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沟通,通联彼此,消融隔阂,合作共赢……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

语 文Ⅱ(附加题)

一、名著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22.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

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担任裁判。 B.《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

玉质,终陷淖泥中”中暗示了妙玉的悲惨命运。 C.《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

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 D.(红楼梦》“玫瑰露失窃”一事中,平儿没有将偷窃者彩云送交凤姐发落,而是自已承

担“罪名”,这体现了平儿心地的善良。

E. 《红楼梦》第九回中,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贾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子,薛宝钗劝贾

宝玉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

23.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里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

邢夫人认为这是打击王夫人、王熙风的一个良机,于是派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

B.夏金桂把薛蟠撵了出去以后,只剩下宝蟾和她住在一起。一天酒后,夏金桂和宝蟾

斗嘴,又哭又闹,竟厮打起来。薛姨妈忍禁不住,说了几句训斥的话,没想到夏金桂不仅还嘴顶撞,还把宝钗拉在里头浑说,薛姨妈被气病。

C.宝玉和贾兰参加科举考试,宝玉告别时说的话句句像在绝别。宝钗听得呆了,却又

不敢认真。科考出场后,宝玉就不见了。后来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宝钗与李纨听后,不胜欣喜。

D.黛玉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而错疑宝玉,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添误会。黛

玉气得伤感起来,哭了半夜。次日,适逢芒种节,祭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独自一人来到幽僻处的花冢葬花,作《葬花吟》。

E.贾宝玉成亲后疯傻加重,宝钗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于是和袭人

商量之后告诉宝玉林黛玉已经病死的消息,好让宝玉一痛决绝,神魂归一。

24.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妙玉认为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 “纵有千年铁门

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以她自称“槛内之人”。

B.贾赦将迎春许给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 “知道了” ;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

两次,贾赦不听;宝玉见邢夫人将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扫了兴。

C.尤三姐对贾珍、贾琏的嬉笑怒骂,断簪明誓,自刎明志,这些行为表现了她的刚烈

性格。她的自刎,同时还体现了其人格的尊严,暴露了贾府的罪恶。

9

D.第六回中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

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因为她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E.林黛玉表面上吟咏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五位古代美女,实际上是借此悲叹

自己的命运。宝钗为这五首诗命名《五美吟》,宝玉也赞五首诗 “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

25.下列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鲁迅先生把旧中国比作 “铁屋子” ,把反动统治者比作 “熟睡的人们” ,把用宣传的力

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到处境的险恶比作 “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

人” 。

B.《端午节》中方玄绰“五四”以后见到了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迷惘不解,于是觉得人一旦地位发生了变化,也就“差不多”了,这渐渐地成为他的处事哲学。

C.在《明天》中,鲁迅多次把单四嫂子称为 “粗笨”的女人,意在表达:在辛亥革命这个

狂风大沙的时代,唯有“粗笨”,才能生存下来,才能从荒漠中突围而出,找到新的道路。

D.《孔乙己》以辛辣着笔,以一种冷峻式的笔调,将社会和人心的冷酷薄情,表现得异

常深切。虽然本文的呐喊声气最弱,但作者的内心隐痛却是表现得最饱满。 E.《社戏》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

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

26.下列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呐喊》揭示“病态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文化,例如《故乡》揭露了封建传统观念、

生活习惯对人的支配,《风波》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控制和扭曲。

B.《药》中的茶客们是一帮游手好闲、麻木不仁而又空虚的小市民。他们对统治者恐惧、

讨好,低声下气;对革命者不理解、不同情,甚至仇视。他们是封建秩序自觉的维护者,又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C.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杨二嫂、单四嫂子、卫老婆子这样一群妇女,她们在生活

的挤压下变得灵魂暗淡、心灵扭曲,通过她们我们看到了当时世界的冰冷,人与人之间道德的缺失。

D.《故乡》通过一次回故乡的经历,描绘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落后、日益贫困的社

