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题库 下载本文

用相关的是 A. 血中尿素浓度 B. 血中尿素氮浓度 C. 血氨浓度

D. 血中氰酸盐浓度

54.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不易出B. 水肿 C. 心力衰竭 D. 高钾血症 E. 代谢性酸中毒

65.非少尿型ARI尿量相对较多的机制是

A. 前列腺肥大 B. 大出血 C. 急性汞中毒 D. 感染性休克 E. 剧烈腹泻

3.慢性肾衰发生低钾血症的机制A. 铅

B. 四氯化碳 C. 蛇毒 D. 庆大霉素 E. 磺胺类

15.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功现:

A. 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 是:

A. 多尿和夜尿 B. 尿浓缩功能障碍 A. 肾小球滤过增强

B. 高钾血症

C. 尿稀释功能障碍 B. 近曲小管对K+重吸收障碍 C. 低渗尿或低比重尿 D. GFR下降

C. 近曲小管对Na+重吸收障碍 D. 低钠血症 66.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D. 原尿中磷酸盐增多 E. 低钙血症

改变为:

E. 代谢性酸中毒

55.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肾A. 尿比重高,尿钠含量低 4.ARI多尿期多尿机制主要为 衰竭期时,内生肌酐清除率通B. 尿比重高,尿钠含量高 A. 肾浓缩功能未恢复 常下降至正常值 C. 尿比重低,尿钠含量低 B. 渗透性利尿作用 A. 30%

D. 尿比重低,尿钠含量高

C. 间质水肿解除 B. 25%~30% E. 尿比重、尿钠含量二者均正D. 血钾降低

C. 20%~25% 常

5.CRI时,PTH增多可致 D. 15%~20%

67.ARI时,GSH减少,不能导A. 血磷增多 56.急性肾衰少尿期,输入大量致

B. 皮肤瘙痒 的水分可致: A. 清除自由基减少 C. 胃酸分泌增加 A. 水中毒 B. 妨碍膜功能 D. 贫血

B. 水肿 C. 破坏膜结构

6.(4) 肾性贫血的机制为 C. 低钾血症 D. 使GSH-PX缺乏

A. 促红素生成减少 D. 低血压 68.尿毒症时,内分泌的改变是 B. 血中甲基胍增多 E. 低NPN

A. 催乳素减少

C. 易溶血 57.尿毒症患者出现口臭是由B. 黄体生成激素减少 D. 铁利用障碍

于:

C. 睾酮减少

7.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少尿期A. 酮体增多

D. 胰高血糖素减少

常出现 B. 过度呼吸,呼出二氧化碳过69.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A. 高血钾 多

之一是: B. 高血钙 C. 细菌在咽部大量繁殖

A. 脱水

C. 高血磷 D. 胃内容物潴留,蛋白质腐败 B. 肾小管细胞肿胀 D. 高蛋白血症 E. 尿素分解产生的氨味

C.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E. 高钠血症 58.慢性肾衰晚期钙磷代谢障碍D. 肾结石 8.ARI时,肾不管细胞ATP产生的始发机制是:

E. DIC

减少是因为 A. PTH分泌↑→骨钙释放↑ 70.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高磷血症A. 缺氧 B. 1,25-(OH)2-D3↓→肠吸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B. GSH减少 ↓

A.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 代谢底物缺乏 C. 肾GFR↓→肾排磷↓

B. 低钙血症

D. 细胞内Ca2+超载

D. 代谢性酸中毒→骨钙释放C. 甲状旁腺分泌增加 9.慢性肾衰病人发生酸中毒的机↑

D. 甲状旁腺分泌减少 制是:

E. 肠道排磷减少

E. 肠排磷减少

A. 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59.判断肾功能衰竭程度最可靠71.急性肾衰多尿期,下列哪项说B. 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的指标是: 法是错误的? 吸收减少

A. 肌酐清除率 A. 尿量>400ml/d C. 肾小管排泌H+减少

B. 水中毒 B. 氮质血症消失 D. 肾小管重吸收HCO3-减少 C. NFW C. 出现低钾血症 E. 低钠血症的影响

D. BUN

D. 出现脱水

10.(10) 尿毒症时,PTH增多,E. 代谢性酸中毒

E. 因抵抗力降低易诱发感染 可引起

60.CRI时,GFR降低会导致 72.ARI时,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主A. 胃泌素释放增加 A. 蛋白尿 要机制不是 B. 软组织坏死 B. 低钠血症 A. ATP产生减少 C. 钙进入脑细胞 C. 等渗尿 B. 钠泵活性降低 D. 含氮物质血中蓄积

