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种地质构造 下载本文

构造地质复习资料 44整理版 4.断层构造岩的出现

断层构造岩:断层带内或断层面附近,两盘岩石在断层活动中被改造形成的变形岩石。 地壳浅部-脆性断层-脆性断层构造岩 地壳深部-韧性剪切带-糜棱岩 ? 未固结的断层构造岩 ? ?

断层角砾:由松散未固结的两盘岩石碎块组成。

断层泥:岩石研磨后经水化作用形成的一种主要由粘土矿物(如伊利石、高岭石和蒙托石)组成的未固结的断层岩,一般平行于断层面呈不同颜色的条带。 ? 固结的断层构造岩 ? ? ? ?

断层角砾岩:由基本保持原岩特点的岩石碎块组成,碎裂基质很少。 断层碎裂岩:根据被碎裂的原岩称为碎裂某岩,如碎裂花岗岩等。

断层碎裂岩:经过断层滑动研磨形成的较细的具有砾岩结构的断层岩。由角砾和基质组成。 断裂角砾岩

超碎裂岩:由断层活动研磨成的极细构造岩,一般看不到角砾,并具有硅质岩的致密构造。 往往在断层面上形成板状薄层。 微角砾岩 ?

假熔岩(玻化岩):断层快速滑动产生极度研磨并因摩擦热产生熔融,冷凝后形成外貌类似熔岩玻璃的一种断层构造岩。一般呈脉状或角砾状。

三、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见下面一节“地层关系” 四、小型岩体、矿化和热液蚀变成带分布 五、同一岩层岩相和厚度的急剧变化

第五节 断层运动性质的判别 一、地层关系

大型断层:

29

构造地质复习资料 44整理版

正断层-地层缺失;新地层压老地层。 逆断层-地层重复;老地层压新地层。 二、标志物的错断:

包括岩层、岩脉、不整合面、先期断层和侵入体边界等。 三、牵引构造

牵引褶皱:断层两盘紧邻断层面的岩层因断层运动拖曳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也称拖曳褶皱。

大型铲式(同沉积)断层可形成反牵引构造——同沉积褶皱。 四、擦痕

擦痕: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时在断层面上划下的刻痕。反映断层两盘的真实运动轨迹。

钉头痕:由大而深的一端和小而浅的一端形成的擦痕,断层对盘由深的一端向浅的一端运动。 五、阶步:断层活动在断层面形成的与断层运动方向垂直的微小陡坎,在陡坎处常发育与擦痕平行的矿物

生长纤维。 正阶步与反阶步:

正阶步与反阶步的区别: 1)正阶步陡坎比反阶步缓;

2)正阶步有生长矿物纤维;反阶步无; 3)反阶步一般为鳞片状,可剥落。

六、断层带张裂隙、透镜体排列和劈理的取向、褶皱的倒向。

张裂隙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压扁透镜体、褶皱轴面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XY面、劈理面则近平

行于该面。确定运动方式:张裂隙与断层面所交锐角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劈理面、透镜体排列以及不对称褶皱轴面与断层所交锐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第六节、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30

构造地质复习资料 44整理版 1、利用不整合等地层关系 2、同位素年龄测定

1)断层岩/断层泥中的同构造变质矿物 2)岩体年龄、岩体关系、同构造岩体 3、根据同沉积断层相关地层时代

第十章:逆冲构造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定义

1. 逆断层: 由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2. 逆冲断层:低倾角大规模逆断层称为 。逆冲断层是造山带最主要的构造样式。 二、大型推覆构造的发现

上个世纪70年代末,COCORP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出了岩石圈上部(20-30km) 大型近水平滑脱面(decoupling)的存在。同时证明,在Appalachia,6-15公里厚的前寒武片麻岩构成楔状体从东部260公里以外,向西推覆在寒武奥陶系地层之上。 三、基本概念

? 推覆体:经远距离位移的规模巨大的近水平或平卧褶皱岩席,也称外来体或逆冲席体。逆冲断层的

上盘。

? 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和推覆体组成的一种挤压性构造,通称逆冲推覆体系,是造山带中最常

见的构造现象。

根据形成深度和产状可分为两大类:

