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是人的精神 下载本文

人生境界是人的精神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整体反映,体现人对宇宙人生的 理解和把握程度,也标志着人的精神修养及思想觉悟的水平。“人的精神是生活在 自己的境界之中的,境界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标识。” ①

人生境界对人的整体生活状

态和存在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涉及到心灵的“自由”、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认同”、“幸福”等等人生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教育要“以人为本”,就不能不关 注这些人生的基本问题。人的生命是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教育应该建立 在生命这一完整性的基础之上,不仅关注人的物质生命,关注“何而为生”的人 的生存问题,更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关注“为何而生”的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问题。物质生命是基础和前提,精神生命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当今教育的 一个深层缺陷便是在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的主导下,片面追求知识、技术和实用 技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修养品质方面的问题 却重视不够,更缺乏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寻,这样的教育是一种不健 全的教育,自然不利于培养人性完满和生命完善的人。因此,在教育中突显人的 境界问题,探讨教育与人生境界的关系,重视教育在提升人生境界中的功能和作 用,既符合教育尊重人性的本真意蕴,又与当前教育彰显人文性、关注人的完整 生命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当今学术界,在哲学、美学等领域,一直存在着对境界、人生境界问题的广 泛关注,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在教育领域关于教育与人 生境界关系的研究却显得相当贫乏,缺少系统深入的探讨。因此,如何吸收和借 鉴哲学、美学等领域对人生境界问题的优秀研究成果,深入研究教育与人生境界 的关系,并探讨教育如何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关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可以说仍 存在着相当广阔的空间。

第一部分,走进“人生境界”。通过对“境界”一词的概念梳理,指出“境界” 一词的内涵已从本源上的“疆域”、“疆界”引申为人的一种精神空间、一种价值 和意义世界,是一种“心境”。并通过境界的真实性,即境界作为最能贴近人的自 我感受、最能决定人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的人的内在真实,以及境界与自由的

关系,即境界的提升有助于人们实现心灵的超越与自由,进一步阐释了人生境界的意蕴。

第二部分,人生境界:中西方之共同关切。中西方历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人生哲学,从不同的角度论证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相应地,在中西方历史 上,也出现了各种有关人生境界的学说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划分人 生境界的标准并依次提出了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可以说,追求高尚的人 生境界,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三部分,人生境界:教育之应然关切。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境界之中,人

生离不开境界,作为“人”的教育理应关注人生境界的问题。而且,教育本身也 具有提升人生境界之功能。人生境界的提升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一个长期 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的引导和促进。这一切决定了教育必然成为人生境界提升 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四部分,提升人生境界之教育。论文最后从唤醒学生的境界意识、增强学 生的境界提升能力、提高学科教学的境界性、在行动中提升学生的境界以及以教 师的境界提升学生的境界等五个方面分析思考了教育如何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I Abstract

........................................................................................................................................III 引 言

......................................................................................................................................1 一、走进“人生境界”

..................................................................................................3 (一)识读“境界”

.......................................................................................................3 (二)境界:另一种真实

............................................................................................6 (三)追求境界:对自由的渴望

............................................................................9 二、人生境界:中西方之共同关切

.................................................................12 (一)中国历史上的境界思想

...............................................................................13

1.儒家:“仁 ”

的境界 .................................................................................................13 2.道家:“道 ”

的境界 .................................................................................................17 3.佛家: “ 空 ”

的境界..................................................................................................19 (二)西方历史上的境界思想

...............................................................................21

1.苏格拉底:通向至善之路....................................................................................21 2.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22 3.尼采:精神三变......................................................................................................24 三、人生境界:教育之应然关切

.......................................................................26 (一)教育理应关注人生境界

...............................................................................26 (二)教育具有提升人生境界之功能 ................................................................29

(三)人生境界的提升需要教育

..........................................................................30 四、提升人生境界之教育

..........................................................................................34 (一)关注精神成长 唤醒学生的境界意识 ................................................34

(二)培养反思批判精神 增强学生的境界提升能力 ..........................36

(三)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学科教学的境界性 ..........................................38

(四)注重知行合一 在行动中提升学生的境界 .....................................41

(五)加强教师自我修养 以教师的境界提升学生的境界 ................42 结 语

....................................................................................................................................44 参考文献

....................................................................................................................................46 后 记

....................................................................................................................................51 1

引 言

“人生境界”是人的一种精神空间,是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和存在 状态,体现人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也标志着人的精神修养及思想觉 悟的水平。教育与人生境界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西方历史上存在着多种系统 成型的“人生境界说”,对研究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对于解决当前教 育的主要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价值,值得我们来进行深入挖掘。 教育是人的教育,“以人为本”是教育应有之义,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必 须要从人之为人的最根本处出发。从刻在特尔斐神殿上的“认识你自己”到赫拉 克利特的“我已经寻找过我自己”;从苏格拉底的“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到 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显示了人类从未停止对自身存在这个斯芬克斯之迷的艰难探 索。“人是什么”这是一个人们注定要永久面对、反复追问的问题,因为人们从来 都不仅仅满足于“何而为生”,总是要进一步追问“为何而生”,总是要追问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为自身的存在找寻理由和根据。在宇宙众生之中,也只有人才会 反思自身的存在,才会追问人生在世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人是一种有着自主自觉 的心灵的精神性存在,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之处,是人之为人之本。由于 人的心灵的存在,使世界相应地存在着两种呈现,一种是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 一种是在人的心灵感知和把握中的世界,这后一个世界便是人的精神世界。而对

于人来说,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客观世界,世界一旦进入人的视野,就会打上 人的主观的烙印,经过人的心灵的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感知 和把握到那个纯粹客观的世界,世界就在我们心中,对于人来说,心灵的世界即 是整个的世界,即“吾心即宇宙”。这个心灵感知和把握中的世界即我们平常所说 的“境界”,境界即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是生活在自己的境界之中的, 境界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标识。” ①

人在世上存在,即是在境界中存在,境界不同,

梁红、澎湃:“境界哲学视野中的德育趋向”,《教育评论》 2004 年第 2

期。 2

虽然面对同样的客观世界,理解与感受也会有所不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 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这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向我 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意义便 不同,从自我意识尚未苏醒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自我意识觉醒的“看山 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超越了自我意识的“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彰 显了人的精神境界由低到高的三种不同的层次。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 认识的堆集。” ①

人的灵魂的教育也是教育之魂所在。教育要“以人为本”,不仅

要关注人的物质生命,关注“何而为生”的人的生存问题;更要关注人的精神生 命,关注“为何而生”的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问题。物质生命是基础和前提,精 神生命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重视人的精神生命,就要重视人的“境界”问 题,因为“境界是心灵存在的方式” ②

。如果忽视了人的心灵,教育便失去了其本

真的意蕴,成为没有灵魂的教育。当今教育的一个深层缺陷便是在工具理性和功 利主义的主导下,片面追求知识、技术和实用技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 对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却重视不够,更缺乏引导学生对人生意 义和价值的追寻。这样的教育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自然不利于培养人性完满和 生命完善的健全的人,当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精神空虚、道德滑坡、意志消沉、 个性压抑的现象,他们不再追问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由此丧失了其安身立 命之本,失去了其灵魂的归宿。因此,在当代教育中突显“境界”问题,提倡关 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对于改变当前教育的这种重物质、轻精神,重科学、轻 人文,重手段、轻目的的局面,对于培养具有完满人性和完善生命的人,对于使 教育重新回到其本真意义上来,具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