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至六章导学案修改 下载本文

3.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都是由同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试找出点光源。

课堂小结

实践与演练

温故互查

以二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互讲、互听、检查) 1.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那些事例可以证明。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3.光的反射的种类 自学检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的是( ) A.在有雾的天气里,看到从汽车头灯里射出的光束 B.电影院里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 C.透过云雾缝隙的太阳光束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能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束

4.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m. 巩固训练

1.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 C.钢笔错位D 树林间的光线

2.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

8

A. 30m远 B.17m远 C.约1.655m远 D.无法知道

3.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⑴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⑵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⑶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⑷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4.对于四句话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⑴⑵⑶⑷ B、⑴⑶⑷ C、⑴⑵ D、⑶⑷

4.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1) ; (2) 。

5.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拓展延伸

1.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全国各地都能观测到。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_________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

A.θ/2 B.θ C.2θ D.0

3.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4.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15 30 45 oooo

o

o

o

75 60 45 ooo5.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4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S1移向S2,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S2移到S3,则说明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温故互查

以二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互讲、听、检查) 1、什么是光的反射? 2、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 3、什么叫镜面反射?什么叫漫反射?并举例说明。 设问导读

一、让学生阅读第一段文字了解什么是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

1、分组让同学探究平面镜特点时,将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2、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 __的关系; (3)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的关系; (4) 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5)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________(“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一侧观察;

(6)若实验中,观察到玻璃板后有两个烛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7)若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让学生照图那样做实验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1 2 3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小结: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什么?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叫虚像?实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并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5、阅读科学世界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还经常见到两种球面镜,分别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分别有哪些实际应用呢? 自学检测

B A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图在桌面上竖一块_______,然后前后各放一粒相同的棋子A、B,移动棋子B,使它与A的像_______。如果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B的位置,在纸上______(能、不能)出现棋子A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2、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2.5m的地方,则他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m,像高_______m,当他向前移动1m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__ 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巩固训练

1、路灯距湖面3m,湖水深5m,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 _____像(填“虚”或“实”),这是由于_____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湖面 _______m。

2.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6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4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若视力表全长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3、客厅里挂的是_____镜;街头拐弯处的镜子是________,它能使平行光________;而手电筒的灯碗相当于_________,它能使光线__________。

4、太阳灶是利用_____镜能够会聚光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必须将锅放在该镜的_____上。 5、下列现象能用平面镜成像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 C、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D、水中捞月一场空 拓展延伸

1.如图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好奇地注视着它在镜中的像,小猫在镜中的像应是图( )

2.下列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来工作的是 ( ) A. 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学校里的玻璃幕墙 C. 古时用来梳妆的铜镜 D.医生观察口腔的小平面镜 3.下列关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是指人眼能看到,又能成在光屏上的像 B.虚像是指人眼看不到,又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 C虚像是指人眼能看到,但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 D.虚像是指人眼看不到,但能够成在光屏上的像

4.如图所示,M是一个放在桌面上的方格盘,N是垂直于盘面的一块玻璃板,盘中有两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