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习题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点不是流行病学定义中的内涵 ( ) A 研究对象是人群

B 不仅研究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 C 重点研究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D 重点研究疾病及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消灭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及措施 2.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 ) A 对传染病及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4.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 ) A 传染病 B 疾病和健康状况 C 传染病和地方病 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6.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 ) 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7.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 ) A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B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D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四、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观察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简答题:

1.简述流行病学的任务? 2.简述流行病学用途?

3.简述流行病学有哪些特征?

4.简述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含?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流行病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

2.请阐述流行病学各研究方法间的关系及其各类研究方法的作用? 3.试述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B5.D 6.B 7.B

1

第二章 病因推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种因果联接方式,在探讨病因时,能够全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 )

A 单因单果 B 单因多果 C 多因单果 D 多因多果 2.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中( )是必须的

A 联系的合理性 B 联系的时间顺序 C 联系的恒定性 D 联系的可逆转性

3.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肺癌的发生危险(RR)也增加,由此支持吸烟导致肺癌的因果联系,这一推理运用的是 ( )

A 求同法 B 差异法 C 共变法 D 同异并用法

4.如发现非乙肝病毒感染者不发生肝癌,则支持乙肝病毒是发生肝癌的影响因素,这一推理运用的是 ( )

A 求同法 B 差异法 C 共变法 D 同异并用法

5.当怀疑的病因(暴露)减少或去除,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可进一步支持因果关联,这一种判断运用的标准是 ( )

A 关联的合理性 B 关联的恒定性 C 关联的合理性 D 关联的强度

6.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以下哪一条不为必须达到的 ( ) A 关联的强度 B 关联的时间顺序

C 终止效应 D 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

7.发达国家人均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发生率,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支持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之间的因果关联, 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定标准中的( )

A 关联的时间顺序 B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C 关联的可重复性 D 终止效应

8.幽门螺杆菌结合部位在胃窦细胞,它可随胃窦细胞进入十二脂肠引起炎症、削弱粘膜,使其易于遭

受酸的损伤,由此支持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批肠溃疡的发病原因,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断标准中的 ( )

A 关联的时间顺序 B 关联的强度 C 关联的可重复性 D 关联的合理性

9.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不同时间对本国人群作研究,均得出高盐饮食引起高血压,由此支持高盐饮食是

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一推理运用了判定标准中的 ( )

A 关联的特异性 B 关联的时间顺序 C 关联的可重复性 D 关联的合理性

10.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 ( ) A 生物因素 B 环境因素 C 化学因素 D 物理因素

11.下列哪项不是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 ( ) A 样本大小 B 时间顺序

C 联系的合理性 D 剂量反应关系

12.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下列哪一种组合 ( ) A 患者、家庭、社会 B 病因、宿主、环境

C 传染病、传播途径、易感者 D 理化、生物、社会因素 13.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A 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B 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 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D 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

14.因果关联是指 ( ) A 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

2

B 暴露—疾病分类资料存在相关 C 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的关联

D 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

15.生态学病同模型中所指的因素为 ( ) A 动同、宿主、环境 B 心理、生理、环境

C 生物、环境、卫生保健 D 生物、生理、社会

16.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 ) A 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 B 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

C 可预防因素和不可预防因素 D 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17.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A 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B 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C 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D 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18.以下关于充分病因的正确真实的陈述是 ( ) A 单个的充分病因不存在,而多个病因可以组合成充分病因 B 外围的远因不是充分的,但很接近疾病结局的病因是充分的 C 寻找充分病因有利于彻底预防或根除疾病 D 充分病因正是概率因果观要抛弃的观念

19.以下关于必要病因的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 B 传染病有必要病因(病原体),而非传染病没有必要病因 C 如果要预防疾病,一定需要去除必要病因 D 吸烟是肺癌的必要病因

20.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

A 直接病因 B 间接病因 C 充分病因 D 必要病因 21.病因研究的主要推理方法包括

A 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B 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 C 科学实验四法 D 猜测和求证方法

22.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 ) A 假设可能成立 B 假设必定成立

C 假设尚不能成立 D 假设本身难以推论

23.有对照(比较)组的研究,其共同的逻辑学基础是 ( ) A 求同法 B 差异法 C 同异并用法 D 共变法

24.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 ) A 偶然关联 B 继发关联

C 间接因果关联 D 直接因果关联

25.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 ( ) A 前因后果和终止效应 B 前因后果和关联的合理性

C 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 D 广义关联强度和前因后果 二、多项选择题:

1.病因的生态学模型包括

A 病因网络模型 B 流行病学三角 C 疾病因素模型 D 轮状模型 E 病因链

2.要判定为因果关联,统计学关联尚需确定 ( )

3

A 时间顺序 B 关联强度大小 C 无三大偏倚 D 有特异性 E 无随机误差

3.病因研究中能够成为病同必须达到的条件是 ( ) A 联系的合理性 B 联系的强度 C 联系的时间顺序 D 剂量反应关系 E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 四、填空题:

1.目前流行病学中探讨病因所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病因模型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2.因果联接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病因假设时,可遵循的逻辑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ill准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因研究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进行同果关系综合判断的进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1.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过程可分为哪几部分?

