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2

1. 根据诗词诵读节奏的知识,选出下面节奏划分正确的一组:( ) A.①坎坎ㄧ伐檀兮,置之ㄧ河之ㄧ干兮

②山ㄧ峻高ㄧ而ㄧ蔽日兮,下ㄧ幽晦ㄧ以ㄧ多雨 ③采菊ㄧ东篱ㄧ下,悠然ㄧ见ㄧ南山 ④东临ㄧ碣石,以观ㄧ沧海

B.①云ㄧ青青兮ㄧ欲雨,水ㄧ澹澹兮ㄧ生烟 ②好雨ㄧ知ㄧ时节,当春ㄧ乃ㄧ发生 ③夜久ㄧ语声ㄧ绝,如闻ㄧ泣幽ㄧ咽 ④绿树ㄧ村西ㄧ合,青山ㄧ郭外ㄧ斜

C.①却看ㄧ妻子ㄧ愁何ㄧ在,漫卷ㄧ诗书ㄧ喜欲ㄧ狂 ②南朝ㄧ四百ㄧ八十ㄧ寺,多少ㄧ楼台ㄧ烟雨ㄧ中 ③银瓶ㄧ乍破ㄧ水浆ㄧ迸,铁骑ㄧ突出ㄧ刀枪ㄧ鸣 ④蒌蒿ㄧ满地ㄧ芦芽ㄧ短,正是ㄧ河豚ㄧ欲上ㄧ时 D.①江山ㄧ如画,一时ㄧ多少ㄧ豪杰 ②元嘉ㄧ草草,封ㄧ锒居胥

③念去去ㄧ千里ㄧ烟波,暮霭ㄧ沉沉ㄧ楚天阔 ④淮左ㄧ名都,竹西ㄧ佳处

2.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 )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A.水调歌头 毛泽东 雨霖铃 苏 轼 清平乐 李清照 扬州慢 柳 永 忆江南 张志和 西江月 范仲淹 B.沁园春 柳亚子 扬州慢 柳 永 如梦令 张志和 雨霖铃 姜 夔 渔歌子 白居易 浣溪沙 辛弃疾

C.念奴娇 郭沫若 水调歌头 李清照 清平乐 辛弃疾 西江月 苏 轼 渔家傲 范仲淹 浣溪沙 张志和 D.沁园春 毛泽东 雨霖铃 柳 永 如梦令 李清照 扬州慢 姜 夔 渔歌子 张志和 西江月 辛弃疾

3.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词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渺江面,更不舍分离。 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离开情人。 4.《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28

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及答案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6.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参考答案: 1.A 2.D 3.D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B 6.D

29

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及答案

《拿来主义》 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孱头càn 尴尬gān 自诩...yǔ 有史可稽.jī B、玄虚xuán 脑髓进biē 昙花一现tán ..su? 蹩..C、慰藉而就cù .jia 隔阂.h? 烹饪.ran 一蹴.

D、蜕除tuì 摒弃bìnɡ 譬如bì 冠冕堂皇miǎ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上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对于儿童来说,到麦当劳吃东西是最高兴,最值得向伙伴们炫耀的事情。

D、至于远东的文明,特别是其中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直到今天还仍然为云翳所遮敝,没有被人们认识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__衰亡。

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__,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③在美国,以快捷、价廉取胜,并被大众所广泛__的麦当劳,在北京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A.以至 捉摸 接受 B.以至 琢磨 接收 C.以致 琢磨 接受 D.以致 捉摸 接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国家对别国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

B、少数领导干部对“官煤勾结”的危害性不以为然....,致使煤矿事故一再发生。 C、欧盟环境委员斯塔夫罗斯·季马斯向记者阐述欧盟环境政策时强调温室气体减排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

D、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别具匠心,显示了现代艺术的魅力。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把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终极目标。舍此,我们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笔记本电脑充分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十运会”各种赛事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6.给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③我们要或使

30

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及答案

用,或存放,或毁灭。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⑤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③② C.③②④⑤① D.①③②⑤④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B.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C.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

D.目前,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一个民族或一个多民族集体曾经垄断过对科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课内语段阅读(7分)

阅读《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中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由于现代科学是从17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那个运动中诞生的,因此也许有人在评价过去的科学和技术时,会以它是否曾对这个运动作出过直接贡献来作为标准。中国的发现和发明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实际上究竟有多大,还有待研究。可是,即使假定研究的结果证明中国在这方面并未作出什么贡献,那么,是不是有任何理由贬低研究中国的发明创造的价值呢?不管怎样,事情就是这样:世界只有一个。全世界人民必须共同生活在这个由于飞机和无线电的发明而日益缩小的世界内。如果一个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能像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那样清楚,那他就必定能对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应有的了解和赞赏。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种新的大同世界的黎明时期。假使人类能战胜那些掌握着前所未有的强权而不负责任的人们所带来的危机,那么,大同世界的观念便能把一切国家的劳动人民团结成一个共同的、合作的社会。这座大厦的柱石就是相互间的谅解。

8.选段第一句中“那个运动”指什么运动?(1分)

9.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3分)

10.根据文意,谈谈作者心中的“大同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3分)

三、迁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义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