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专题二.马克思经济学的伟大理论

(了解)一.马克思与《资本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条件

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暴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⑵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

最初动因: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以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 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

⑶修改、出版阶段。诞生的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商品理论

⑴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基本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种类的物品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同一物品的使用方式也是多方面的。它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劳动者相互交换的量了比例,是商品所特有的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第 5 页 共 13 页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就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⑶交换价值

①含义: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了比例。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②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的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货币产生以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即价格。 ⑷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①具体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②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意义:不仅科学揭示了价值的源泉,是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⑸商品的价值量

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⑹.货币理论

⑴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⑵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 ⑶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⑺.价值规律理论

第 6 页 共 13 页

⑴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⑵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⑶作用

①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实现优胜劣汰。 2.剩余价值理论

⑴含义: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⑵剩余价值的产生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⑶剩余价值的实现 ①产业资本的循环。 ②产业资本的调整。

③社会化生产顺利发展的条件。 ⑷剩余价值的分割

①产业工人创造的价值要在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

②农业雇佣个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⑴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⑵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

第 7 页 共 13 页

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题三.走进现代市场经济

二.凯恩斯革命 1.内容

⑴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轻型敌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

⑵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2.影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3.实质:

⑴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⑵目的是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⑷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作用是有限的。 三.西方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模式 1.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⑴主要特点

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

第 8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