2.目前公认的病因判定标准有哪几条?运用于病因研究时如何评价其作用? 3.简述何谓病因网模型?

4.举例说明关联的强度,时间顺序,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分布一致性在病因判定的作用? 5.为什么说因果判断标准中关联的可重复性及关联的合理性是研究的外部评价? 七、论述题:

1.如何理解流行病学中病因的概念?有什么实践?请举例说明? 2.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3.为什么说病因研究中,不真的是要寻找必要病因和充分病因?

4.假设演绎论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5.试对常见的7条病因判定标准做理解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B 5.C 6.D 7.B 8.D 9.C 10.B 11.A 12.B 13.C 14.D 15.A 16.D 17.B 18.D 19.A 20.B 21.B 22.A 23.C 24.B 25.D

第三章 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暴露来精确测量发病机率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 )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感染率 D 发病密度

2.测量人群中某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时,所用指标为 ( )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感染率 D 续发率

3.小范围、短时间内相同病例数的突然增多现象,可能是 ( ) A 散发 B 爆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4.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 ( ) A 散发 B 爆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5.下列影响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的因素中哪一项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相对来说最强

4

A 年龄 B 性别 C 职业 D 民族或种族

6.某地为了解人群高血压发病情况拟进行一次普查,说明调查结果可统计

( )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患病率 D 累积发病率

7.某地连续三年统计肝癌死亡率进行比较,以判断发病趋势下列哪一种计算较合理 ( )

A 各年粗死亡率比较 B 各年年龄标化死亡率比较 C 各年性别标化死亡率比较 D 各年病死率比较

8.某地痢疾发病近年来持续在较高水平,这种表现为 ( ) A 统计地方性 B 自然地方性 C 自然疫源性 D 非地方性表现

9.拟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情况,应选用以下那一个测量指标 ( )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患病率 D 期间患病率

10.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 ) 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 诊断标准的变化

11.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 ) A 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 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 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 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12.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 ) A 罹患率 B 发病专率 C 发病率 D 时点患病率 13.疾病分布是指

A 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C 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 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14.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 ) A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D 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15.发病率指标来自 ( ) A 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 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 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16.患病率指标来自

A 现况调查资料 B 门诊病例资料

C 住院病例资料 D 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18.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 ( )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18.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19.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人,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 )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感染率 D 期间患病率

四、填空题

1.影响患病率的两个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疾病在年龄方面分布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常用的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

4.常见的疾病的时间分布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传染病产生长期变异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移民流行病学通过对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区分__________或__________对疾病产生作用的大小。

7.流行病学中常常说到的疾病的三间分布指__________分布、__________分布和__________分布。 8.不同民族疾病分布不同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死亡率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六、简答题

1.简述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何在?

2.疾病分布存在年龄差别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4.简述疾病周期性分布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5.简述疾病季节性分布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6.简述疾病的长期变异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7.如何判断某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疾病? 8.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是什么? 七、论述题

1.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2.发病率与患病率间有何关系,又有可不同?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八、计算题:

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87年共有60人死于结核,请计算该县的总死亡率、结核发病率及患病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A 6.C 7.B 8.A 9.A 10.B 11.C 12.C 13.B 14.D 15.C 16.A 17.D 18.B 19.B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 ( ) A 前瞻性调查 B 抽样调查 C 爆发调查 D 回顾性调查

2.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 ( ) A 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B 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 C 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D 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

3.某乡5000户约2万人,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 )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简单抽样

4.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 ( ) A 单纯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5.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是 ( )

6

A 观察法 B 临床试验法 C 病例询问法 D 干预试验法

6.现患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 ( ) A 患病率 B 发病率

C 死亡率 D 二代发病率

7.关于暴露时间的推算,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 ( )

A 同源爆发暴露时间的推算,可从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常见潜伏期。 B 同源爆发暴露时间的推算,可以从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 C 同源爆发暴露时间的推算,可从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

D 同源爆发暴露时间的推算,可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从最后一个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这两点之间的时间即为暴露时间。 六、简答题:

1.现况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2.现况研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比较?

