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综合练习 下载本文

如图所示,假定受伤前的预算约束线是AB,工资是E0 ,并且假定工人的“市场”预算约束(即无工伤补偿计划情况下的约束)不变,所以康复之后仍然能得到受伤前的工资。在上述条件下,受伤后的预算约束是BAC;个人的最大效用在C点,即不工作。预算约束包括AC段,AC段看上去像一个“钉子”,正是这个“钉子”造成了严重的工作动机问题。

原因有两点:第一,与工作第一个小时有关的报酬是负的,即处于C 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小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了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假定不工作时的津贴AC等于受伤前的工资水平E0 ,如果工人看重闲暇(正如标准的向下倾斜的无差异曲线U1 ,U2 所假定的),那么他可以既得到原工资水平的津贴,同时又享受更多的闲暇。显然,效用增加,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 而非U1 上。在这种情况下,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显然会产生强烈的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42、【67077】(简答题)宋体;MS Sans Serif;试分析劳动-闲暇模型的局限性以及与家庭生产决策模型的异同。

【答案】宋体;Times New Roman;MS Sans Serif;劳动闲暇模型的局限性(分析了其中两条局限性即可)。

第一,个人选择的约束。在劳动-闲暇选择模型中,劳动者对收入(就业)和闲暇的选择,其实并不是自由的,而是面临着许多体制上与经济运行上的障碍。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当工资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保障的时候,工人并没有选择工作与闲暇的自由,不得不拼命干活,这势必影响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经济学家往往忽视人们作出时间分配决定的时机选择,而这个时机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某项特定的活动中,对于时间的估价”。以Shaw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从这个角度质疑该模型的实用性。“劳动-闲暇模型”中关于个体可以随意地在不同的“闲暇-工资”组合中选择的假设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人们往往是不得不在失业和一份有固定工作时间规定的工作之间进行选择。而无论人们最终作出何种选择,他的工资率和他对闲暇的评价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能在最终的选择中体现出来。持这一论点的代表经济学家有博克斯戴尔等人。

第二,在劳动--闲暇模型中,处于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时的一小时闲暇的机会成本被认为是在此时间放弃的工作的工资。然而有观点认为这一小时工资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雇员所付出的一小时时间的报酬;另一部分则是用来补偿他在这一小时内所承受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我们称之为“劳动成本”。因此,由劳动引起的负效用必须从这一小时的报酬中扣除,

剩下的这部分才是工作时间的净报酬,所以,一小时闲暇的机会成本并非等于工作一小时所获得的工资,而是应该小于这个数目。

第三,一些人从工作中获得乐趣。而劳动闲暇模型中隐含着这样的假定,即工作会带来负效用。然而事实上,工作本身给劳动者可以带来正效应。

第四,存在着家庭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比如家务)和生产部门内的消费者活动。而劳动供给的基本模型,只把劳动供给看成是生产部门提供的,把家庭只看成是消费部门,这还有待改进。在家庭内部,关于劳动供给决策是如何作出的,模型中并没有作出分析,这也有待于深化。 43、【67102】(简答题)宋体;MS Sans Serif;简述生命周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劳动力供给的?

【答案】宋体;Times New Roman;MS Sans Serif;劳动-闲暇模型和家庭生产模型的的共同缺陷就是,这些模型都是静态分析或者是“一个阶段”分析。这些模型没有考察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事市场劳动、闲暇和非市场活动的最优时间安排。

近年来,经济学家已经通过建立动态劳动供给模型进一步拓宽了劳动供给理论。这些动态劳动供给模型能够预测个体在整个成年的生命周期内的最优时间配置,同时也对已婚妇女的市场劳动参与模式、退休年龄选择以及男性参与率的下降原因等问题做出了合乎常识的解释。

为什么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在生命周期的背景下,两个有关的事实可以对之做出解释。第一,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倒U形,实际工资率从生命周期的中期到后期迅速上升然后下降,原因是人们拥有的技术已经过时,并且在职培训减少。由于存在这种收入模式,在一个人的黄金工作年龄内(24-54),额外一小时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对生命周期的后期要高得多。其含义是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中期有强烈的动机运用市场工作替代闲暇,并将闲暇推迟到生命周期的后期。因为在生命周期的中期市场工作报酬是最大的,而在生命周期的后期闲暇的机会成本最低。第二,实际工资因为经济增长在长期是上升的,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工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导致倒U的年龄/收入结构对于下一代的同年龄组的人而言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向上移动,分离出来的对生命周期内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非常类似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模型在静态下的情况。假定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那么增加一单位闲暇的最优时间是什么时候呢?生命周期模型预言最优的时间是一个人市场工作年限结束的时候,因为那时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因此,较早的退休是对于因收入效应而导致的闲暇需求增加的理性反应。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考察一个人的时间配置,也有助于解释18-24岁年龄之间的年轻人中市场劳动参与率的下降现象。对于这些人来说,较少的市场工作时间支出很少与闲暇有关,它反映了从市场工作到教育和培训投资即所谓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配置。以美国为例,在1998年,21%的人口完成了4年制或者更高以上的大学教育,而完成同样教育的人口数在1950年只有6%。同1950年相比,现在的工作要求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才能完成。由于大学教育是一项全日制的活动,因此人们面临的问题是在生命周期的什么时候从事市场工作,什么时候从事市场劳动之外的教育学习。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时间是在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早期,原因有二:第一,由于一个人年轻,因此将时间资源用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由于工资率随着一个人的年龄而上升,因为随着年龄增加一个人的经验和在职培训都会增加,因此当一个人年轻时投资于人力资本的代价是最低的,因而从经济上来说是合理的。第二,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就越大。大学教育的直接货币支出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他是在25岁还是45岁都是一样的。然而,年轻人有20年的时间可以收回教育投资,从而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大上升。 44、【66966】(多项选择题)宋体;MS Sans Serif;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 )。 A.宋体;MS Sans Serif;人口规模

