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报告(钟祥) - 图文 下载本文

建、改建排水管网30条全长44公里;兴建垃圾处理厂和粪便处理厂各1 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兴建了南湖公园、宫塘公园,修建花坛468个,绿化植树60万株,城市绿化率达40%。

目前,钟祥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5年钟祥市郢中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2005年钟祥市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并连续第二次夺得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一个整体功能明显增强的明星城市正在江汉平原崛起。

2009年钟祥市确立了打造“山水名城、休闲之都,湖北最美丽城市”的战略定位,高标准修编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形成了“一江两湖四大新区”的发展新格局。同时政府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51%,创历史新高。新博物馆、体育馆、殡仪馆和南出口、承天西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启动并顺利实施,主街道临街建筑、莫愁湖和承天大道、莫愁大道等主干道全面亮化,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钟祥市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准则,健全民政服务机构,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老龄工作获得国家级表彰,城乡医疗救助、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在全国总结推广。全市常年民政管理服务对象32.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9.5%。近五年,大力推进民政项目建设,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社会福利中心、社会救助中心、新殡仪馆建设、农村福利院改造等一批民政公共福利设施项目建设。

?经济发展状况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现辖17个乡镇(办事处)、3个国营农牧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年,钟祥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54亿元,同比增长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15亿元,增长3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749元和8373元,增长13.7%和18.9%。在全省县域经济年度综合考核中继续排名15位,连续7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一、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市净增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达到183家,

第 14 页 共 17 页

其中亿元企业97家;规模工业增加值125.2亿元,增长39.5%。一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磷化工产业发展规模企业43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6.7亿元,增长58.9%。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62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64.1亿元,增长76.3%。二是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2亿元,增长55.6%;直接利用外资5026万美元,增长17%。三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41个,其中亿元项目8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7亿元,增长57.9%。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是种养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2.9亿元,同比增长4.7%;粮食总产83.9万吨,增长1.8%;生猪出栏118.33万头,增长2.2%;家禽出笼1363万只,增长0.52%。二是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荆门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50家,居全省县市之首;“三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06个。形成了每个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三是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多渠道筹资3.35亿元,扩挖改造塘堰8620口. 三、旅游经济日趋繁荣。加快景区开发,加强旅游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力打造中国知名目标旅游城市。全年共接待游客3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和19.6%。

④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钟祥就对百岁老人发放高龄补贴金,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市委市政府逐步完善了国家、集体、社会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出台一系列措施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问题。

从200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又对高龄老人实施“五个一”惠老工程,即对年满百岁的老人,赠送一台彩色电视机,每人每月发放老年津贴200元,每年上门慰问一次,为老人免费体检一次,为老人祝寿一次。

90年代初成立老年健康研究所,2003年6月成立长寿研究会,深入探究长寿之秘,介绍长寿的养生经验,宣传尊老敬老的好风尚。多年来在农村评比“十星农户”活动中,专设一颗“尊老爱幼星”凡不孝敬老人的,由新闻媒体予以曝

第 15 页 共 18 页

光。钟祥连续几届获得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市的称号,为人民的健康长寿创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元月起,将百岁老人养老金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505元,并对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150元,对90岁以上老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并建立高龄老人养老基金。着手建立城乡社会化养老服务站点。

5、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

人的健康与长寿,自然环境固然重要,人文因素也不可忽视。钟祥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敬老爱老的良好传统尤为突出。在《钟祥县志﹒先民传》和众多的墓志铭中都有详细记载。

旧口镇百岁村,在明朝时有个老婆婆姓王,贤惠善良,团结邻里,尊老爱幼,仁、义、礼、智、信,五德俱有。王婆婆过八十岁生日,亲戚、邻里乡亲都前来为她祝寿,并许愿说:“祝您老人家活到一百岁,您百年归天后,我们在河边以您的名义修一座桥,以表达对您的纪念。”王婆婆活到一百零五岁,无疾而终。亲戚、乡邻果不食言,齐心协力,捐物出力,在河边修起一座桥,取名“王母百岁桥”。村里和南来北往的人每从桥上走过,就会想到王婆婆的贤德聪慧,尊老爱幼,纷纷追随效仿。这种尊老敬老的遗风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钟祥人一直坚信好人一生平安,长命百岁。子孙后辈们对长辈的孝敬,也正是老人得以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第 16 页 共 19 页

二、问调查数据与统计分析

1.钟祥市娘娘寨、长寿村居民膳食结构(问卷第3题):

【分析】由图表数据可知,60岁以下的居民中,超过一半的居民膳食结构为菜肉合理搭配,而60岁以上的居民多半以菜多肉少膳食,但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选择菜少肉多的居民都不到7%,所占比例非常小。由此可见,当地居民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大部分村民都有健康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选择由菜肉合理搭配适当过渡到菜多肉少的膳食结构。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意识是当地居民平均寿命较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 17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