? 厚皮构造:深层高角度并进入基底的逆冲断层。倾角一般高于45°,一般出现在造山带的内部。 ? 薄皮构造:浅层低角度只涉及盖层而不影响基底的逆冲断,产状一般低于45°。一般出现在造山带

的前沿,称为前陆褶皱冲断带。

第二节、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 一、底部拆离断层(滑脱面)

逆冲断层活动时常沿前陆盆地中的软弱岩层、特别是盖层-基底界面滑动,形成的逆冲推覆体系的底部主断层面,之上发育众多叠瓦状断层,称为分支断层。 二、阶梯形断层面

逆冲断层沿断层面滑动时会使断层上盘的地层缩短,当缩短量达到一定量时,逆冲断层常要切断强硬层向上扩展,遇到新的软弱层再沿其滑动,结果形成阶梯状的断层面。

阶梯形断层面的构造要素:

1. 断坪-断坡构造:断坪是断层面与岩层面大致平行的部分;断坡是断层切断岩层面的部分。

断坪、断坡一般就断层下盘而言,更严格地可以分为: 1) 下盘断坪:与下盘岩层平行的部分。 2) 下盘断坡:切割下盘岩层的部分。 3) 上盘断坪:与上盘岩层平行的部分。 4) 上盘断坡:切割上盘岩层的部分。

31

构造地质复习资料 44整理版 2. 前断坡、侧断坡和斜断坡: 根据逆冲方向与断坡方位关系划分: 1)前断坡:走向与逆冲方向近垂直的断坡。 2)侧断坡:走向与逆冲方向近平行。 3)斜断坡:前断坡与侧断坡的连接部分。

三、盲断层与端线

盲断层:未出露原地表的断层,位移消失在地下。 端 线:盲断层位移等于零的边界。

盲断层的位移消失在断坪区时,形成断弯褶皱的褶隆构造。断层消失在断坡部位时,形成一对背、向斜组成的扩展褶皱。

第三节、逆冲断层上盘褶皱作用—— 断层相关褶皱 一、断弯褶皱(断层转折褶皱)

断弯褶皱:逆冲席体沿阶梯状断层弯曲部位被迫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形态反映断层形态,褶皱翼部位于上、下盘断坡之上,转折端位于断坪之上,常形成平顶背斜或箱状褶皱,称为褶隆。 二、断层扩展褶皱(断层传播褶皱)

在逆冲断层端线部位形成的褶皱。端线以下岩层通过断层叠置缩短,端线以上未断部分通过褶皱缩短。

断层传播褶皱基本特征:

1. 前、后翼不对称,前翼陡窄,后翼宽缓; 2. 向斜位于断层端点上方; 3. 宽度向下变窄;

4. 下伏断层的滑移量向上减小。 三、滑脱褶皱(侏罗山式褶皱)

直接位于滑脱面(断坪)上的褶皱,主要特征是两翼陡立,平顶或尖顶,核部为软弱层。褶皱形成需要有软弱的滑离层,如膏盐层等,受纵弯褶皱作用,核部发生软弱层的加厚而形成隆起,两翼旋转变陡立。

滑脱褶皱(侏罗山式褶皱) 特征:

1. 直接位于近水平滑脱面上,软弱的滑离层,如膏盐层等。 2. 褶皱两翼陡立,核部发生泥岩或膏泥岩加厚,形成隆起。 3. 滑脱褶皱变形机理以翼部岩层旋转为主,可能有少量膝折带迁移。

第四节、逆冲断层系 一、逆冲序列:

逆冲断层沿底部拆离面扩展,向上切穿上覆岩层,形成与拆离断层相连的分支断层,断层活动往往是在底部拆离断层之上依次发育许多分支断层,形成逆冲断层系。

其中分支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称为逆冲序列。可分为两类:1.背驮式或前展式、 2.后展或上叠式。

1. 背驮式或前展式:每一新的分支断层都发育在先前分支断层的下面,各逆冲岩席依次向逆冲方向

或前陆扩展,并增生在前进中的逆冲岩席的前锋。

2. 后展或上叠式:每一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先存逆冲断层的上面,各逆冲岩席依次向逆冲来源方向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