4.为保证现况调查的质量,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5.绘制一食物中毒爆发的流行曲线,从中能说明什么? 6.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有什么不同? 七、论述题:

1.要掌握某一人群糖尿病的基本情况,请问应作什么调查?分析什么指标? 2.现况研究的结果能否获得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为什么? 3.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中爆发时,应通过哪些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去提出和检验病因假设?写出各种方法的简要设计过程?

4.一所学校出现了食源性疾病的爆发,现派你去现场调查并处理疫情,请问你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A 6.A 7.B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 ) A 估计对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时,很少或没有偏倚 B 在选择出暴露因素后,可研究多种疾病的结局 C 有可能确立病的真实发病率 D 可用于研究少见病的病因

2.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 ( ) A 该因素和疾病可能无联系 B 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 C 该差异可能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D 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

3.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的可疑因素作用的主要缺点是: ( )

A 花费昂贵,历时较长

B 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 C 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 D 较难获得对照

7

4.研究者欲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作研究,选择了100名患此病的婴儿,并同时在同一所医院选择了100名未患此病的新生儿,然后查阅婴儿母亲的妇科和分娩记录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的各种暴露因素,该研究属何种类型的研究? ( ) A 现况调查 B 病例对照研究 C 队列研究 D 临床试验研究

5.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500个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人,而500个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人,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 ( ) A 80% B 40% C 20% D 无法计算

2

6.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是: ( )

A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B 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C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D 对照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7.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M配比,但M的取值一般: ( )

A <2 B <3 C <4 D <5

8.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 ( ) A 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

B 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 C 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 D 从病人的亲属,同事中选对照

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要求是: ( ) A 未患病的人

B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

C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的疾病,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人 D 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 ( ) A 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病的人,对照组应选择未患某病的人 B 病例组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病的人 C 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病的人

D 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

11.混杂因素是指: ( ) A 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 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 C 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 D 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

1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 ( ) A 信息偏倚 B 选择偏倚 C 观察偏倚 D 混杂偏倚

13.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 分析性研究属于流行病学实验

B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包括数学模型和普查

C 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研究时间顺序一致

14.分析性研究中,暴露的确切含义是: ( ) A 指一个发病因素 B 指多个危险因素

C 指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

因子的影响

D 指接触了危险因素

15.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最好选择: ( ) A 旧病例 B 可疑病例

8

C 新发病例 D 死亡病例

1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 ( ) A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B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

C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D 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17.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比例最常用: ( ) A 1:1 B 1:2 C 1:3 D 1:4

1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主要目的是: ( ) A 提高统计效率,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B 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相同的样本量 C 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一致的研究因素 D 便于选择对照组

1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 ( ) A 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

B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 C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D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

20.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 ) A 匹配 B 标准化 C 随机化原则 D 分层分析

21.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若从全部目标人群中选择病例,则下列哪项特点是错误的? ( ) A 较难进行

B 要求该人群有完善的疾病登记 C 选择偏倚较小

D 其结论推及该人群的可信程度较低

2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 ( ) 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

B 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 C 要求研究的变量的性质

D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及把握度

23.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选择的条件哪条是错误的? ( ) A 对照应与病例来源于同一人群 B 对照应未患所研究的疾病

C 对照应在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方面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人 D 对照除未患所研究的病以外,其他一切特征都与病例相似

24.与前瞻性调查比较,回顾性调查缺点是: ( ) A 确定可疑因素的出现或不出现可能有偏倚 B 确定疾病结果的出现或不出现可能有偏倚 C 对获得对照有很大困难

D 对保证病例和对照可比性有很大困难

25.调查100例肝癌病人,100例肺癌病人,100例健康人,检查HbsAg分析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这种调查是: ( )

A 感染率调查 B 病例对照研究 C 队列研究 D 历史前瞻性研究

26.病例对照研究成组资料分析常用指标有: ( ) A X2,AR,AR% B X2,OR,OR 95%可信限 C RR,OR,OR 95%可信限 D X2,PAR,AR%

27.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易发生的偏倚有: ( ) A 回忆偏倚 B 选择偏倚 C 失访偏倚 D 混杂偏倚

28.下列哪种研究,最适宜少见病的病因分析: ( )

9

A 现况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队列研究 D 实验性研究 三、填空题

1.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通过分析两组人群中___________的差别,来推断___________作为疾病的病因可能性。

3.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是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

4.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大小的四个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8.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依据___________分组,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依据___________分组。 9.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来研究疾病与这些(个)因素的关系。

六、简答题:

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2.简要说明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及选择来源?

