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资料 下载本文

“傍傍族”为何盛行

傍款傍权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肖鹰教授:世界上有许多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国民只要傍着国家就能够生活得很安逸。但是,为什么这些国家仍旧能够保持巨大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那是因为人们有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体精神的支持。然而,我们当前虽然个人主义泛滥,但许多人却并没有树立起真正独立的精神。所以“傍傍族”日渐增多,其结果只会让我们整个社会越来越失去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

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 有人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傍傍族”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有人担心,如果人人都要去傍,事事都要去傍,那么还有谁会去奋斗和创新呢?

傍的背后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

“几年前,我还天真地认为,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社会现实告诉我,还是傍吧。”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夏伟(化名)坦言,现在就连安身立命用的房子,都需要通过傍别人才买得起——家境好的还可以傍父母,家境一般的就只能期望傍上一个条件好的另一半了。

“再说了,别人都在傍,自己只靠奋斗而不傍的话,岂不是吃亏了。”夏伟说。

为什么那么多人希望傍?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原因有:“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67.7%)、“投机心理盛行”(63.6%)、“‘大家傍我也傍’的从众心理”(46.3%)、“不自信的人太多”(35.1%)等。

“‘傍’的背后,体现的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人都需要被认同和肯定,但许多弱势群体想成功却没有资本,想结群却没有归属。正是这种巨大的不安全感,才会让这些人一味地想去依靠他人。”

70.9%的人担心“傍”的流行会刺激腐败现象越来越多

公众如何看待日益增多的“傍傍族”?调查显示,39.3%的人认为其属于“投机心理作怪,应该谴责”,但是,27.3%的人觉得“大树底下好乘凉,傍属于正常行为,无可厚非”。

调查中,受访者评出的最普遍的“傍”行为有:“人际交往中傍人脉广、有资源的朋友”(79.1%),“傍有权力的人”(70.2%),“通过结婚傍大款”(67.5%),“个人理财傍有经验的投资者”(46.0%)等。

对于“傍”的流行,70.9%的受访者担心“会刺激腐败现象越来越多”,65.2%的人认为“可能会使得社会人脉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40.4%的人认为这“会使社会失去创造力”。

在蒋瞡萍看来,通过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时,只要方法正确,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傍的目标只瞄准为眼前的物质利益,并不惜为此输掉人格和高尚的生活方式,则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警惕和抵制的正是后一种情况。”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肖鹰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傍的本质是一种依赖,比如子女对父母的依赖,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的依赖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傍”的行为在任何时代,一直都属于常态现象。

“但是,当前社会中的依傍,却变味了。在制造产业中,一些人不以创新为荣,傍他人技术发明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在学术领域中,部分人不以剽窃为耻,出现了许多傍他人学术成果的作品;靠着傍而得到金钱和权力后,一些‘富二代’和‘官二代’越来越张扬跋扈。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都以有所依傍,特别是能傍到金钱和权力为荣。”肖鹰说。

究其原因,肖鹰认为,我们今天对个人的评价,往往是“以成功论英雄,以财富论好汉”,只看其行为结果,而不在乎过程。久而久之,一些人逐渐忘记了“勤奋才能致富,奋斗才能成功”的道理,也很难意识到,金钱或者权力的背后,更重要的应该是个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其实,每个人应该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而非人人想去傍,事事都要傍。

“世界上有许多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国民只要傍着国家就能够生活得很安逸。但是,为什么这些国家仍旧能够保持巨大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那是因为人们有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体精神的支持。然而,我们当前虽然个人主义泛滥,但许多人却并没有树立起真正独立的精神。所以‘傍傍族’日渐增多,其结果只会让我们整个社会越来越失去创新和

独立发展的能力。”肖鹰说。

“傍傍族”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 其实,“傍傍族”也是很心酸的。因为,他们“傍”上的权势人物也有失势的一天,他们也总有被权势人物“抛弃”的一天,当一切不再存在时,他们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一个可怜虫。

笔者认为,一味地指责“傍傍族”,显然是非理性的。相关部门得深思为什么会出现“傍傍族”,然后找准病因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傍傍族”的生存状态,进而减少“傍傍族”这种现象。(合肥晚报 陶功财)

警惕“傍傍族”带来负发展态势

诚如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肖鹰教授所言,傍的本质是一种依赖。从这个角度,“傍”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属于常态现象。但倘若“人人想去傍,事事都要傍”,这个社会恐怕就要堕落了。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本应是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虽然个体难免会有依赖心理,但要走向成熟、取得成功,恐怕还得依靠自身独立自主的精神。对于“傍”的流行,70.9%的受访者担心“会刺激腐败现象越来越多”,65.2%的人认为“可能会使得社会人脉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40.4%的人认为这“会使社会失去创造力”??这些担心当然不是空穴来风。是的,倘若成功、财富、权力等都可以通过他人达到目的,谁会愿意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地走独木桥?推而广之,大家都不努力不奋斗了,社会又怎么进步呢?

我们当然可以指责“傍傍族”,说他们不思进取,只想走捷径,可大多数情况下,“傍”其实是一种机会缺失下的无奈选择。今年9月1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文章感叹,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阶层固化”中的阶层是什么样的呢?上海大学顾骏教授认为:中国阶层划分应该用一个同心圆来表述,而同心圆的核心就是权力;离权力越远的人,就像螺旋转动一样,被抛出局外。

事实上,不只教育求职与权力息息相关,财富的分配也与权力密不可分——早有学者指出,离权力中心越近风险越低,获得的财富越多,而离权力越远风险越高,获得的财富越少。于是有人通过嫁给大款来获得金钱与安逸的生活,而大款呢,大款也得傍高官来获得种种行政资源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财富??在我看来,“傍傍族”流行的背后,其实是权力同心圆在发挥作用:无权无势者通过依附他人,以避免被社会抛弃。从这个角度看,“傍傍族”的流行,与其说是民众的堕落,毋宁说是公共权力的异化。

公共权力异化为私权后,就会寻觅它的交换者。有北京研究生说,“别人都在傍,自己只靠奋斗而不傍的话,岂不是吃亏了。”这话说得实在有些天真。“人人想去傍,事事都要傍”并不会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因为要“傍”,往往要有资本可以交换。倘若你一无所有,去哪儿找谁去傍呢?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傍”上看来还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