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期末复习题(会计10)

考试题型说明:

单选15道15分,多选10道20分,判断10道10分,计算6道55分,考试知识点涵盖大纲要求的每一章节。 第一章 总论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 C.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D.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2.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是( )

A.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性质和规律性 B.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性质和规律性 C.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性质和规律性 D.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性质和规律性 3.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

A.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预测方法 B.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实验设计 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汇总法 D.实验设计、大量观察、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3.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

A.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B.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C.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 D.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4.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总体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5.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此场合的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的所有企业

C.某工业企业的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6.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7.总体有三个人,其工资分别为645元.655元和665元。其平均工资655元是(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异度 D.变量 8.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A.产值 B.职工人数 C. 电视机台数 D.设备数量 9. 一个统计总体 (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0. 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11.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产量 B.人口数 C.销售额 D.出勤率

第二章 统计调查

1.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 ( )

1

A.资料是否齐全 B.调查单位是否全部 C.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D.调查项目是否齐全 2.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搜集资料的方法是( )

A.报告法 B.直接观察法 C.采访法 D.实验法 3.对某品牌电视机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4.调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各工业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5.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6.下例调查中,最适合采用重点调查的是 ( )

A.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B.了解全国人口总数

C.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 D.了解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7.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8. 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9.要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0. 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时限

11. 为了对公路上途经的车流量进行调查,应采用( ) A.直接观察法 B.口头询问法 C.开调查会 D.通信法 121.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13.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调查的范围不同 B.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C.组织方式不同 D.作用不同

14.要对某工厂生产设备状况进行调查,则某工厂―全部生产设备‖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项目 15.统计调查对象是 ( )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B.总体单位 C.现象总体 D.统计指标

第三章 统计整理

1. 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统计分组和 ( )

A.数据审核 B.统计指标 C.数据整理 D.编制统计表 2.统计分组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 )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2

3.统计分组时,若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 ) 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 D.另立一组

4.在对全部企业按所有制分组的基础上,再按职工人数分组,这属于(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品质分组 5.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 A.次数的多少 B.变量的多少

C.组数的多少 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 6.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 7.对离散型变量( )

A.只能标志分组数列 B.只能编制单项数列 C.只能编制组距数列 D.根据变量值个数和变动范围大小决定编制组距数列或单项数列 10.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等距数列中的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为:(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判断

11.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 )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各组变量必须相等 C.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均匀分布 D.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122.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3.某企业对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正确的分组( ) A.80%—89% B.80%以下 C.90%以下 D.85%以下

90%—99% 80.1%—90% 90%—100% 85%—95% 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 110%以上 105%—115% 14.某企业职工的工资分为四组:(1)800元以下;(2)800–1000元;(3)1000–1500元;(4)1500元以上,则1500元以上的这组组中值应近似为 ( )

A.1500元 B.1600元 C.1750元 D.2000元

15.某连续变量,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570,则其末组的组中值为( )

A.690 B.610 C.620 D.630

16. 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

性别 男 女 合计 职工人数 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中学 小学 文盲和半文盲 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和文化程度

17.分布数列反映( )

3

A.总体单位标志值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C.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情况 D.总体单位的差异情况 18.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 A.钟型分布 B.正J型分布 C.U型分布 D.S型分布 19.在次数分布数列中,频率是指( )

A.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 B.各组次数相互之比

C.各组分布次数与频率之比 D.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20.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 )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2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车间人工生产情况。

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

1. 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3.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

A.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C.产值资金占用率 D.百元流动资金利税率

4.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5.以下相对数中属于比例相对数的是( )

A.劳动生产率 B.人均消费水平 C.人均耕地面积 D.婴儿性别比 6.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在上月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1.5%,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 )

A.75% B.99.5% C.100.5% D.133.2%

8.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

A.60% B.120% C.40% D.17%

9某企业产值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产值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05% B.104.76% C.5% D.4.76% 10.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2001年比2000年增长( )。

4

A.37.5% B.125% C.115% D.15%

11.某企业产品销售额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A.12% B.150% C.111.11% D.11.11% 12.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是( )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13.是非标志(即服从两点分布的变量)的标准差等于( )。 A.P B.1-P C.P(1-P) D.