3.1:1配对资料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步骤与成组资料的分析步骤有什么区别? 4.以吸烟与肺癌的病因关系为例简要写出病例对照研究的分析步骤? 5.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哪几种? 6.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七、论述题:

1.拟在人群中探索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应选择何种方法研究?研究对象如何选择?联系强度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2.选择200例糖尿病人,另选200例不患糖尿病的人,研究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这种设计属何种研究?能否获得暴露与疾病间的因果关系?

3.对100名肝癌病人和100名不患肝癌的人进行比较发现,肝癌病人中有较高比例的HBsAg携带率(P<0.05)能否就此证实HbsAg与肝癌的因果关系? 八、计算题:

1.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得到如下资料:

暴露 非暴露 合计

病例 18 10 28

对照 9 20 29

合计 27 30 57

计算OR值。

1. 在一项200名病例与200名对照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160名病例与50名对照具有暴露史,

其中病例和对照均有暴露史的对子为30对,据此计算OR值。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B 5.D 6.C 7.C 8.B 9.C 10.D 11.B 12.B 13.C 14.C 15.C 16.A 17.A 18.A 19.B 20.D 21.D 22.C 23.D 24.A

10

25.B 26.B 27.A 28.B

队列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不同点是 ( ) A 研究对象分两组 B 有对照

C 属于前瞻性研究 D 有干预措施

2.队列研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易出现的偏倚 ( ) A 回忆偏倚 B 混杂偏倚 C 选择偏倚 D 失访偏倚

3.队列研究的结果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可靠,其主要是因为 ( ) A 时间顺序合理 B 时间顺序不合理

C 研究对象选择代表性好 D 研究对象选择不合理

4.当队列是一动态人群时,计算发病频率的指标是 ( ) A 累计发病率 B 发病率 C 续发率 D 发病密度

5.队列研究的样本组成 ( ) A 病例组与对照组 B 实验组与非实验组 C 暴露与非暴露组 D 无病个体随机分组

6.下列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 ( ) A 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联系和相关程度,可计算发病率 B 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

C 结果可靠,多用于罕见病

D 前瞻性调查每次只能调查一个或一组因素

7.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 ( ) A 在前瞻性调查中,暴露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度 B 在回顾性调查中,病例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度 C 在前瞻性调查中,被观察人数×被观察时间之积是人年数 D 人群特异危险度常用于卫生宣传工作

8.在检验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联系时,下列哪种观察方法最有效 ( ) A 现患调查 B 生态学研究 C 前瞻性队列研究 D 抽样调查

9.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最明显的优点是 ( ) A 用于探讨疾病的发病因素

B 疾病与病因的时间顺序关系明确,利于判断因果联系 C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 设立对照组

10.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 ) A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 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 较直接地验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 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11.一项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48.0/10万,不吸烟者为25.4/10万,其相对危险度为: ( )

A 1.89 B 22.6/10万 C 48.0 D 0.0048

12. 一项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48.0/10万,不吸烟者为25.4/10万,其归因危险度为 ( )

A 22.6/10万 B 1.89 C 48.0 D 0.0048

13. 一项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48.0/10万,不吸

11

烟者为25.4/10万,其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 ( )

A 52.92% B 47.08% C 88.98% D 43.04%

14.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宜选用 ( ) A 相对危险度 B 绝对危险度

C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D 人群归因危险度

15.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应由下列哪种人员组成 ( ) A 患该病的人 B 未患该病的人

C 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 D 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16.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测量指标可借助于 ( ) A 潜伏期 B 传染期

C 相对危险度 D 整个人群的发病率

17.衡量病因危害强度的指标为 ( ) A r B X2 C P D RR 18.在队列研究中

A 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 不能计算归因危险度 C 只能计算比值比

D 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归因危险度

19.相对危险度是 ( ) A 暴露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发病率

B 暴露组的发病率(死亡率)除以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死亡率) C 暴露组的死亡率加非暴露组的死亡率

D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减去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

20.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 ) A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B 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 C 多用于少见病

D 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 三、填空题

1.队列研究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对照在___________研究中常用,其设置对照的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队列研究中决定样本大小的因素有 、 、 、 。

4.队列研究中随访的目的是 、 、 。

5.队列研究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要计算 、 两个频率指标。 6.在队列研究中衡量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有_______ 、 、 、 。

7.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 、 。

8.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由_____________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可在以下三种人群中去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况研究的结果常用_____________指标来比较和衡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而队列研究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

11.队列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对病因假设起肯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

12.在对疾病病因的研究过程中描述性研究用于_____________,病例对照研究用于_____________,队列研究用于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1.如何在队列研究中想办法去减少失访偏倚? 2.队列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简要说明队列研究的分析步骤? 4.队列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12

5.队列研究中反映病因学联系的指标有哪些? 6.队列研究的主要偏倚是什么?应如何控制? 7.队列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七、论述题:

1.比较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各自的方法和特点。 2.一项饮酒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要建立病因假设应用什么方法?验证病因应用什么方法?各方法的研究对象应如何选择?