D. 血磷增高

C. 自由基清除减少 11.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的特点是 61.尿毒症病人口腔溃疡的发生D. 细胞内游离钙减少

A.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是由于

73.ARI时儿茶酚胺主要引起 B. 尿量增加 A. 口腔细菌繁殖

A. 血黏度增高 C. 高血钾

B. 呼吸深快,CO2呼出过多 B. 近曲小管受损 D. 进行性氮质血症 C. 酮体增多,丙酮呼出过多 C. 增加肾微血管阻塞 E. 低血钠

D. 肠道产氨增多

D. 肾内血液重分布 12.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低钙血62.CRI时,血磷增高可引起 74.ARI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制症的机制:

A. ATP生成减少 是

A. 1,25-(OH)2-D3减少 B. PTH减少

A.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B. 血磷升高妨碍肠道吸收钙 C. 肠道吸收钙减少

B. 新生肾小管功能不成熟 C. 高血钾影响

D. 红细胞内2,3DPG减少 C. 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D. 毒性物质使胃肠粘膜受损 63.少尿的概念是指在24小时D. 远曲小管功能障碍

E. PTH↓

的尿量少于 II.多选题 (共 50 题,0 分) 13.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A. 500ml 1.(9) 肾缺血、中毒时,GSH减的特点是:

B. 400ml 少可引起

A. 尿量减少不明显 C. 300ml A. 自由基清除清除减少 B. 尿比重增高>1.020 D. 200ml B. 膜功能障碍 C. 高钾血症

E. 100ml

C. ATP产生减少 D. 尿钠含量减低<20mmol/L 64.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危险的并D. 激活磷脂酶

E. 氮质血症

发症是: 2.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14.能引起肾小管急性坏死的毒A. 水中毒 病因是:

性物质有:

37

能变化的特是: A. 夜尿 B. 多尿 C. 少尿 D. 等渗尿 E. 低比重尿

16.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产生原因是: A. 酸中毒 B. 高磷血症

C. 1,25-(OH)2-D3减少 D. PTH↓ E. 低钠血症

17.尿毒症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是由于: A. 毒物蓄积 B. 高血压 C. 脑水肿 D. 低钠血症 E. 酸碱平衡紊乱

18.ARI时,细胞损伤的原因是 A. 缺血 B. 中毒

C. 缺血-再灌注 D. 缺血与中毒

19.ARI时,肾小管细胞损作机制主要是

A. 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B. 膜转运系统功能障碍 C. 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D. 细胞功能紊乱

20.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钙磷代谢障碍表现为: A. 血磷升高 B. 血钙升高 C. 血磷降低 D. 血钙降低

E. 血钙血磷均降低

21.尿毒症病人对心脏的影响

A. 心力衰竭 B. 心肌受损 C. 心律失常

D. 纤维素性心包炎 E. 心肌肥大

22.非少尿型ARI近年增多的原因是

A. 常规监测肾功能 B. 药物中毒发病率增高 C. 肾血管扩张剂预防使用 D. ARI诊断标准改变

23.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少尿的机制是: A. 高钾血症

B.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 原尿漏回 D. 输入液体过多 E. 肾小管阻塞

24.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

A. 钠、水潴留 B. 肾降压物质减少 C. 血浆肾素浓度增加 D. 细胞内液增加 E. 高血钾

25.CRI时,使血钾增高的因素是 A. 感染 B. 腹泻

阿琪制作

C. 呕吐 D. 酸中毒

26.ARI时,肾缺血的主要原因是

A. 肾灌注压降低 B. 肾血管收缩

C. 肾血液流变学变化 D. 肾小管阻塞

27.ARI对症处理时 A. 严格控制不钠摄入 B. 纠正高钾血症 C. 纠正酸中毒 D. 预防感染

28.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报制的表现为

A. 血中lg明显降低 C. 血小板聚集 D. 红细胞聚集

38.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可能发生: A. 低钙血症 B. 低钾血症 C. 氮质血症 D. 低钠血症 E. 脱水

39.尿毒症患者糖耐量降低是因为:

