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中整理 下载本文

生理期中整理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重点: ① 掌握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反馈、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的概念;熟悉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射、正反馈、前馈概念;

② 掌握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及其概念。

小结: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水平: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方法包括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急性在体、急性离体)。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

·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相对稳定,即稳态。

·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正反馈包括排尿、分娩、以及血液凝固等。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生理学研究可分为 、 、 、三个不同的水平。 2. 公元1628年 的著作 出版,标志着生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 体液约占体重的 ,其中细胞内液占 ,细胞外液占 ;细胞外液又包括 和 ,各占 和 。

4. 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 ,即 。

5. 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 和 。

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为 ,调节特点是 、 和 。 7. 人体内正反馈生理过程有 、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1.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 )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E.细胞内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机体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 ( )

A.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幅度小 B.调节的敏感性差 C.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 D.作用范围局限,而且反应较慢 E.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 5.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 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要求

第 1 页 共 15 页

生理期中整理

·掌握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和机制。 (一) 单纯扩散:

⒈ 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如:O2 、CO2、NO、 CO、N2等气体;水、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⒉ 影响因素:①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高浓度→低浓度;②细胞膜的通透性: CO2脂溶性高,扩散快;③分子量大小。

(二)易化扩散: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蛋白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移动。 1.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属于整合蛋白的一种,主要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转运的特征:(1)顺着浓度差 (2)具有饱和性 (3)结构特异性 (4)竞争性抑制 ·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经同一载体转运,与载体竞争结合点。

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中央带有亲水性水性孔道的跨膜蛋白。 ·通道转运的特征:(1)顺电-化学梯度;(2)对离子高度选择性;(3)静息、激活、失活三种状态;(4)速度快。 ·通道分为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1)电压门控通道: 通道开闭受膜两侧电位差的控制,Na+、 K+、Cl- 、Ca2+。 (2)化学门控通道: 通道开闭受化学物质如激素、递质等控制。(配体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 通道开闭受机械刺激调控。如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皮肤触压觉感受器、内耳毛细胞感受器、血管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

·易化扩散的影响因素:① 膜两侧物质浓度差和电位差;② 膜上载体的数量或通道开放的数量。 ·易化扩散的特点:① 顺电-化学梯度扩散;② 不直接耗能;③ 需要通道、载体。 (三)主动转运:细胞通过耗能将物质逆浓度或逆电位梯度进行转移的过程。

·特点:耗能、逆电-化学梯度进行 作用:形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不均衡分布,有利于正常生物电及代谢活动。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1. 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即ATP将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的过程。 ·特点:(1)转运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2)介导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离子泵具有分解ATP能力,故也称作ATP酶。离子泵有钠泵、钙泵、氢泵等。

·钠-钾泵 (sodium-potassium pump)简称钠泵,也称为Na+-K+-ATP酶。当细胞膜内Na+和膜外K+浓度升高时激活钠泵。 ·特点:(1)逆电-化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2)耦联转运Na+和 K+ ;(3)每分解1分子ATP,移出3个Na+至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内,形成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分布;(4)哇巴因可阻断钠泵作用。

·钠泵的生理意义:① 维持细胞容积,钠泵把漏入胞内的Na+泵出,防止细胞肿胀;② 维持细胞内高K+,有利于代谢反应(如核糖体合成蛋白质);③ 维持胞内外Na+、K+的浓度差,是产生生物电的重要前提;④ Na+的浓度差构成了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2.继发性主动转运:细胞间接利用ATP将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的过程。又称为联合转运或协同转运。 ·特点:转运所需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 ①同向转运:和Na+向同一方向转运, 葡萄糖、氨基酸等;

②反向转运:和Na+向相反方向转运, 心肌细胞Na+-Ca2+交换。 (四)出胞和入胞 1. 出胞:胞内大分子物质被排出细胞外的过程。如激素、消化酶的分泌分泌以及神经递质释放等。 2. 入胞:大分子物质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吞噬:进入细胞的物质是一些颗粒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物等。