3.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衡量因素与疾病联系程度的指标方面有何不同? 4.研究石棉粉尘与肺癌之间的关系,选择接触石棉粉尘的职业人群及一般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随20~30年,这种研究设计属流行病学何种方法?随访结果可计算哪些频率指标?

5.一项接触二硫化碳与心肌梗塞关系的研究,暴露组发病率为7.29%,非暴露组为2.04%,X2=9.5,P<0.01,RR=3.6,可基本肯定二硫化碳与心肌梗塞间的因果关系吗?为什么?这是何种类型的研究? 八、计算题:

1.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后进行的射线剂量与白血病关系的队列研究结果见下表,据此计算暴露组发生白血病的相对危险性,发病密度,归因危险度。 照射剂量(rads)

< 5 < 5

暴露人数 62515 20790

人年数 915000 306500

白血病病例数

27 61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D 5.C 6.C 7.B 8.C 9.B 10.C 11.A 12.A 13.B 14.D 15.B 16.C 17.D 18.D 19.B 20.C

第六章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流行病学实验中实验对象分组应是 ( ) A 根据实验者需要随意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B 根据被实验者意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C 实验对象被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概率相等

D 实验对象被分为实验组的概率应大于分为对照组的概率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所使用的单盲法是为了避免以下哪一种因素对判断结果的影响 ( )

A 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B 被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C 研究者及被观察者双方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 资料分析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 ) A 设立对照的原则 B 随机化的原则 C 重复测量的原则 D 盲的原则

4.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 A 观察性试验 B 社区试验 C 现场试验 D 临床试验

5.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 ) A 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 B 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13

C 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 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6.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 ) A 安全性 B 种后反应率 C 临床表现 D 保护率

7.下列哪项属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 ( ) A 筛查早期患者 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 探讨病因的线索 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重的优点是 ( ) A 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B 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 C 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 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

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 ) A 设计严格、实施困难、随访观察花费太大

B 盲法不易实施、随访时间长、研究人群依从性差 C 有随机分组很难控制偏倚 D 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

1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 ) A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 B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C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

D 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

11.与观察性研究相比较,实验性研究最基本的特点是 ( ) A 有可重复性 B 有人为干预措施 C 是前瞻性研究 D 可行性较好

12.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 ) A 在动物群中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B 同一总体实验人群,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C 同一总体中的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D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有干预措施

13.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 观察指标不同 B 目标人群不同 C 入选标准不同 D 干预措施不同

1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 ( ) A 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 B 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 C 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 D 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

15.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 A 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 B 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

C 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 D 其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还不如分析性研究方法

16.应用双盲法时行临床试验可以减少 ( ) A 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 入院率偏倚 D 混杂偏倚

17.随机选择5所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随访3年结果表明85%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生该病,由此可以认为 ( )

A 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仍有15%儿童生病 B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可保护85%儿童生病 C 不能下结论,因为3年观察时间不够 D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18.现有新型流感疫苗,为了评价其免疫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 )

14

A 抗体水平高的人群 B 交通不发达的山区人群 C 预测发病率低的人群 D 预测发病率高的人群 三、名词解释:

1.单盲法: 2.双盲法: 3.不依从: 4.安慰剂:

5.流行病学实验: 6.临床实验: 7.安慰剂效应: 8.保护率: 9.效果指数: 10.现场实验: 11.社区实验: 四、填空题:

1.流行病学实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临床试验按接受处理或成为对照的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3.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临床试验设立内部对照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六、简答题:

1.简述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2.简述实验流行病学选择实验对象的主要原则? 3.简述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 4.简述临床试验设立对照的意义? 七、论述题:

1.试述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 2.试述流行病学实验设计原则?

3.试设计流行病学试验,评价某疫苗的预防效果?

