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数学(理科) 下载本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数学(理科)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已知集合 A={ x|| x|≤2, x∈R}, B={ x|

≤4, x∈Z},则 A∩ B=( )

A.(0,2) B.{0,2] C.{0,2} D.{0,1,2} 【答案】 D

【解析】

∵A={-2,-1,0,1,2},B={0,1,2,3,…,16}, ∴A∩B={0,1,2}.

2.已知复数 z=

, 是 z的共轭复数,则 z·=( A. B. C.1 D.2

【答案】 A

【解析】 z·=|z|2而|z|=

===,

∴|z|2=, ∴z·=.

3.曲线 y=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y=2 x+1 B. y=2 x-1 C. y=-2 x-3 D. y=-2 x-2 【答案】 A

【解析】 ∵ y′=

高中数学试卷第1页,共14页

)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的斜率为∴切线方程为 y+1=2( x+1), 即 y=2 x+1.

=2.

4.如图,质点 P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 P0(,-),角

速度为1,那么点 P到 x轴的距离 d关于时间 t的函数图像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法一: P从 P0出发,逆时针运动, t=0时, d=-

)( t≥0).所以选择C项.

, t与 d满足关系式 d=2sin( t

法二:(排除法) 当 t=0时, P(

,-

)到 x轴的距离为

,排除A、D两项,当 t=

时, P(2,0)

到 x轴的距离为0,排除B.故选C项.

5.已知命题:

p1:函数 y=2 x-2-x在R上为增函数, p2:函数 y=2 x+2-x在R上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 q1: p1∨ p2, q2: p1∧ p2, q3:(

p1)∨ p2和 q4: p1∧( p2)中,真

命题是( )

A. q1, q3 B. q2, q3 C. q1, q4 D. q2, q4 【答案】 C

【解析】

对于 p1: y′=2 ln2-(

x

) ln

x

=ln2(2 +2-),∴ y′>0,∴函数为增函数,∴ p1

xx

高中数学试卷第2页,共14页

为真.对于 p2: y′=2 ln2+(

x

) ln

x

=ln2[2 -(

x

x

], y′<0不一定成立,∴ p2

为假,

∴ q1为真, q2为假, q3为假, q4为真.

6.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 000粒,对于没有发芽的种子,每粒需再补种2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 X,则 X的数学期望为( ) A.100 B.200 C.300 D.400 【答案】 B

【解析】

E( X)=1000×0.9×0+1000×0.1×2=200.

7.如果执行下面的框图,输入 N=5,则输出的数等于 (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由框图可知,输出的 S为

S=

=1-=1-

++=

-.

++

+-

+-

8.设偶函数 f( x)满足 f( x)= x3-8( x≥0),则{ x| f( x-2)>0}=( ) A.{ x| x<-2或 x>4} B.{ x| x<0或 x>4} C.{ x| x<0或 x>6} D.{ x| x<-2或 x>2} 【答案】 B

【解析】

∵ f( x)为偶函数,∴ f( x-2)= f(| x-2|), ∴ f( x-2)>0等价于 f(| x-2|)>0= f(2), 又∵ f( x)= x3-8( x≥0)为增函数, ∴| x-2|>2.

解得 x>4或 x<0.

高中数学试卷第3页,共14页

9.若cos α=-, 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

A.- B. C.2 D.-2

【答案】 A

【解析】 ∵cos α=-∴sin α=-

, α为第三象限角, .

=-.

10.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的长都为 a,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π a2 B.【答案】 B

【解析】

π a2 C.

π a2 D.5π a2

如图, O1, O分别为上、下底面的中心,

D为 O1 O的中点,则 DB为球的半径,有

r= DB=

高中数学试卷第4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