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 图文 下载本文

二、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近期取得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网上远程教学系刘 斌 统的规划与设计》 《网络环境下语文潘青梅 研究性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计算机熊志惠 辅助教学解析》 《多媒体技术在语谢青林 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虚拟教研活雷明华 动的特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赵丽 网络课程的设计》 论文 论文 论文 论文 实验报告 论文 《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 2010 .5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 2011.7 《语文导报》 《教育文摘周报》 2010.4 2011.5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 2012.8 《语文导报》 2013.4 三、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十一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语文阅读网络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级别(选填国家级、省级、市级)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宜春市教学研究室 宜春市教学研究室 完成情况 国家级 2009.4 结题 《中学语文发散式教学法研究》 市级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策略研究》 2011.12 结题 市级 2013.9 立项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可自行加页) 1. 课题研究背景及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为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应成为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也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大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此,我校开展《课堂教学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实施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既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装备效益,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国家教育部提出: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200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任务。遵照会议精神,全国不少地区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五年发展计划》,2004年已有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成功组建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事物从无到有需要一个“建设”的过程,但建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当我们建设完成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建设后,最值得冷静思考的应该是如何有效、科学地应用,目前普遍存在校园网建成后应用效益不高、网络资源运用不够等。“班班通”的核心是教学活动,应用的主体是师生。除了具备一般的网络开放、交互、共享的技术特质外,“班班通”最主要的功能应是促进资源的变革和优化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资源的变革和优化。 2.研究目标 “班班通”是指在每个班级及部分专用教室装备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设备,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研究并开发各学科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一代教学资源素材库;探索“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模式;探索并总结网络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信息技能;培养和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能力。 3.课题研究依据和理论假设 本课题研究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为价值指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回归“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特别强调教育应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研究依据:1、“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课堂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重地,课堂教学要突出思维能力的发展。2、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这个学习化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现代“班班通”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进素质教育既要使学校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使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统一。素质教育,应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有效手段,创设有利环境,促进学生素质主动、积极、自主、健康地发展。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在校园信息化条件下,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首先确立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主发展主体地位,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利用网络教育的公平性、自主性、交互性、协作性、创造性和资源共享性的教育环境,构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互动、主动探究的自主性学习模式,使学生主体通过学习和运用前人知识经验能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基本内容 (1)“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班班通”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教学目标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3)“班班通”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 5.重点和难点 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信息技能。同时探索“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模式。 6.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年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诞生了两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即“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为“班班通”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班班通”创建,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也正引发教育的变革。谁切实掌握了“班班通”恰当运用,谁就紧握了教育的先进航向,吸收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精髓,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班班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班班通背景下教育教学实验与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等相关资料。 “班班通”教学研究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要求。因此,“班班通”教学正被视为有效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通道。“班班通”的实现,使多媒体和网络一下子覆盖了所有教室,多媒体的出现及其在教学中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激发起所有教师探索的欲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7.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主动积极地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3.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个人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发利用语文学科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