4.试设计流行病学试验,评价某地饮水加氟预防龋的效果? 5.试设计流行病学试验,评价某种新药的疗效? 八、计算题:

为评价流感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见下表:

组别 接种组 对照组

接种人数 500 500

病例数 20 100

试计算保护率及效果指数?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A 5.C 6.D 7.D 8.B 9.C 10.C 11.B 12.B 13.D 14.B 15.D 16.B 17.D 18.D

第七章 偏倚及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在病例对照研究与现况研究中均为常见的偏倚是 ( ) A 选择偏倚 B 排除偏倚 C 信息偏倚 D 混杂偏倚

15

2.职业性疾病研究中的健康工人效应是由 ( ) A 排除偏倚 B 选择偏倚 C 易感性偏倚 D 测量偏倚

3.高血压病人在确诊,自行改善高盐饮食的习惯,若选择这样的人群为病例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摄盐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出现( ) A 伯克森偏倚 B 奈曼偏倚

C 易感性偏倚 D 检出症候偏倚

4.病例对照组研究中,若研究者对病例组调查和询问的态度认真,而对对照组漫不经心地调查询问以致错误结论,其中可能发生的偏倚是 ( ) A 奈曼偏倚 B 伯克森偏倚 C 暴露怀疑偏倚 D 易感性偏倚

5.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层分析,用于解决 ( ) A 选择偏倚 B 信息偏倚 C 混杂偏倚 D 失访偏倚

6.队列研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易出现的偏倚是 ( ) A 回忆偏倚 B 混杂偏倚 C 选择偏倚 D 失访偏倚

7.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易导致的偏倚种类为 ( )

A 伯克森偏倚 B 检出偏倚 C 报告偏倚 D 测量偏倚

8.当研究对象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关系(如隐私问题)时,为研究者提供虚假的信息,造成的偏倚为 ( )

A 回忆偏倚 B 报告偏倚

C 测量偏倚 D 暴露怀疑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中,用于研究的一般是现患病人,由此可能产生的偏倚是( ) A 伯克森偏倚 B 奈曼偏倚

C 易感偏倚 D 检出症候偏倚

10.在一项接触粉尘与慢呼吸道疾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不考虑吸烟的影响,其OR=1,如果考虑吸烟对该关系的影响,进行分层析,其OR=2.03,吸烟对于接触粉尘与慢性呼吸道疾病关系的混杂偏倚为 ( )

A 0.507 B -0.507 C 1.03 D -1.03

11.在一项近期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中,已知年龄的混杂偏倚值是-0.577,该偏倚是 ( )

A 正混杂偏倚 B 负混杂偏倚

C 因为该值太小,尚不能说存在混杂偏倚

D 该值的大小只能说明混杂的程度,不能说明混杂的方向

12.在研究近期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时,因为怀疑年龄是可能的混杂因素,因此只选择35~45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是

( )

A 限制 B 匹配

C 随机化抽样 D 盲法收集资料

13.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产生的偏倚为 (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测量偏倚 C 暴露怀疑偏倚 D 易感性偏倚

14.回忆偏倚与报告偏倚的区别在于 ( )

A 回忆偏倚是由于调查的事件发生率较低,未留下深刻的印象,研究对象不能很好的回忆起来,而

报考偏倚是因为调查事件发生很久,记忆不清,没有报告 ( )

B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最常见 C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干预研究中最常见

16

D 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15.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

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检出偏倚 C 测量偏倚 D 混杂偏倚

16.奈曼偏倚是指 (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入院率偏倚

C 测量偏倚 D 现患病例一新例偏倚 四、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般将偏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混杂因素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简答题:

1.如何判断某因素是混杂因素?如何判断该混杂因素起到混杂作用?

2.如何控制偏倚?如何控制选择偏倚?如何控制信息偏倚?如何控制混杂偏倚? 3.试举例说明无应答偏倚及其处理方法? 4.如何对混杂偏倚进行测量? 5.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C 6.D 7.A 8.B 9.B 10.B 11.B 12.A 13.B 14.D 15.B 16.D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 )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传染期 D 恢复期

2.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 A 所携带病原体的型别、毒力 B 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C 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D 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

3.有季节性升高,并以儿童多见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 ( ) A 空气 B 水 C 食物 D 接触

4.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称 ( ) A 传播机制 B 传染过程 C 流行过程 D 感染过程

5.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的传染病是 ( ) A 艾滋病 B 麻疹 C 狂犬病 D 白喉

6.病原体进入机体,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 ( ) A 传播过程 B 流行过程 C 传染过程 D 隔离期

7.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 ) A 恢复期 B 临床症状期 C 恢复期 D 亚临床期

8.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 ( ) A 传播过程 B 传播机制 C 传染过程 D 传播途径