P(1?P)

14.甲乙两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800元和1500元。若两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不变,但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两组的月总平均工资会(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15.离中趋势指标中,由总体中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 ) A.标准差系数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全距

16.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7.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异度,这时需分别采用各自的 (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18.甲厂日平均产量40件,标准差4.4件,乙厂工人日平均产量35件,标准差4.2件,因此( )

A.甲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好一些 B.乙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好一些 C.无法比较哪个班平均成绩代表性好 D.两个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一样

19.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A.600元 B.533.33元 C.466.67元 D.500元 20. 下列指标不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利税总额 C.固定资产原值 D.职工人数 21.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 )

A.人均GDP B.人均绿地面积 C.劳动生产率 D.人口密度 22. 分子、分母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23.已知三化中学课外兴趣小组8个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72、165、169、174、170、173、168、179cm,则这些学生的中位数为( )。 A.172 B.4.5 C.4 D.171

24.若计算出某变量分布的峰度系数值为1.8,则判断该分布属于(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 峰度适中 D.无法判断 25.当峰度系数等于4时,次数分布曲线为( )

A.正态峰度 B.平顶峰度 C.尖顶峰度 D.无法判断

26.某地区抽样调查职工家庭收入资料如表:

按平均每户月收入分组(元)

职工户数

5

2000以下 2000~4000 4000~6000 6000~8000 8000~10000 10000以上 合 计 20 30 40 240 60 10 400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职工家庭平均每户月收入(用算术平均数公式);

(2)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27..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 按月工资(元)分组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以上 合 计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企业个数 3 6 4 4 5 22 各组工人所占比重(%) 20 25 30 15 10 100

28.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9.0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 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2 6 25 12 5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29.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10-20 20-30 30-40 40-50 工人数(人) 18 39 31 12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0.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表:

6

品 种 甲 乙 丙 价 格 (元/千克) 0.30 0.32 0.36 甲市场销售额 (万元) 75.0 40.0 45.0 乙市场销售量(千克) 37.5 80.0 45.0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31.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2 单位成本 15 20 30 1998年总成本 2100 3000 1500 1999年总产量 215 75 50 试指出哪一年的总平均成本高,为什么?

第五章 动态数列

1. 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2.最基本的时间序列是( )

A. 时点数列 B. 绝对数时间数列 C. 相对数时间数列 D. 平均数时间数列 3. 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4.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5.某企业年产值500万元,期末产品总库存20万台,这两个指标属于(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7.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

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B.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 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 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

8.某企业某产品销售额年年增加10万元,则该产品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速度 ( )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9.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能够相加的指标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平均数 D.相对数 11.平均发展速度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12. 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7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A. B.

??????????????????????????????????????????????????C. D.

13.某产品单位成本从1990年到2001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5%,说明该产品单位成本

( )

A.平均每年降低1.5% B.平均每年增长1.5% C.2001年是1990年的98.5% D.2001年比1990年降低98.5%

14.某种商品的销售量连续四年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8%.10%.9%.12%,该商品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8%+10%+9%+12%)/4 B.[(108%×110%×109%×120%)-1]÷4 C.3108%?110%?109%?120%?1 D.4108%?110%?109%?120%?1

15.已知某地区1995年粮食产量比1985年增长了1倍,比1990年增长了0.5倍,那么1990年粮食产量比1985年增长了( )

A.2倍 B.0.75倍 C.0.5倍 D.0.33倍

16.某企业利税总额1998年比1993年增长1.1倍,2001年又比1998年增长1.5倍,则该企业利税总额这几年间共增长( ) A.(1.1+1.5)-1 B.(2.1×2.5)-1 C.(2.1+1.5)-1 D.(1.1×1.5)-1

17.某商品销售量去年比前年增长10%,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两年平均增长( ) A.14.14% B. 30% C. 15% D. 14.89% 18. 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00% 20.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21. 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

?aa?naf?aa?a??f C. B.

0/2?a1?a2???an/2n

D.

a0?a1a?ana?a2?f1?1?f2???n?1?fn222a??f

22.一段时间内累积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 A.累计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前一期水平 B.累计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前一期水平

8

C.累计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最初水平 D.累计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最初水平

23. 一时间数列有20年的数据,现用移动平均法对原时间数列进行修匀。若用4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 )年的数据。

A.20 B.16 C.14 D.18

24.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递增发展,这说明影响该现象的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是( )。

A.长期趋势因素 B.季节变动因素 C.循环波动因素 D.偶然因素

25. 根据近几年数据计算所得,某种商品2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1.6,表明该商品2季度销售( )

