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 下载本文

第六章 中医护理( 60 分)护理

评价指标 6.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6.1.1制定落实《指南》的计划与具体措施(可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22分) 体现在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 6.1.2明确护理管理部门的中医护理管理职能和管理人员职责。 评价方法 评分细则 分值 3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1项措施无相关计划和措施,不得分;措施未落的落实情况。 查阅相关资料。 实,每项扣1分。 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不明确,扣1分;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职责不明确,每人扣0.5 分。 2 6.1.3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达到0.4:1的要求。 6.1.4制定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体现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定期考核,措施到位。 实地考查,并抽查近3个月护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理人员排班表。 数的比例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 查阅培训计划及中级、初级护无计划或计划中未体现中医药内容,不士技术档案各2份。 得分;计划未落实或原始资料记录不全面,每份技术档案扣0.5分;培训内容与学时不符合要求,每份技术档案扣0.5分。 4 ★6.1.5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 6.1.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抽查2个科室,查阅相关资料医院未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得分;并实地考查。 查阅上年度相关资料。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少于2项,每科扣1 分。 未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不得分;记录不完整,扣1分。 3 4 6.1.7建立护理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支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并定期(至少每年1次)召开会议。 6.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17分) 6.2.2积极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包括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6.2.1制定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实施。 查阅相关资料。 无会议记录,不得分;协调机制落实不到位,扣1分。 3 现场抽查2个病区的相关资料。 并实地考查,每个病区访谈1名患者。 中医护理常规少于2个,每个病区扣3分;未组织实施,每个病种扣1分。 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扣3分。 未体现辨证施护内容,每份记录扣2 分。 护士长未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扣3.5分,护士未掌握,扣2.5分;掌握不全面,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0.5分,最多扣2分)。 6 抽查1个病区,查阅相关资料未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不得分;未7 6.2.3在入院评估等资料中,体现辨证施护内容。 6.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21分) 6.3.2护士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6.3.1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抽查2份相关记录,并实地考查。 现场考核2名护士(含1名护士长)。 4 6 按照护理操作百分制打分表进行打分,每项操作得分≥85但<90分,每人扣1分;≥80但<85分,每人扣3 分;<80分,每人扣5分。 9 6.3.3护士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现场考核2名护士。 护士不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不得分;内容不完整,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 0.5分,最多扣2分。) 6

第二章 患者安全(30分)

评价指标 2.1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11分)护理部 评价方法 评分细则 未制定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不得分;病历信息不准确,每份病历扣0.6分。 无查对制度,或未使用两项项目核对患者身份,不得分。 4 3 分值 2.1.1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查阅相关资料,随机抽查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审前1年至少两个科室归档历号等)管理。 ★2.1.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如姓名、年龄、病历号、床号等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1.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两组ICU、产房、新生儿科(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落实情况。 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2.2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2.2.1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6分)无 2.2.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与工作流程。 查阅相关资料,抽查5份三步安全核查记录,并现场考查。 查阅相关资料,访谈2名不同科室的手术医生。 未制定手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或未执行手术安全核查,不得分;记录不完整,每份扣1分。 未制定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或无规范、统一的标记或无规定,不得分;医生不了解相关制度和流程,每人扣3 3 无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无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或无交接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整,每项扣1分。 未使用“腕带”,每人扣1分。 1 3 病历5份。 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或医嘱开具与执行、发药、手术等)。 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模拟两种以上诊疗行为(如2.1.4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 抽查2名患者(ICU、新生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制度,制度中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2.3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8分)医务科 2.3.1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查阅相关资料,并访谈医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2.3.2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臵并记录。 2.3.3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和工作流程。 2.4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5分)护理部

2.4.1制定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和工作流程。 2.4.2制定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访谈2名护士。 抽查5项“危急值”处理记录,并现场追踪考查。 0.5分。 无制度与工作流程,或无医院“危急度和工作流程,不知晓项目及内容,每人扣1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危急值”处理记录不符合要求,每项扣0.5分。 3 3 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师、护士、医技人员各1人。 值”项目表,不得分;不熟悉相关制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无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得分;不熟悉现场访谈2名医师。 查阅相关资料。 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每人扣1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无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及工作流程,不得分。 无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不得分;不了解诊疗及护理规范,每人扣1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2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