17

9.临床症状较轻,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传播媒介为 ( ) A 空气 B 水 C 食物 D 接触

10.传染源是指 ( ) A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C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1.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 ) A 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 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

C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里产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D 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的疾病

1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 ) A 疫点 B 疫区 C 疫源地 D 传染源

13.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 A 人群易感性增高,必须导致疾病流行 B 人群人口数增多,则人群易感性升高 C 人群易感性降低,则流行即可停止

D 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

14.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冰棒后感染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 (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传播媒介 D 以上都不是

15.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 ( ) A 空气传播 B 母婴传播 C 食物传播 D 疫水传播

16.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流行 ( ) A 人群免疫性降低 B 人群易感性升高 C 人群数量增加 D 人群易感性降低 三、填空题:

1.传染过程的感染谱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疫源地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可采取的紧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1.举例说明感染谱的表现形式?

2.何为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病原携带者的意义取决于哪些因素? 3.何为潜伏期?潜伏期有何流行病学意义? 七、论述题:

1.试述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 2.试述传染源的防疫措施?

3.从疫源地角度来说明流行过程的发生与终止? 4.试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5.试述“三环节”和“两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6.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防疫工作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A 5.C 6.C 7.B 8.D 9.B 10.D 11.C 12.C

18

13.D 14.C 15.B 16.D 9.×

第九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医学模式是 ( ) A 生物医学模式 B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C 基因工程模式 D 生物—心理—行为医学模式

2.所谓一级预防是指 ( ) A 早期发现 B 临床预防

C 病因预防 D “三早”预防

3.二级预防的核心是 A 早期发现 B 早期诊断 C 早期治疗 D 早期隔离

4.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一级预防 A 定期复查 B 预防接种 C 消除病因 D 保护环境

5.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二级预防中三早为 A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B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 C 早发现、早报告、早康复 D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下列哪一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内容 A 健康教育 B 疾病预防 C 康复 D 心理咨询

7.对症治疗应属于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 三级预防 D 预防无效后的治疗

8.PHC是指 A 扩大计划免疫 B 初级卫生保健

C 全球卫生策略 D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9.下列措施中哪个属于一级预防 A 健康检查 B 遗传咨询 C 产前检查 D 筛检

10.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理论性研究 D 包括以上三种

11.下列疾病中适宜开展二级预防的是 A 麻疹 B 色盲 C 心肌梗死 D 肺结核

12.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 产前检查 B 婚前检查 C 保健服务 D 对症治疗

13.下列措施中属于三级预防的是 A 早期治疗 B 体育锻炼 C 心理康复 D 戒烟限酒

14.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A 描述疾病分布 B 检验病因假设 C 预防疾病流行 D 评价防疫措施

15.下列哪项不是疾病监测的特点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属于纵向研究

B 信息反馈纵向进行 C 反映疾病动态变化

D 包括常规报告和哨点报告系统

16.不属于我国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是 ( )A 艾滋病 B 鼠疫 C 霍乱 D 黄热病

17.对于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 ( )A 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B 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C 立即报告

D 24小时以内报告

18.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 留验 B 医学观察 C 应急接种 D 隔离

19.不属于对易感者采取的措施是 ( ) A 医学观察 B 免疫预防 C 药物预防 D 个人防护

20.WHO提提出的EPI指的是 ( ) A 初级卫生保健 B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C 扩大免疫规划 D 全程免疫规划

21.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传染病是 ( ) A 麻诊 B 伤寒 C 水痘 D 流感

22.消毒是消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 ( ) A 细菌 B 消毒 C 致病微生物 D 病原体

23.医学观察和留验的期限依据是 ( ) A 传染期 B 潜伏期 C 带菌期 D 排菌期

24.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否则可提请公安部门协助强制隔离治疗的病有 ( )

A 一种 B 二种 C 三种 D 四种

25.所谓的“四苗防六病”中的四苗是 ( ) A 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 B 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

C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D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 ( ) A 3类23种 B 2类32种 C 3类35种 D 2类35种

27.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 ) A 提高人群易感性 B 降低人群易感性 C 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D 以上都不是

28.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 ) A 伤寒菌苗 B 破伤风抗毒素 C 白喉类毒素 D 卡介苗 三、填空题:

1.我国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监测系统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级预防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级预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人作为传染源时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传染源接触者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EPI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8.我国儿童计划免疫预防的病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现行检疫传染病及其检疫期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1.何为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是什么? 2.试述双向策略及其意义?

