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宗教 下载本文

的意义之下作为“种”而包括了“属”的东西,也称为实体。例如,个别人是包括在“人”这个“属”里面的,而这个“属”所隶属的“种”,乃是“动物”,因此?人这个属和动物这个种,都被称为第二实体。

从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的区分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强调了个体事物的基本型,它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属与种相比起来只是第二性的或派生的,它们它们虽然很重要,但不能离开个别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观点,说明它在基本的哲学问题上与柏拉图的区别。柏拉图的理念(相当于亚里士多德的种与属)作为第一性的,它可以独立于感性事物而存在,感性事物反倒是不真实的非存在,这就颠倒了感性事物与普遍本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观点,纠正了被柏拉图颠倒了的关系。

从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的学说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承认种与属的重要性,因为他们规定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对于说明第一本体的性质来说,比起其他范畴(如静止与运动等)更为重要。所以它们仍然是实体,不过只是第二实体而已。因此看来,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完全否定柏拉图有关“理念”、及关于共性、普遍、一般的学说,只不过反过来对柏拉图割裂普遍与个别的联系,颠倒普遍与个别关系的观点。

列宁曾高度评价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指出这是“对唯心主义,及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 2、 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重视感性事物,另一方面重视对于感性事物产生及变化原因之探讨。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当我们认识一件事物的原因时,我们才具有关于它的科学知识。”关于事物产生与变化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共有四种

原因:

(1) 质料因:一种“事物所由形成的材料”,它本身没有任何规定性。例如一

座大理石的雕像其质料因是大理石。

(2) 形式因:指“事物的形式或模型”,不过,亚里士多德所谓形式与我们通

常在讨论形式与内容这一对范畴时理解的形式不同,它不仅仅指的是对内容的一种表示形式而且包含着对治疗本质规定,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指事物的“定义”,因为定义规定事物是什么,也就规定了事物的本质。例如房屋的图样就是房屋的形式因。

(3) 动力因:使一定的质料取得一定形式的力量,也就引起一具体事物的运动、

变化的那种东西。“一般来说,制造者是制造品的原因,引起变化者是改变了的东西的原因。”例如父亲是孩子的原因。

(4) 目的因: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在追求着某种东西,这个被追求的东

西就为目的因。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还有目的意义上的原因,即做一件事的缘故。例如健康就是散步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亚里士多德所说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与我们通常讨论因果性范畴所说的原因不尽相同,它包含着对事物本原,本体之规定。

以上四种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可以合并成一个:形式因。因此,世界上最基本的东西只有两样:质料与形式。

质料与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构成事物最基本的东西,将事物的一切属性都抽出后剩下的东西就是质料,显然,这种质料实际上并不能成为具体的存在,只有将形式与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具体的事物。而形式则是使个别事物所以成为个别事物的因素,是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

相区分的东西,形式即为事物的本质。所以,质料与形式不可分离。既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也没有无质料的形式;单纯的质料或形式,都只是一种抽象,在客观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3“潜能与现实”说

潜能指的一种潜在的能力,而不是现实的能力。现实指的是已经形成和出现的东西。亚里士多德把潜能向现实的转变过程称之为运动,他说 : “潜在的存在的东西,就它潜在的存在而言,它的完成就是运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本身不是个体,而只是潜在的个体,因此,质料只是一种潜能;形式使质料成为个体,即使它转化为现实。因此,形式与质料的关系,质料的形式化也就是潜在东西转化为现实东西的过程。例如西瓜种子(质料)种下后生长成西瓜(形式化),就是潜能向现实转化的例子。

4第一推动者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非生命世界像生命世界一样,一切运动与变化都包含着目的性,形式就是质料所追求的目的。形式作为被追求的目的推动着质料运动,因此形式就是动力。在这种由质料追求形式的过程中,低级的质料获得形式后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了一个个体,但这种个体对于更高一级的事物来说,它又是另一种质料,还要追求更高的形式,由此类推,必然导致最终的目的,即没有质料的形式或纯形式。这种纯形式是宇宙万物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引起宇宙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总根源;这种纯形式是宇宙万物最终的追求,因此,它本身是不运动的、是永恒的。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则是:“被动事物必须有某物致使运动,而原动者又必须自己不动”“在感觉事物以外有一个永恒、不动的独立本体”,此即“第一推动者”,也就是神。

值的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不是后来牛顿意义上的机械运动的

起始推动者,而是作为一种最终目的或最终追求意义上的原始推动者。

亚里士多德的纯形式与柏拉图善的理念非常的接近,它们都是永恒的、不变的、不动的、完全独立的、与其他一切事物分离的、非物质的,同时又是一切生成与变化之原因。由此看来,虽然在讨论形式与质料的一般关系时,亚里士多德反对了柏拉图关于理念脱离感性事物的错误观点,这是亚里士多德没有摆脱柏拉图把理念绝对抽象化之错误,引入了没有治疗的形式----即纯形式,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严重局限性。正因为这种严重局限,使之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后来被基督教神学所利用并被奉为圣典。但由于亚里士多德学说本身包含着许多有利于科学产生及发展的唯物主义因素及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这是构成中世纪以及更后期科学与宗教复杂关系的又一原因。

(六) 神秘主义哲学学派

神秘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或学派出现在公元前一世纪。这个学派对基督教神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斐洛(约公元前25年---公元40年)与普罗提诺(约公元204—270)

1、 斐洛出生于亚历山大利亚的犹太教家庭,一生的著作主要有《论世

界的创造》、《譬喻法则》、《上帝是永恒的》。斐洛的思想,在于把希腊哲学的唯心主义方面与犹太教柔和起来。斐洛认为,上帝是绝对超验的存在物,是超乎一切界限的,我们只能相信他的存在,但不能理解他,更无法描述他。斐洛又认为,上帝无所不包,是万物的基础与源泉,但上帝不能直接作用于世界,必须通过中介----逻各斯----才能作用于世界。逻各斯相当于柏拉图的理念或犹太教的天使 ,它是神的理性。上帝正是通过逻各斯这个中介,从混沌的质料中塑造出可见的事物世界。斐洛认为,对于《圣经》必须区分字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