A. 处于旺季 B. 处于淡季 C. 增长了60% D. 增长了160%

26. 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 27.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N( ) A.应选择奇数 B.应选择偶数 C.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D.可任意取值

28. 下列属于季节变动的是 ( ) A、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B、股票价格的涨落 C、火车客运量的增减 D、房地产价格的变化

29.某企业年均生产总值在2002-2003年平均每年递增15%,2004-2006年平均每年递增12%, 2007-20011年平均每年递增9%。试计算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

30.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年份 1995 1996 435 1997 415 1998 672 1999 728 2000 1028 粮食产量(万斤) 134 要求:(1)列表计算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 (2)计算年平均增长量; (3)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

31.某市2007年零售报刊摊点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零售报刊摊点的月平均数。 调查时间 摊点个数(个) 2006年末 3月1日 444 488 2007年 6月1日 10月1日 12月31日 502 554 512

32.已知下列资料: 年份 总产值(万元) 3月 600 4月 160 580 5月 200 620 6月 190 600 7月 200 580 月初工人数(人) 180 要求:1)编制月劳动生产率动态数列; 2)计算二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3.某商业银行1995—2000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如下:

9

指 标 投资额(亿元) 累积增长量(亿元) 环比发展速度(%) 1995年 300 - - 1996年 108 1997年 35 1998年 40 1999年 105 2000年 96 (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2)计算该银行1995年到2000年期间投资额年平均增长量。 (3)按水平法计算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4)根据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2001年的投资。 34.某地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历年资料: 年份 增减量 (百万元) 逐期 累积 2000 2001 494 2002 663 2003 819 2004 1114 2005 1253 营业额 (百万元) 316 发展速度 环比 % 定基 增减速度 环比 % 定基 要求:(1)列表计算各年的增减量.发展速度和增减速度。

(2)逐期增减量与累计增减量有何联系? (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有何联系? (4)发展速度与增减速度的关系如何?

(5)计算平均增减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减速度。

35.某企业1995年—2000年化肥产量资料如下: 时 间 化肥产量(万吨) 定基增长量(万吨) 环比发展速度(%) 1995 年 300 - - 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 1996 110 1997 35 1998 50 1999 105 2000 95 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数字补齐。

(2)计算该企业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化肥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36.某地区1995年—2000年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如下表: 年份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1995 1996 -- -- 7.2 1997 6.0 1998 23.6 1999 7.5 2000 46.2 要求:(1)计算表中所缺数字 (写出计算步骤) (2)计算1995—2000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第六章 统计指数

1. 在指数的概念中( )

A.简单指数是指个体指数,加权指数是指总指数

10

B.简单指数是指总指数,加权指数是指个体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个体指数 D.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总指数

2.指数按说明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 )

A.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 B.个体指数与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C.所采用的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不同 D.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4. 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5. 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6. 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 A.商品销售额指数 B.商品销售量指数 C.商品价格指数 D.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 7.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是 ( ) A.确定被比对象 B.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确定对比基期 D.计算个体指数 8.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 )。

A.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B.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数量指标 C.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D.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质量指标 9. 产量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最好选择为( )

A.产量 B.销售单价 C.单位产品成本 D.总成本额

10.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 )。

A.调和平均数指数 B.算术平均数指数 C.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D.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11.统计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因此( )

A.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B.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推算关系 C.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D.各指标一定在逻辑上或数量上相关 12.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13.之所以成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 )

A.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 B.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

C.市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 D.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4.

14.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50%,产量增长25%,则单位成本增长( ) A.20% B.2% C.25% D.75% 15. 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额增长了6%,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11%,则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5% B.4.5% C.-4.5% D.17.7%

11

?p1q1?p0q1说明了( )

16. 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A.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B.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C.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D.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17. 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3%,则物价指数为( ) A.97% B.103.09% C.3.09% D.109.13%

18.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A.166.32% B.85.68% C.185% D.54% 19. 某商场商品销售情况统计如下:

销售量 基期 2500 1800 5000 报告期 3000 2000 4500 基期销售额 (万元) 1200 90 400 品名 甲 乙 丙 单位 台 吨 件 要求: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

20.某商业企业三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表: 产品 名称 甲 乙 丙 计量单 位 件 箱 千克 商品销售额(万元) 报告期销售量比基1998年 1999年 期增长百分比(%) 120 200 400 180 240 450 8 5 15 计算:(1)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的绝对值增加额;

