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大作业—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 - 图文 下载本文

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班级:XXXXXXXX 学号:XXXXXXX 姓名:倪马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

题目:如图所示的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简述:

(1)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说明各元、部件的功能,控制器、被控对象、希望值、测量值、干扰量和被控量;绘制系统原理框图。

(2)假设:系统输入/输出流量与入/出水阀开度成正比,减速器加速比为i,

H0与电位计中点(零电位点)对应,电动机输入电压与输出转角的对应关系参

见第二章第二节相应内容。试列写该系统以H0为输入,以实际液位高度H为输出的系统数学模型。

(3)根据(2)的求解过程,绘制控制系统结构图,并求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4)利用劳斯判据,给出满足系统闭环稳定性要求的元、部件参数取值范围。

(5)取系统元、部件参数为:电动机电枢电阻Ra?1.35?,电枢电感

La?0.00034H,电机轴转动惯量J?8.5?10?6Kgm2,电动机反电动势系数CE?0.03V/(rad/s),电动机电磁力矩系数CM?0.028Nm/A;减速器原级齿轮转动

惯量J1?0.0555Kgm2,减速器次级转动惯量J2?0.015Kgm2,减速比i?2;入水阀门转动惯量J3?0.01Kgm2,阀门流量系数Kin?0.1m3/s/rad;KH?1V/m反馈电位计比例系数Kf?1。入水阀与减速器次级同轴,不计摩擦损耗。试求:

??①绘制系统关于功率放大器放大系数K1的根轨迹;

②根据控制系统稳、快、准的原则,在根轨迹上适当选取系统闭环极点,试求出系统对ur(t)?1(t)的响应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分析各元、部件参数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

(6)绘制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并对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给出详细讨论。

解答分析:

一、系统工作原理 (1)基本工作原理

设定希望水位在高度H0时,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出水量与进水量一致。 此时,浮子与电位器连接的杆处于水平位置,电位器的滑头也位于中间位置。假设系统初始处于平衡状态(且阀门L1,L2关闭),当打开阀门L2(或其他因素),使水槽内水位下降(出水量大于入水量),浮子随水位下降而下沉,并通过连杆带动电位器滑头向上移动。此时,相当于给电位器输入一正电压,并使电动机正转,通过减速器开大阀门L1,进而使进水量增大(一直增大到入水量大于出水量),液面开始增高,当液面高度为H0时,电位器滑头又处于中间位置,无电压输出,电动机亦不会转动,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各元、部件的功能

电位器:将浮子及连杆传来的高度值转化为电压值,其检测作用。

电动机:将电位器传递过来的电势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传给减速器。 减速器:通过减速器内的齿轮比控制电动机传过来的速度。 阀门:控制流入流出水量的大小。 (3)

控制器:点位器、电动机、减速器 被控对象:水槽

被控量:液面水位实际高度H 希望值:水位高度H0 测量值:?H?H0?H 干扰量:出水口的出水量θ2 (4)系统原理框图(照片)

二、系统数学模型

根据上面的系统原理框图,列出各元、部件的方程: 设出水管处的液阻为R(m/(m3S-1)),水槽低截面积为C(m2)。 比较元件:?H?H0?H (2-1) 连杆:H1?Kf??H (2-2) 电位器:u??KH?H1 (2-3) 放大器:u?K1?u? (2-4) 电动机:Tm减速器:i?d?1??1(t)?Kmu (2-5) dt?1 (2-6) ?222动能守恒:J2?2 (2-7) ?J3?3阀门L1流量:?1?Kin???3dt (2-8) 在微小的时间间隔dt内,水槽内液体增量等于输入量减去输出量,即

Cdh?(?1??2)dt (2-9) 液阻与h,?2的关系为:?2?联立上两式得:RCh (2-10) Rdh?h?R?1 (2-11) dt联立从式(2-2)到式(2-11),得

d3HTmd2H1dHTmCQ3?(?C)Q2?Q?K?H (2-12)

dtRdtR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