吞饮:进入细胞的物质是液体。液相入胞:细胞外液及其所含溶质连续入胞受体介导入胞:

小结

1. 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 ; 2.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

第 2 页 共 15 页

生理期中整理

3. 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从细胞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由细胞进入细胞外液)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电压门控、化学门控以及机械门控通道)。

4.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耗能将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分两种: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5. 出胞是指细胞内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是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体内02、C02和N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出胞 E.继发性主动转运 2. 葡萄糖进入细胞外液或红细胞属于( )

A.主动转运 B.入胞 C.单纯扩散 D.易化扩散 E.继发性主动转运 3.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 4. 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h)属于(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继发性主动转运 5. 钠-钾泵的作用是( )

A.将Na+泵出细胞外,将K+泵人细胞内 B.将Na+泵入细胞内,将K+泵出细胞外

C.将Na+泵入细胞内 D.将Na+和K+泵入细胞内 E.将Na+和K+泵出细胞外

6.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 A. 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7.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 、 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 膜上ATP的作用

8.下列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逆浓度差和电位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 B. 可顺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

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 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E. 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贮备 二、填空题

1.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液态的 分子双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结构和生理功能的 。 2. 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的过程属于 ,进出的量主要取决于各自在膜两侧的 。 3.细胞膜转运物质时不消耗能量的转运形式有 和 。

4. 根据参与完成易化扩散的蛋白质不同,可分为经 易化扩散和经 易化扩散。

第 3 页 共 15 页

生理期中整理

5. 主动转动的特点是 电-化学梯度。

6. 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中的一种 ,其本身具有 作用,能分解 ,为Na+、K+的主动转运提供 。

7. 当细胞内 浓度升高或细胞外 浓度升高时,都可激活 Na+泵。

第二节要求

掌握: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三种细胞跨膜信号转导方式的机制。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信号分子 1. G蛋白 2. G蛋白耦联受体 3. G蛋白效应器 4. 第二信使 5. 蛋白激酶 1.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耦联细胞膜受体和蛋白效应器的膜蛋白。

·结构特征:① 由α、β和γ三个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起催化作用;② 有鸟苷酸结合位点;与受体及效应蛋白的作用位点;③ 有GTP酶活性;④ 两种存在形式:与GDP结合的非活性形式;与 GTP结合活性形式。

·G蛋白分类:兴奋型G蛋白(Gs):激活G蛋白效应器; 抑制型G蛋白(Gi):抑制G蛋白效应器; Gq型G蛋白:作用于PLC,参与IP3、DG的调节; 2. G蛋白耦联受体 ·受体: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配体)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

其中一类受体需在G蛋白介导作用下才能完成其信号转导功能,称为G蛋白耦联受体。 ·结构:一条多肽链,7个跨膜α-螺旋,膜外N末端,膜内C末端。 ·作用:与配体结合后能结合并激活G蛋白。 3. G蛋白效应器:

·主要是细胞膜上的酶:腺苷酸环化酶(AC) 鸟苷酸环化酶(GC)

磷脂酶C (PLC) 磷酸二酯酶 (PDE) 还包括一些离子通道。

·作用:催化生成第二信使

4. 第二信使:指第一信使(通常指作用于细胞膜的激素、递质等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包括:cAMP、cGMP、IP3、 DG 、Ca2+ ·作用:激活各种蛋白激酶及离子通道。 (二)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1. 受体-Gs-AC-cAMP-PKA途径 2. 受体-Gq-PLC-DG-PKC途径 3.受体-Gq-PLC-IP3-Ca2+途径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第二信使包括 、 、 、 、 等。

2. 可催化胞浆中ATP分解生成cAMP的效应器酶是 ,而cAMP的作用是活化 。

3. 可催化膜结构中磷脂酰肌醇分解生成IP3和DG的效应器是 ,而DG的作用是活化 。

4. 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可分为三类: 、

和 。

5. 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分子包括 、 、 、 、 等。

6. G蛋白又称 ,是耦联 和 的膜蛋白,有 个亚基组成,亚基具有结合

位点 和 活性。

第三节要求

第 4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