3.何为疾病监测?举例说明在疾病预防上意义何在? 4.简述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5.简述我国现行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6.当疫情发生时,对传染病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七、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一级预防如何实施以及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6.D 7.C 8.B 9.B 10.A 11.D 12.A 13.C 14.B 15.B 16.A 17.B 18.A 19.A 20.C 21.B 22.C 23.B 24.D 25.D 26.C 27.B 28.B

第十章 医院感染

一、单项选择题:

1.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 ( ) A 病人和家属 B 病人和医生 C 病人和医院职工 D 医生和护士

2.近年来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是 ( )

+-A G B G C 真菌 D 衣原体

3.目前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是 ( ) A 3% B 12% C 10% D 30%

4.在我国医院感染主要是 ( ) A 内源性感染 B 外源性感染 C 交叉感染 D 医源性感染

5.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 ) A 空气传播 B 经水传播 C 食物传播 D 接触传播

6.对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确定为医院感染后,发生在入院后的时间为( ) A 12小时后 B、24小时后 C 36小时后 D、48小时后

7.在我国医院设置的医院感染职能部门是 ( ) A 护理部 B 预防保健科 C 医务科 D 感染科

8.一般要求医院感染的漏报率不应超过 ( ) A 5% B 10% C 20% D 30%

9.从病种上讲医院感染最高的是 ( ) A 恶性肿瘤 B 传染病 C 血液疾病 D 外科疾病 三、填空题:

1.医院感染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医源性传播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3.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医院感染时需积极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六、简答题:

1.简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常规工作有哪些? 2.简要说明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七、论述题:

1.试述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的综合预防与控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B 5.D 6.D 7.B 8.C 9.A

第十一章 临床流行病学

一、单选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DME”是指: ( ) A 测量 干预 评价 B 设计 干预 测量 C 干预 设计 评价 D 设计 测量 评价

2.下列哪项不是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 ) A 灵敏度 B 特异度 C 符合率 D 相对危险度

3.某项检验指标高滴度与某病有联系时,将诊断标准降低一个稀释度则很可能导致: ( )

A 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增加 B 灵敏度减小而特异度增加 C 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减小 D 特异度减小而灵敏度增加

4.一项乳腺癌筛检试验,活检证实患有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检查结果

患乳腺癌组织中有900名得出阳性结果,未患乳腺癌组中有100名阳性,该实验的灵敏度是: ( )

A 90% B 10% C 25% D 30% 5.应用一种筛选乳腺癌的试验,检查经活检证实有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检查结果患乳腺癌组中有900名得出阳性结果,未患乳腺癌组中有100名阳性,该筛选试验的阴性预测值是: ( )

A 90% B 10% C 12% D 30%

6.对某一疾病进行筛检时,经筛检出的病例有较长的临床前期,这些病例的生存期可能较长。为此,用这类病例来研究疾病的存活期时可能引起: ( )

A 病程长短偏倚 B 领先时间偏倚 C 信息偏倚 D 混杂偏倚

7.某一特定的筛检试验,当用于患病率较高的人群时,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

A 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升高 B 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降低 C 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 D 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降低

8.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 ( ) A 串联使用 B 并联使用

C 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9.假定某一筛选计划检查了1000人,又假定某病的流行率为4%,该筛选试验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0%则筛选出来的阳性人数是 ( )

22

A 228人 B 392人 C 772人 D 192人

10.假定某一筛选试验检查了1000人,又假定某病的流行率为4%,该筛选试验的灵敏度是90%,比特异度为80%则筛选出来的阴性者中非病人数是 ( )

A 40人 B 382人 C 193人 D 768人 、填空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临床依从性用间接法监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进行。

3.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_________;由医院内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大到___________。

4.诊断指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诊断试验的评价一般包括对诊断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评价。 6.影响一种诊断方法可靠的主要因素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疾病预后的判断,其偏倚常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循证医学的四个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循证医学常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

1.简述循证医学的优缺点?

2.简述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有哪些? 3.简述影响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 七、论述题

1.什么是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其对临床医学有何意义? 2.举例说明循证医学的实践意义?

3.要掌握某一人群冠心病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设计调查?分析什么指标? 八、计算题

1.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患者作检查,结果为:

分级踏旋器 运动后心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75%狭窄为异常)

+ — 合计 55 7 49 84 10 91

62

133 195

据此,该试验的特异度,灵敏度,漏诊率(假阴性率),误诊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D 3.D 4.A 5.A 6.B 7.B 8.B 9.A 10.D 06级期考简答题:

1、地方病的判断标准?

2、队列研究的原理?(也是是定义) 3、循证医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4、经水传播的传染病的特征? 5、病历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6、潜伏期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