A. 消化道功能紊乱 B. 胰岛素分泌减少 C. 肾小管重吸收障 D. 肝糖原合成阵蒸 E. 生长洳稗闘衔哆

A. 尿素 26.急性肾功能衰竭时,24小B. 尿酸 时尿量少于称少尿,尿量少C. 葡萄糖 于称无尿。 D. 肌酐 27.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常发E. 白蛋白 生血浆钙磷浓度改变,出现50.尿毒症病人出现皮肤症状常血钙,血磷。 见有: IV.简答题 (共 22 题,0 分) A. 瘙痒 1.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B. 干燥,脱屑 代谢性酸中毒的机制。 C. 呈黄褐色 2.尿毒症 D. 尿素霜 3.钠依赖性高血压 E. 钙结节 4.慢性肾功能不全

III.填空题 (共 27 题,0 分) 5.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危险的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变化可并发症是什么?为什么? 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而失代6.小管破裂性损伤 偿期又包括四个时期(阶段),即, 7. 肾具有哪些内分泌功能 ? B. 严重感染

40.在ARI少尿斯所致的代谢紊和。 C. 肾移植疗活期延长 乱中,危害最大的是 2..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发生高D. 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增强 A. 酸中毒 血磷、低血钙的机制是 29.急性肾功能衰竭造成持续肾B. 氮质血症 3.慢性肾功能衰竭常出现泌尿功缺血的可能机制是:

C. 高钾血症 能变化,主要表现为 A. 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增D. 水中毒

4.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多

41.肾功能衰竭可能并发于: 制是。 B. 肾内前列腺素E2(PGE2)合A. 高血压 5.能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的成增多

B. 糖尿病

主要因素有。 C. 肾内微血栓形成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6.严重休克病人常可并发急性肾D.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 DIC 功能衰竭,在休克早期可引起,E. 心源性休克

E. 酸中毒

而在休克晚期则可引起。 30.ARI时,入球小动脉收缩的42.(5) 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机制7.肾具有内分泌功能,它可以产体液因素是 如下

生,还可以使25- (OH)-D3活化A. ATⅡ增加

A. 血磷增高 成。 B. 去甲肾上原素增加 B. 血钙降低 8.急性肾衰引起肾实质损伤的因C. PGE2增加 C. 1,25(OH)2D3 素主要有。 D. 腺苷增加

D. 酸中毒

9.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多尿的机31.(8) 可致肾小球Kf降低的物43.ARI多尿期可有 制是。 质是 A. 氮质血症 10.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肾血管A. ADH B. 高钾血症 收缩的主要机制是 B. ATⅡ C. 脱水

1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概括C. 腺苷 D. 代谢性酸中毒

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即, D. 肌酐

44.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多尿的1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3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排尿原因是: 临床上表现为三个阶段(或三个特点是: A. 渗透性利尿

时期),即。 A. 少尿 B. 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ADH13.蛋白质代谢可产生多种含氮B. 多尿 反应降低

的终末产物,通常称为非蛋白C. 夜尿 C. 肾浓缩功能降低

氮,它们主要是经肾排出体外D. 等渗尿

D. 健存肾肾小球滤过率增强 的,这类物质主要包括 E. 白天尿量增加

E. 体内水过多

14.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33.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贫血的45.肾作为内分泌器官可产生活素主要有 机制是;

性物质: 15.急性肾衰少尿期,由于水潴留A. 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A. PTH 可发生 B. 甲基胍毒性作用 B. 肾素 16.尿毒症患者由于血液中尿素C. 肠道对铁的吸收障碍

C. 前列腺素 浓度增高,渗出增加,在肺内出D. 红细胞脆性增加、破坏增多 D. 胃泌素

现,在心脏可出现,在皮肤则出E. 酸中毒

E. 红细胞生成素

现等症状。 34.尿毒症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46.尿毒症病人发生皮肤瘙痒是1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机原因是:

因为:

体主要变化有 A. 甘油三酯生成增多 A. 血胆红素增多 18.急性肾衰多尿期仍然是危险B. 尿素蓄积

B. 组胺释放 时期,部分病人可因 和 C. 血浆胰岛素增加 C. 钙在皮下沉积 而死亡。 D. 甘油三酯清除率降低 D. 尿素刺激 19.肾小球对 能够E. 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E. PTH个

全部滤过,但肾小管绝不重吸35.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产生高血47.尿毒症时,PTH增多,可引收,临床上用 清除率作压的机制:

为判断肾功能的常用指标 A. 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A. 胃泌素释放增加 20.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B. 钠、水潴留 B. 软组织坏死 2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C. ADH减少

C. 钙进入脑细胞 贫血,其发生机制是 D. 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强 D. 含氮物质血中蓄积

22.急性肾衰少尿期常出现血浆E. 酸中毒

48.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低钠血电解质的变化,表现为血清钾,36.(2) 肾可分泌 症的机制是

血清钠。 A. 前列腺素 A. 少尿引起水潴留 23.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严重的并B. 红细胞生成素 B. 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 发症是,它可引起导致病人死C. 胃泌素

C. 高钾血症 亡。 D. 1,25(OH)2D3

D. 渗透性利尿 24.肾小球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 37.ARI时,血液性质的变化为 E. ADH分泌减少

25.目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A. 血黏度升高 49.下列哪些物质是尿液的正常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被多数B. 血管变细 成分?