(2)销售量指数及由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

21.某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 商品 商品销售额(万元) 价格增长(+)或 名称 下降(-)(%) 基期 报告期 A 200 250 3 B 100 100 -2 C 50 60 0 试求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的商品销售额。

22.某厂产品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甲 乙

计量单位 吨 台 产 量 基期 600 1000 报告期 500 1200 12

出厂价格(元) 基期 110 50 报告期 100 60 丙 件 4000 4100 20 20 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 A.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B.函数关系普遍存在,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例 C.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现象 D.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没有区别 2.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 )

A.必然具有函数关系 B.必然具有相关关系

C.必然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D.必然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 3.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C.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4. 下列属于相关现象的是( )

A.利息与利率 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

C.电视机产量与鸡蛋产量 D.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 5.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 )

A.x数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增大 B.x数值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 C.x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或增大) 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6.现象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越接近于 ( ) A.0 B.0.3—0.5 C.0.8—0.9 D.±1

7.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负相关 B.复相关 C.完全相关 D.正相关 ( ) 8.如果相关系数r为负,说明( )

A.y一般小于 x B.随着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减少 C.x一般小于 y D.随着一个变量减少,另一个变量也减少 9.已知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指出下列肯定错误的回归方程( )

??300?1.82x ???20?0.82x B. yA. y???150?0.75x D. y??87?0.32x C. y10.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

A.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 C.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 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

13

11. 某研究人员发现,举重运动员的体重与他能举起的重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则 A.体重越重,运动员平均能举起的重量越多 ( ) B.平均来说,运动员能举起其体重60%的重量

C.如果运动员体重增加10公斤,则可多举6公斤的重量 D.举重能力的60%归因于其体重

12.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5,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0,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系数是0.80,因此( )

A.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程度最高 B.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 C.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程度最高 D.看不出哪对变量的相关程度高 13.由同一资料计算的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 b之间的关系是( ) A.r大 b也大 B.r小 b也小 C.r与 b同值 D.r与 b同符号

?14.在直线回归方程 y= a+ bx中,回归系数b表示( )

A.当x= 0时y的平均值 B.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量

C.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D.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 15.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

?ty= a+ bt,若b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趋势 D.不能确定

16.某商业企业1997—2001年五年内商品销售额的年平均数为421万元,标准差为30.07万元;商业利润的年平均数为113万元,标准差为15.41万元;五年内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的乘积和为240170万元,各年销售额的平方和为890725万元,各年商业利润的平方和为65033万元。试就以上资料计算:

(1)建立商业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的回归方程。

(2)其他条件不变时,估计当商品销售额为600万元时,商业利润可能为多少万元?

17.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 份 1 2 3 4 5 6 产量(千件. 2 3 4 3 4 5 单位成本(元. 73 72 71 73 69 68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18.为研究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6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自变量x(万元),销售利润为因变量y(万元)。调查资料经初步整理和计算,结果如下:

14

22x?225,x?9823,y?13,y?????36.7,?xy?593

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1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y)与该商品的价格(x)有关。现对给定时期 内的价格与需求量进行观察,得到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价格x(元) 10 6 72 8 70 9 56 12 55 11 57 9 57 10 53 12 54 7 70 需求量y(吨) 60 要求:(1)计算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方向和程度。 (2)拟合需求量对价格的回归直线,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含义。

第八章 抽样推断与假设检验

1. 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随意性原则

2.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件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3.有一批皮鞋共1000箱,每箱100双,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皮鞋,此种抽样属于( )。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4. 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寻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单位的抽样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5.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分组,再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形式被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机械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6.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 D.类型抽样

7.从产品生产线上每隔10分钟抽取一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推断全天产品的合格率时,其抽样平均误差常常是按( )的误差公式近似计算的。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比例分层抽样 D.不等比例分层抽样 8. 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抽签法属于( )

A.非概率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9.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 A.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误差范围

10.抽样极限误差是指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产生的抽样误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可能范围 D.实际范围 1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15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12.在同样条件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断 13.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时,要使误差减少一半,则样本单位数 ( )。 A.增加一倍 B.增加为原来的四倍 C.减少一倍 D.减少为原来的1/4 14. 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

A.可以避免的 B.可避免且可控制 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 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15.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 ( ) A.可通过改进调查方法加以避免 B.随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增大 C.是抽样调查所固有的 D.误差大小无法控制 16.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间的关系是( )

A.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 B.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

C.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 D.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极限误差

17.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中,当抽样平均误差增加为原来的1倍时,抽样单位数变化为原来的 ( )。

A.2倍 B.1/2 C. 4倍 D.1/4 18.参数估计的置信度为1-α的置信区间表示( )。 A.以1-α的可能性包含了未知总体参数真值的区间 B.以α的可能性包含了未知总体参数真值的区间

C.总体参数取值的变动范围 D.抽样误差的最大可能范围

19.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 A.等于78% B.在76%与84%之间 C.大于84% D.小于76% 20.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 ?表示( )。 A.C.

