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思修重点 下载本文

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4.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5. 人生价值实现条件:1)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2)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6.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7.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8.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素养 锤炼道德品质

1. 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2. 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

对社会、民族、郭嘉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 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正确树立义利观;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反对歪风邪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P102第二段、第三段理解)

5.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6.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7.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是重点。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1.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是同志阶级意志的体现,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

2. 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3. 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4.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使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5. 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6. 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7. 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8. 公民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宪法是统帅;法律是主干;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是重要组成部分。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

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1.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正确法制观念的形成;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3. 法治思维方式含义: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4. 法治思维方式特征:法律至上——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