学者所公认的学说有 ,

38

8.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哪些? 9.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其内生肌酐清除率有何变化? 10.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1.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产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12.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水潴留对机体会产生哪些影响? 13.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14.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发生多尿的机制是什么? 15.氮质血症 16.肾毒性损伤 17.发生肾性高血压的原因及机制是什么? 18.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什么会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19.何谓氮质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0.急性肾功能不全 21.多尿与夜尿 22.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V.论述题 (共 9 题,0 分) 1.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发生贫血的机制是什么? 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钙、磷有何变化?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3.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机体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5.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会发生哪些电解质紊乱?为什么? 6.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血 浆电解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7.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理目前认为有哪些主要的学说? 8.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机制是什么? 9.何谓尿毒症?尿毒症患者机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VI.名词解释 (共 11 题,0 分) 1.Anuria(无尿) 2.Azotemia(氮质血症) 3.Renal hypertension 肾性高血压 4.Uremia(尿毒症) 5.Nocturia(夜尿) 6.Polyuria(多尿) 7.Chronic renal failure(慢性

阿琪制作

肾衰)

8.Functional acute renal failure(功能性急性肾衰)

9.Acute renal failure(急性肾衰) 10.Oliguria(少尿)

11.Parenchymal acute renal failure(器质性急性肾衰)

-------------------------------------------------------------------------------- 第十三章 肝功能不全

-------------------------------------------------------------------------------- I.单选题 (共 41 题,0 分) 1.下列是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特点

A. 大脑形态学有典型改变 B. 主要以代谢障碍为主 -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D. 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11.下列哪种情况是肝功能不全是常见的并发症 A. 肺梗死 B. 脑病 C. 心肌梗死 D. 红细胞增多症

12.下列关于氨的排泄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肾脏以NH4+形式排出氨 B. 极少量氨经过皮肤排出

C. 极少量氨以尿素经过肾脏排出

D. 极少量氨经过肺排出

13.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加

B. 血氨升高抑制乙酰胆碱合成而使其减少

C. 分解减少与合成减少共同作用,其含量正常

D. 血氨使乙酰胆碱分解加速,其含量正常

23.下列关于血氨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血氨是指血液内的NH4+浓度

B. 血氨是指血液内的NH3浓度 C. 血氨是指血液内NH3、NH4+和NH2总和

D. 血氨是指血液内NH3和NH4+的总和

24.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34.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的机制是 A. 血氨浓度增加 B. 血短链脂肪酸增加 C. 血脑屏障破坏 D. 血支链氨基酸减少

35.血氨升高抑制丙酮酸脱羧氧化过程而影响脑功能由于

A. γ-氨基丁酸减少 B. 谷氨酸减少 C. 乙酰胆碱减少 D. 谷氨酰胺增多

36.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 A. 肝素产生增加 B. 肝脏破坏血小板 C. 扑翼样震颤

制是

基础是

D. 典型的精神神经系统变化 A. 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A. 氨中毒学说

2.导致肝性腹水的主要全身性程

B.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因素是

B. 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 假神经递质学说 A. 门脉高压致肠道淋巴生成 C. 干扰大脑能量代谢

D. GABA学说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25.严重肝脏病时氨清除不足的C.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动

主要原因是

D.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14.羟苯乙醇胺的生成过程是 A. 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3.肝性脑病是指

A. 酪氨酸脱羟 B. 尿素合成障碍

A. 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B. 苯丙氨酸脱羟

C. 不能以酰胺形式储存于肾不B. 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C. 酪氨酸先羟化,再脱羧 管上皮细胞内

C. 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

D. 苯丙氨酸先脱羧,再羟化 D. 谷氨酸合成障碍

D.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15.下面哪项因素直接影响大脑26.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经综合征