H0H0为真时接受 不真时接受

H0H0的概率 B.

H0为真时拒绝

H0的概率 的概率

的概率 D.

H0不真时拒绝

H021.在对总体的假设检验中,若给定显著性水平为α,则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 ) A.1-α B.α C.α/2 D.不能确定

22.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

A.H0为真时接受 H0的概率 B.H0为真时拒绝 H0的概率 C.H0不真时接受 H0的概率 D.H0不真时拒绝H0的概率

23.在假设检验中,用α和β分别表示犯第一.二类错误的概率,则当样本容量一定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α减少β也减少 B.α与β其中一个减少时另一个往往会增大 C.α增大β也增大 D.a和c同时成立

24.统计检验拒绝原假设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错误是 ( )

A.拒绝性错误 B.―取伪‖错误 C.统计性错误 D.―弃真‖错误 25.在假设检验中,当我们作出接受原假设的结论时,表示( )。 A.原假设必定是正确的 B.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

16

C.备择假设必定是正确的 D.备择假设必定是错误的

26. 当我们所要检验的是样本取自总体的参数数值是偏高或偏低于某个特定数值时,应选择( )

A.双侧检验 B.单侧检验 C.左单侧检验 D.右单侧检验

27.将由显著性水平所规定的拒绝域平分为两部分,置于概率分布的两边,每边占显著性水平的二分之一,这是 ( )

A.单侧检验 B.双侧检验 C.右单侧检验 D.左单侧检验

28.对于总体均值是否等于一个给定值的检验,该检验是( ) A.单侧检验; B.左侧检验; C.右侧检验; D.双侧检验 29.对于正态总体N(μ,σ2),关于H0:μ≤μ0,H1:μ>μ0检验问题。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作出接受H0的结论,那么在α=0.01下按上述检验方案结论应该是 ( ) A.必接受H0 B.可能接受H0,也可能拒绝H0 C.必拒绝H0 D.不接受也不拒绝H0

30.在总体方差已知条件下,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检验,检验统计量是(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F统计量 D.卡方统计量

31.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现抽取一容量为20的样本,拟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检验统计量是( )。

Z?x?X0A.

?/20 B.

Z?x?X0?/19 C.

t?x?X0S/20 D.

t?x?X0S/19

32.在小样本情况下,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总体方差未知,则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应根据( )来确定。

A.均值为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为抽样平均误差的正态分布 B.均值为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为样本标准差的正态分布

2?C.自由度为(n-1)的 分布 D.自由度为(n-1)的t分布

33.大样本情况下,无论总体的分布形式如何,样本平均数的分布都服从或趋近于( )

A.均值为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为总体方差的正态分布 B.均值为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为抽样平均误差的正态分布

2?C.自由度为(n-1)的t分布 D.自由度为(n-1)的 分布

34.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为1,现抽取一容量为10的样本,拟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H0:X?50;H1:X?50。?=0.05,则原假设的拒绝区域为( )。 A.(1.96,+ ?) B.(-?,-1.96) C.(1.645,+ ?) D.(-?,-1.645)

35.下列情形中适合采用t检验统计量的是( )

A.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 B.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 C.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 D.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 36.在双侧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应为 ( ) A.H0: u=u0;H1: u< u0 B.H0: u=u0;H1: u≤ u0 C.H0: u=u0;H1: u≠u0 D.H0: u≠u0;H1: u= u0

375.下列表示属于左单侧检验的是 ( ) A.H0: u≥u0;H1: u< u0 B.H0: u>u0;H1: u≤ u0 C.H0: u≤u0;H1: u>u0 D.H0: u<u0;H1: u≥ u0

17

38.下列表示属于右单侧检验的是 ( ) A.H0: u≥u0;H1: u< u0 B.H0: u>u0;H1: u≤ u0 C.H0: u≤u0;H1: u>u0 D.H0: u<u0;H1: u≥ u0