会现实,深刻揭示了农村危机背后的社会危机。

E.《呐喊》中《一件小事》、《鸭的喜剧》、《兔和猫》的风格、题材和集子中其它小说有

差别,但共同表达对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呼唤。

二、名著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27.《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

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这表现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4

分)

28.《红楼梦》中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正合着前日所看

《南华经》上,‘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此处宝玉“越发无趣”的起因是什么,此后他又如何自我排解这份心情?(4分)

10

29.《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拙失人心”中,贾母去世,凤姐仍

总理丧事,遭鸳鸯“我看这两天连一点头脑都没有”指责,贾母葬礼遭遇了怎样的困难?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什么?(4分)

30.阿 Q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但在现实中,他曾先后两次在无意间让赵太

爷为他破了例——晚上点起了灯。赵老太爷的两次破例,分别是因为什么事?有人说:这是阿 Q 无意间给赵太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打击”。请简要分析人们这么说的原因。(4分)

31.《狂人日记》第八则日记中塑造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形象,这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绝

大多数青年人的象征。请结合“我”在梦中与他争论的具体情节,概括这种人的突出特点。(4分)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D 2.(3分)A 3.(3分)C 4.(3分)D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C(茹:食)

6.(3分)B (“不能成为大丈夫”的说法是错误的,第三段结尾句“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

所为也,我则行之”说明“山林隐士”也是李愿所谓的“大丈夫”)

7. (4分)⑴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

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评分建议:一句1分;句意通顺即可。

(4分)⑵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 评分建议:一句1分;句意通顺即可。

8.(6分)第一种是“用力于当世者”:这种人取悦皇帝,,手握重权,飞扬跋扈,大讲排场,养

尊处优,生活荒淫;作者的态度是予以鄙弃。第二种是“不遇于时者”:他们远离名利,无拘无束,安闲自在,不求“有乐于身”,只求“无毁于其后”;作者的态度是充分肯定。第三种是不择手段的干谒者:这些人不择手段向上爬,在达官贵人面前奴颜婢膝,人格丧尽;作者的态度是不齿厌弃。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1

9.(6分)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1分)颔联把笔触转向

庭院,引出“客至”; (1分)颈联重笔浓墨,着意描画延客的情景;(2分)尾联请邻翁共饮的细节把延客的气氛推向高潮。(2分)

10.(5分)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1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两句虚写客至,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2分)“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两句实写客至,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8分)⑴泣涕涟涟 ⑵臣事君以忠 ⑶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⑷夕揽洲之宿莽 ⑸不求闻达于

诸侯 ⑹艰难苦恨繁霜鬓 ⑺别有幽愁暗恨生 ⑻泣孤舟之嫠妇

11.(8分)⑴有杀身以成仁 ⑵臣事君以忠 ⑶知者利仁 ⑷是知也⑸博我以文⑹仁者无不爱也

⑺社稷次之⑻不可与有为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12.(3分)D(“着急”不对,“家里还有活儿”是托辞。)

13.(6分)①从锔文物瓷人裂隙等,可见他是技艺高超的锔匠;②从刚开始推托到接活后反

问丁也成等,可见他谦虚自信;③从整个晚上都在锔裂隙等,可见他工作忘我;④从悄悄离开、白送锔弓等,可见他淡泊名利。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到三点意思对即可。

14.(6分)①反映了一段农村贫穷落后的历史;②体现了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③代表着非

物质文化遗产;④寄寓了作者对民间技艺面临失传的 。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到三点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5. (3分)B(“与艺术技艺无关”错。)

16. (3分)D(“同时要有”应为“大部分要有”。)

17. (6分)①传扬艺术之道;②重视艺术传承的手段(传习艺术技艺);③灌注主体创意思想;

④借助新型的表现形式。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到三点意思对即可。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8.(3分)B(使信号的能量更为集中的是“波束成形技术”。) 19.(3分)C(应是“不少普快列车”。) 20.(6分)①解决高铁对5G信号的屏蔽问题;②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相互转化;③Wifi是

对5G难以覆盖区域的有益补充。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到三点意思对即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