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人教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练习: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下载本文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马克思曾这样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 C.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 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

2.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材料表明( )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 B.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发生变化 D.西方学者逐渐认同社会主义

3.(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C.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4.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后取消了常备军和国家官吏。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社会公仆和勤务员,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这体现了( )

A.廉洁政府的政治理念 C.公社的社会主义性质

B.一切为工人服务的宗旨 D.民主原则在公社的践行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 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6.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据图可知,该时期( )

A.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 B.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英国 C.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 D.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7.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材料表明恩格斯( )

A.强调采取城市斗争的重要性 B.已预感一触即发的斗争形势 C.坚持暴力反抗手段的必要性 D.看到工业革命后的阶级变化

8.圣西门将社会中的人群分为“劳动者”和“游手好闲者”,其中“劳动者”包括农民、存在雇佣关系的工人和工厂主、商业阶层以及银行家等,“游手好闲者”包括封建贵族、君主等。这表明圣西门( )

A.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将革命的对象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主要从经济意义上划分阶层 D.深刻认识工业革命中的阶级对立

9.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 B.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10.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该项调查结果表明( )

A.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 B.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C.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D.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缓解

11.下表是1820年至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棉布(100万码) 欧洲(除土耳其) 土耳其 美洲(除美国) 美国 英属印度 其他各国 1820年 127.7 9.5 56.0 23.8 - 33.9 1840年 200.4 74.6 278.6 32.1 11 59.8 1860年 200.5 357.8 527.1 226.8 825.1 538.9 1880年 365.1 588.6 651.6 77.9 1 813.4 999.7 A.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 B.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 D.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近代以来,人们不断追求理想社会,走在追梦的路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家庭,9岁时就当了学徒。1799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工厂进行改革试验,他想消灭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消除无产阶级的贫

困状态。他从缩短工时入手,实行了一系列提高工人福利的改革,为工人开办托儿所、幼儿园和模范小学,并建立了专门商店,廉价供应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此外,工厂还废除了惩罚,代之以教育规劝。1824年,欧文又到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即他追求的“理想国”,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

——摘编自[英]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

第一卷》和《欧文文集》

材料二 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是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党的决策人物之一。南京政府成立后张謇任实业总长,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895年,张之洞授意张謇在通海一带创办纱厂。“大生”取自《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大生”二字也寄托了他的理想:服务社会,造福民生。1926年,张謇去世时给南通留下的是一个拥有50多家企业、2 400多万两白银、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还有由400多所各类学校、场馆组成的教育文化体系,以及一套完整的水利、交通、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和一系列公益慈善事业,缔造了一个近代南通模式的“理想国”。

——摘编自章开沉《张謇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社会理想实验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人社会理想实验特点的共同之处。(3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18~19世纪中期 主要类型 工农业国际分工 概况 形成了以宗主国为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农业国为附庸 重化工业制成品和农矿初级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 工业内部的国际分工 产品生产在西方与亚非拉之间的国际分工 跨国公司内部生产与协作 20世纪4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协作 现代化产品结构复杂,技术精密,相关国家或企业部门根据自身技术特长进行国际合作与生产 ——摘编自罗绍彦《清华大学学报·论国际分工》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国际分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