39.某灯泡制造商声称,该企业所生产的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现要通过抽样来检验其声明是否有效,则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 ) A.H0: u≥1000;H1: u< 1000 B.H0: u>1000;H1: u≤ 1000 C.H0: u≤1000;H1: u>1000 D.H0: u<1000;H1: u≥ 1000 40.在右侧检验中,H0:μ≤μ0,则接受域为( )

A.Z≤Za B.|Z|≤Za C.Z≤Za/2 D.|Z|≤Za/2

41. 某食品企业规定,袋装食品的重量每包应在100g以上,否则为不合格。从一批产品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50包检查,结果如下表: 每包重量(g) 包数(人) 90— 95 95—100 100—105 105—110 合 计 2 3 35 10 50 要求: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批食品合格品率的区间范围

42.某企业生产一批日光灯管,随机重复抽取400只作使用寿命试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5000小时,样本标准差为300小时;400只中发现有10只不合格。

要求:1)以0.9973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批产品平均寿命的区间范围;

2)以0.9973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批产品合格品率的区间范围。

43. 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和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分) 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 计 10 20 22 40 8 100 要求:(1)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

(2)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区间范围。

44. 某单位按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考试成绩进行检查,资料如下: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 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

(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 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18

(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

45. 对某型号电子元件进行耐用性能检验。根据以往抽样经验,合格品率为71.38%。试计算:在重复抽样条件下,如果概率保证程度为99.73%,合格品率的允许误差不超过5%,需抽取多少电子元件来进行检验。(提示:概率保证程度为99.73%时,概率度为3)

46. 对生产某种规格的灯泡进行使用寿命检验,根据以往正常生产的经验,灯泡使用寿命标准差σ=0.4小时,而合格品率90%,现用重复抽样方式,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抽样平均使用寿命的极限误差不超过0.08小时,抽样合格率的误差不超过5%,必要的抽样单位数应为多大?

47.某种大量生产的袋装食品,按规定不得少于250克,今从一批该食品中任意抽取50袋,发现有6袋低于250克。若规定不符合标准的比例超过5%就不得出厂,该批食品能否出厂?(α=0.05)

48. 有一空调机的零件需用打孔机打孔,要求孔径为10cm,太大太小都对装配有影响。为了测试打孔机是否正常,需要取样进行检验,在打孔的结果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测量,得孔径平均为9.6cm,标准偏差为1cm。如果孔径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试以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打孔机的操作是否正常。 (提示:Z0.052?1.96, Z0.05=1.645)

2?,?49. 某装置的工作温度X~N(),厂方说它的平均温度80度,今抽取16台测得平均

温度为83度,标准差为0.5度。试问平均工作温度与厂方所说的是否有显著差异?显著水

平为0.05。

50.根据过去大量资料,某厂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服从正态分布N~(1020,1002)。现从最近生产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6只,测得样本平均寿命为1080小时。试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判断这批产品的使用寿命是否有显著提高?(α=0.05) (提示:Z0.052?1.96, Z0.05=1.645)

51.长征橡胶制品厂生产的汽车轮胎平均寿命为40000公里,标准差为7500公里。该厂经过技术革新试制了一种新轮胎,若比原轮胎平均寿命明显延长,则可大批量生产。技术人员抽取了100只新轮胎,测得平均寿命为41000公里,汽车轮胎的平均寿命服从正态分布。试利用样本观察的结果,说明该厂是否应大批量生产这种新轮胎。(α=0.05)(提示: Z0.05=1.645; Z0.025=1.96)

52.对某地区粮食产量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100亩粮食播种面积进行实测。调查结果,样本平均亩产为 450公斤,亩产量的标准差系数为 12%。 试问: (1)置信度为95.45%时,平均亩产量的允许误差是多少?

(2)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抽查的播种面积增加300亩,平均亩产量的允许误差又是多少?

19

(3)若允许误差要比(1)计算的结果扩大一倍,又该抽取多少播种面积进行调查? (4)以上计算结果说明样本容量与允许误差有何关系?

53.某糖厂用自动打包装糖,每包糖的质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其标准质量为100kg。某日开工后测得9包糖的质量如下:93.8.98.7.100.5.101.2.98.3.99.7.99.5.102.1.100.5,计算并得出其标准差为2.701kg。请以0.05的显著性水平判断该日打包机工作是否正常。 (提示:Z0.052?1.96, Z0.05=1.645,t0.05(8)?2.306,t0.05(8)?1.8595)

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