的能量代谢 少的主要机制是 4.急性肝功能不全常见于 A. 苯乙醇胺 A. 酵解过程障碍 A. 门脉性肝硬化 B. 羟苯乙醇胺 B. 三羧酸循环减慢 B. 晚期血吸虫病 C. 谷胺酰胺 C. 磷酸肌酸分解障碍 C. 肝细胞广泛性坏死 D. 氨

D. 脂肪氧化障碍

D. 肝胆疾患

16.蛋氨酸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27.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扑翼样震5.色氨酸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是

颤的机制是

作用是

A. 促进假性神经递质形成 A.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A. 对抗去甲肾上腺素 B. 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 γ-氨基丁酸

B. 对抗乙酰胆碱

C. 促进芳香族氨基酸入脑 C. 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多巴肽 C. 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D. 转变成硫醇类

D. 乙酰胆碱减少

D. 转变成5-羟色胺

17.下列哪一项在氨中毒的影响28.肝功能不全病人摄入葡萄糖6.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 中属耗能过程

后会出现 A. 对抗乙酰胆碱

A. 氨与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 A. 低血糖症 B. 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B. 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B. 血糖正常

胺的功能

C. 一时性高血糖症 C. 阻碍三羧酸循 C. 氨促进磷酸果糖激酶活性 D. 血糖持续性增高

D. 抑制糖酵解

D. 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

29.假性神经递质引起意识障碍7.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18.导致肝性腹水的主要局部性的机制是

哪一项是不妥当的 因素是 A. 取代乙酰胆碱 A. 静脉点滴谷氨酸钠

A. 门脉高压

B. 取代去甲肾上腺素 B. 给予足量碱性药物纠正酸B.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 抑制多巴胺的合成

中毒

C. 醛固酮过多

D.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 C. 补充葡萄糖

D. 排钠激素活力降低

30.哪项氨基酸不是产生肝性脑D. 补充钾盐纠正低钾血症 19.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主要病的主要因素 8.正常人体血氨的主要来源是 原因是

A. 苯丙氨酸 A. 血内尿素进入肠腔分解产A. 胃肠运动增强 B. 酪氨酸 氨

B. 胃肠道出血 C. 色氨酸 B. 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氨 C. 脂肪摄入减少

D. 亮氨酸

C. 蛋白质食物在肠道内分解D. 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多

31.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浆芳香产氨

20.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氨基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 D. 人体组织蛋白分解产氨 的主要机制是 A. 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加速 9.肝性脑病病人血中运链氨基A. 引起失血性休克

B. 芳香族氨基酸异生增多 酸浓度降低的机制是 B. 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 C. 芳香族氨基酸排出减少 A. 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C. 脑组织缺血缺氧

D. 芳香族氨基酸分解减少

B. 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 D. 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

32.肝性脑病的假神经递质是指 C. 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 21.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的理A. 苯乙胺和酪胺 D. 肌内等组织摄取、分解、利论基础是 B. 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用支链氨基酸增加

A. 氨中毒学说

C. 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10.血氨增高对神经递质的影响B.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D.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应为哪一项

C. 假神经递质学说 33.下列哪项不是严重肝性脑病A. 乙酰胆碱↓,谷氨酸↑,γD. GABA学说

病例人易出现低血糖症的要素 -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22.肝性脑病时组织乙酰胆碱的A. 肝内糖原储备减少 B. 乙酰胆碱↓,谷氨酸↑,γ变化是

B. 血糖分解代谢加强 -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A. 由于肝脏合成胆碱酯酶减C. 肝糖原分解障碍减弱 C. 乙酰胆碱↓,谷氨酸↓,γ少,乙酰胆碱分解减少而使其增

D. 葡萄糖吸收障碍

39

C. 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 D. 凝血因子产生减少

37.脑神经细胞内酪胺酸浓度升高时会出现

A. 酪氨酸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

B. 酪氨酸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

C. 酪氨酸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

D. 酪氨酸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

38.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 A. 防治胃肠道感染 B. 预防肝胆系统感染 C. 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 D. 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产生和吸收

39.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比例失常可表现为 A. 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B. 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C. 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D. 芳香氨基酸正常,支链氨基酸↑

40.肝性脑病病人血液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

A. 支链氨基酸浓度增少 B. 能源物质减少 C. 引起酸中毒 D. 羟苯乙醇胺形成

41.下列哪项不是严重肝性脑病病例人易出现低血糖症的要素

A. 肝内糖原储备减少 B. 血糖分解代谢加强 C. 肝糖原分解障碍减弱 D. 葡萄糖吸收障碍 II.多选题 (共 20 题,0 分) 1.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的芳香氨基酸是指 A. 亮氨酸 B. 酪氨酸 C. 蛋氨酸 D. 苯丙氨酸

