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施工过程中,后插入的工序,应采取确实行措施,如覆盖、防护等进行深护,免遭污染或破坏。加强成品保护工作,制定系统的成品保护制度,实行“持证进场制度”、“进出场交验制度”,并设立专职成品保护队伍,24小时轮流值班,杜绝成品交叉污染、破坏等现象。

8、质量资料管理制度

认真、及时、细致地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真实、齐全、整洁、与施工同步、符合有关要求,并设专职资料员负责。

二、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内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造进。

2、在本工程中,将对以下的技术保证进行重点控制:施工前各种放线图、测量记录;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合格证、复试报告;各工序质量标准;

3、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

4、采取“护、包、盖、封”的保护措施,对成品和半成品进行防护并由专门负责人经常巡视检查,发现有保护措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5、装修严格执行“从上到下”的施工工序,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其施工工艺施工。

6、对玻璃板等易碎材料要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

7、工序交接全部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对防止成品的污染、损坏、丢失负直接责任,成品保护专人对成品保护负监督、检查责任。

8、全面推行样板制,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分项工程的样板施工,同时作好样板施工的中间控制。分项样板施工完毕后,组织有甲方及我方质量技术人员参加的样板评定,对样板施工的质量及施工过程进行评议,作出记录。在总结样板施工的基础上,方可大面积组织施工。

9、施工前针对本工程施工各项工序中易产生的质量通病制定预防纠正措施。

第三节 工程计量管理措施

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项目要想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物耗、能耗就必须加强计量管理工作。

一、按ISO9001:2000标准要求建立计量确认体系,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

- 47 -

规范各个部门有关人员职责。

二、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及上级有关计量规定,认真执行本企业计量管理制度及计量程序文件。

三、建立项目计量台帐,做好计量季报表的上报工作并保存好原始资料。 四、根据项目实际施工情况编制计量网络图,并根据网络图及施工生产的实际需要提出需配计量器具配备计划。

五、监督、检查施工过程及质量检验过程中,按技术监督部门规定的制度进行定期检定,不使用超周期及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六、每月按时采集水、电消耗量检测数,认真填写原始记录。每次抄表数须以实际抄表数为准,不得估算。

七、认真做好各种物料进出场的原始记录及计量检测项目。

第四节 质量检测检验制度

工程质量检测应用于施工全过程,每个检验批、分项工程及分部工程的质量检测,以及最终竣工验收,均应明确检验的方法、内容和要求。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施工前的预控标准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及分部工程进行有效控制,结合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制定本工程的质量检测体系。

一、 材料检验程序和方法

1、对材料质量严格按照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的相管规定进行,对进场物资材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2、建立物资验证台帐。即定期检查各种材料各种质量证明,与材料员和计划和合同负责人紧密联系,对进场的物资验证其各种质量证明及复实报告和实体质量,并认真切实做好台帐。

3、对进场原材料按规范的规定进行取样送检。检测单位应具有规定的资质并在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材料进场后由试验员会同材料员进行取样,取样时材料员应提供如下资料:出厂合格证、批量、生产厂家、品种、规格。施工取样由监理见证。在材料使用前,将检验报告送监理认可后方使用该材料。

4、具体检测项目按规范、省市及业主相关规定进行。

5、材料物资的管理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工作,加强材料的质量、数量的检验和控制是延长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和降低成本的重要关键。为此企业根据材料物资的管理工作量配备专职仓库保管员加强原材料及半成品现场管理,严格把好材料质量、数量验收关,特制定如下制度:

1)严格限额领料,收发料具要及时入帐上卡手续齐全。

2)坚持中间核算,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分阶段进行材料使用的分检和核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材料超用。

3)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做到随做随消。每天清理现场、回收、整理余料、做到工完场清,在组织工料消耗与分析的基础上,按单位工程核算材料消耗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增收节约,降低造价。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