腺苷)

AMP(一磷酸腺苷,核糖核苷酸)

腺苷(A)

高能磷酸键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