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试题试题2 下载本文

五、计算题(列出演算过程,每小题6分,共12分)

1. 求德国马克/美元的买入价,应以1除以美元/德国马克的卖出价,即1除以2.0200,即1/2.0200=0.4950

求德国马克/美元的卖出价,应以1除以美元/德国马克的买入价,即1除以2.0100,即1/2.010=0.4975。因此,德国马克/美元的买入价卖出价应为德国马克/美元0.4950-0.4975

2.计算程序与方法代入公式P×=P/(S×F),P×为瑞士法郎/美元的3个月远期点数:P为0.0140-0.0135;S为1.7030-1.7040;F为 1.7030 1.7040 -)0.0140 -)0.0135 1.6890 1.6905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可以增大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产生如下的不利影响:

(1)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

(2)将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加重通货膨胀;

(3)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国际收支顺差如形成于出口过多所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的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2.(1)经济结构失调;

(2)本币高估,实行固定汇率; (3)经常项目逆差严重; (4)外债、外资比重过大;

(5)政府对银行过度干预,缺乏有力的金融监管。 七、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一)主要内容:

(1)建立单一的、以市场供求关系的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 (3)实行银行售汇制;

(4)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

(5)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职能;

(6)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仍继续实行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 (7)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管理基本上维持原来的办法; (8)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 (9)加强国际收支的宏观管理。 (二)意义:

(1)在外汇领域初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为以后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打下了基础;

(2)加速了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与其他领域改革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

2.(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这表现在:

(1)全球各个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全时区、全方位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

(2)证券交易的国际化。

(二)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趋势,这表现在: (1)19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证券已取代国际银行贷款的国际融资主渠道地位;

(2)以前不进行交易的资产(如公司应收帐款)也成为可交易的资产。 (三)金融创新的趋势,这表现在:

(1)金融工具的创新,包括存款工具的创新和支付工具的创新; (2)金融业务的创新,包括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创新; (3)金融机构的创新; (4)金融市场的创新。

(四)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日益增加的趋势。 八、对比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贸易汇率:主要指用于进出口贸易及其从属费用方面的汇率。 金融汇率:主要指资金转移和旅游等方面的汇率。

2.二者都是以出口商向银行卖断汇票或期票、银行不能对出口商行使追索权为特征的对外贸易信贷方式。 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保理业务一般多在中小企业进行,成交的多系一般进出口商品,交易金额小,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而福费廷业务,成交的商品为大型设备,交易金额大,付款期限长,并在较大的企业间进行。

(2)保理业务不须进口商所在地的银行对汇票的支付进行保证或开立保函;而福费廷业务必须履行该项手续。

(3)保理业务,出口商不需事先与进口商协商;而福费廷业务出进口商必须事先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4)保理业务的内容比较综合;而福费廷业务的内容则比较单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