2.造成严重肝病情况下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主要因素是 A. 通过肝窦的血流量减少 B. 枯否细胞功能抑制 C. 内毒素从结肠漏出过多 D. 内毒素吸收过多

3.肝性脑假神经递质学说的主要依据是

A. 血液内生物胺含量增多

阿琪制作

与脑病程度呈平行关系

13.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的支B. 脑内生物胺含量与脑病程链氨基酸是指 度呈平行关系

A. 亮氨酸 C. 左旋多巴治疗有一定效果 B. 异亮氨酸 D. 给动物脑室注入假神经递C. 苯丙氨酸 质可使动物昏迷

D. 酪氨酸

4.下列哪些观点不支持肝性脑14.血氨增高可以影响下列哪种病的氨中毒学说

神经递质 A. 部分患者γ-氨基丁酸含量A. 乙酰胆碱 不高

B. 谷氨酸

B. 部分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C. γ-氨基丁酸 平不高

D. 丙酮酸

C. 部分患者出现脑水肿

15.肝脏在凝血和抗凝血过程中D. 部分病人病情变化与血氨的作用是

水平不一致

A. 合成凝血因子 5.严重肝脏病病人易出现凝血B. 清除活化凝血因子 功能障碍是由于 C. 制造纤溶酶原 A.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 制造抗纤溶酶

B. 凝血因子消耗过多 16.肝性功能性肾衰竭患者出现C. 循环中抗凝血物质增多 肾血管收缩的影响因素是

D. 易发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A. 低血容量和内脏轿液动力学解

改变使肾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6.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发生B.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的少尿是功能性的,其依据是 强

A. 组织学检查肾脏无明显异C.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活动异常

B. 死于肾功能衰竭的肝硬化D. 前列腺素合成不足

患者的肾脏移植给尿毒症患17.硫醇参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者,被移植的肾脏迅速发挥功的主要依据是

A. 肝性脑病患者血内硫醇增多 C. 将功能正常的肝移植给肾B. 肝性脑病患者脑组织硫醇增功能衰竭的肝硬化患者,肾的多

功能可恢复正常

C. 服用蛋氨酸可以话发脑病 D. 死于肾功能衰竭的肝硬化D. 硫醇毒性作用与氨中毒无关 患者的肾脏移植给尿毒症患18.肝硬化腹水的发生与下列哪者,被移植的肾脏不能发挥功些因素有关 能

A. 糖尿

7.减少假性神经递质的有效措B. 低蛋白血症 施是

C. 醛固酮分泌减少 A. 应用利尿剂 D. 门脉高压

B. 使用肠道抗生素

19.短链脂肪酸参与肝性脑病发C. 补充碱性药物纠正正酸中病机制是主要证据是 毒

A. 血内含量增加

D. 减少蛋白摄入量

B. 病情恶化和改善与血内含量8.肝性脑病时色氨酸脑内增多一致

的原因是

C. 灌注动物可诱发昏迷 A. 血胰岛素增加

D. 脑组织内含量增高 B. 肝功能损害,肝细胞坏死 20.肝性脑病患者可出现 C. 血浆白蛋白减少

A. 意识淡漠,烦躁不安 D. 色氨酸的分解代谢降低 B. 语无伦次,哭笑无常 9.促进鸟氨酸循环的物质是 C. 嗜睡,昏迷

A. 三磷酸腺苷 D. 运动不协调,扑翼样震颤 B. 草酰乙酸 III.简答题 (共 11 题,0 分) C. 鸟氨酸 1.氨中毒 D. 瓜氨酸

2.肝昏迷

10.肝性腹水形成的全身性因素3.肠源性内毒血症 包括

4.假神经递质 A. 门脉高压

5.真性肝肾综合征 B.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6.GABA学说 C. 淋巴循环障碍 7.假性肝肾综合征 D. 醛固酮分泌过多

8.肝性脑病

11.肝性脑病血浆氨基酸失衡学9.血浆氨基酸失衡 说的依据是

10.肝昏迷 A. 外周循环中胰岛素不平较11.肝功能不全

正常人高

------------------------------------------B. 外周支链氨基酸含量降低 -------------------------------------- C. 血浆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增

D. 注入支链氨基酸后有一定效果

12.肝性腹水形成的局部因素包括

A. 门脉高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淋巴循环障碍 D. 醛固酮分泌过多

40

阿琪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