B.宋体;MS Sans Serif;人口的自然结构 C.宋体;MS Sans Serif;劳动者的工作偏好 D.宋体;MS Sans Serif;工资制度和劳动制度

E.宋体;MS Sans Serif;经济周期的波动 【答案】A,B,C,D,E 45、【67136】(多项选择题)宋体;MS Sans Serif;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A.宋体;MS Sans Serif;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减少劳动的供给 B.宋体;MS Sans Serif;工资率的提高,一定会导致劳动供给的增加 C.宋体;MS Sans Serif;工资率的提高,一定会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

D.宋体;MS Sans Serif;工资率的提高,对劳动供给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互作用

E.宋体;MS Sans Serif;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A,D 46、【67142】(多项选择题)宋体;MS Sans Serif;下面不属于劳动力范畴的选项有( )。 A.宋体;MS Sans Serif;在押犯人

B.宋体;MS Sans Serif;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C.Times New Roman;宋体;MS Sans Serif;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D.宋体;MS Sans Serif;失业人员 E.宋体;MS Sans Serif;就业人员 【答案】A,B,C 47、【67143】(多项选择题)宋体;MS Sans Serif;下面关于无差异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宋体;MS Sans Serif;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 B.宋体;MS Sans Serif;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宋体;MS Sans Serif;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没有违背消费者是理性的这一前提条件

D.宋体;MS Sans Serif;存在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E.宋体;MS Sans Serif;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答案】A,B,D,E 48、【66970】(名词解释)宋体;MS Sans Serif;收入效应

(W)(?Y) 【答案】宋体;MS Sans Serif;指保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工

(收入效应??H/?Y)(?H)作时数变动的比例。

49、【66994】(名词解释)宋体;MS Sans Serif;劳动力

【答案】宋体;MS Sans Serif;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50、【67044】(名词解释)宋体;MS Sans Serif;劳动力资源总数

【答案】宋体;MS Sans Serif;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又划分为: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 51、【67097】(名词解释)宋体;MS Sans Serif;劳动力参与率

【答案】宋体;Times New Roman;MS Sans Serif;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工作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工作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工作年龄人口×100% 52、【67078】(论述题)宋体;MS Sans Serif;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

【答案】宋体;Times New Roman;MS Sans Serif;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凡是通过增加的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资收入的各种活动就叫做人力资本投资。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培养、寻找工作的活动、劳动力迁移等。由此可见上大学是一种典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此时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这个模型主要通过分别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并进行贴现来比较成本与收益的大小来进行人力资本决策。对于上大学的成本和收益如下:

1.个人成本

①个人为受教育而支出的各种费用和劳务,即个人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它包括学生的学费、书籍费和交通费等。如果个人因为接受教育而额外增加的这部分开支,如到一个物价水平较高的地方求学而引起的生活费用方面的额外支出,也可列入教育的直接成本之内。

②个人因为受教育而放弃的收入,是教育投资的间接成本。对于一个达到一定年龄的个人来说,如果决定接受某种教育,就面临着一个重新分配时间的问题。原来的或工作时间被用于教育活动,不管放弃的是闲暇还是工作时间,对他都是一种确定的成本。闲暇可以给他带来效用,放弃闲暇就包括一种效用的丧失,显然包含着一项成本,工作是一项有薪金或工资作为报酬的市场活动,为求学而放弃工作就意味着放弃一笔收入。所以,为求学而的工作收益或闲暇的效用就是教育投资的间接成本,也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2.个人收益。

①直接收益。教育投资可以明显改善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他们的个人收入。这种增量收入是受教育者提供的劳动数量的质量变化所引起的产品和劳务增加的结果,或者说是人力资本中知识增量价值的体现,它构成了教育投资的主要经济收益。

假定影响收入的其他条件相同,那么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之现值为: ②间接收益

个人教育投资的经济收益并不全部表现为直接的收入提高,有的表现为就业机会的增多。一般来说,受过教育的人与未受过教育的人相比,可能有更多的变换职业的机会,以获取较多的收入;或者有较大的工作适应能力,减少失业的可能。

同时,教育培训投资的间接收益还表现为决策效率的提高和开支的节省。

实际上,个人的教育投资还包含部分非经济的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一般来说,个人实际的教育投资决策,是由经济性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和心理性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共同决定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方面的考虑是个人教育投资的主要方面。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出几点与大学教育决策有关的结论:

(1)其他条件不变,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对上大学的需求将增加;反之,总成本上升,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下降。

(2)其他条件不变,大学毕业生与无大学学历的劳动者的收入差别差别扩大,则要求上大学的人数增加,即收入流的规模会对教育决策产生影响。

(3)年龄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由于年轻人未来工作时间长,因而其总收益的现职要大于老年人。因此,多数大学生是年轻人,即收入流的长度会对教育决策也有影响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 53、【66957】(单项选择题)宋体;MS Sans Serif;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宋体;MS Sans Serif;舒尔茨 B.宋体;MS Sans Serif;贝克尔 C.宋体;MS Sans Serif;明塞尔

D.宋体;MS Sans Serif;亚当·斯密 【答案】D

t?1?nRt1?Rt0(1?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