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题1~6章 下载本文

等组织→被白细胞吞噬→尿酸盐氢键结合溶酶体膜→使膜不稳定破裂→白细胞自溶、组织炎症→恶性循环→组织肉芽肿、肾结石和慢性间质性肾炎)

溶酶体酶的释放也可以导致类风湿关节炎。

? 第六章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1.线粒体外膜蛋白所占比例,多为什么蛋白,多大的分子可以通过? 50%;转运蛋白;10kD以下的分子,包括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平均分子量128D)

2.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如何?多大的分子可以通过? 通透性很小,分子量大于150D就不能通过。

3.线粒体内外膜有些接触点,叫什么,那里分布了什么? 转位接触点。

分布进出线粒体的通道蛋白和特异性受体,称内膜转位子(translocon of the inner membrane,Tim)和外膜转位子(translocon of the outer membrane,Tom)

4.线粒体DNA形状如何?每个线粒体有多少DNA拷贝?是否结合组蛋白?

双链环状。1~多个DNA拷贝;不结合。 5.线粒体内膜上有何独特的膜脂?

心磷脂。

6.线粒体内膜、外膜、基质、膜间腔的标志酶各是什么? 线粒体内膜: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还原,质子泵) 线粒体外膜:单胺氧化酶(催化单胺氧化脱氨生成醛) 基质:苹果酸脱氢酶

膜间腔:腺苷酸激酶(催化ATP+AMP→2ADP)

7.mtDNA共编码多少个基因?其中多少个是编码蛋白质的? Mitochondrial DNA共编码37个基因;13个,均以ATG为起始密码,有终止密码。

8.大多线粒体蛋白由什么编码,在哪里的核糖体上合成? 细胞核DNA;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9.mtDNA跟原核生物DNA有哪些相似处? 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

10.mtDNA的复制时机,跟核DNA有何不同? 线粒体DNA的两条链有各自的复制起始点。

重链复制起始点OH控制重链的自我复制,先复制;轻链复制起始点OL控制轻链的自我复制,后复制。

线粒体的环状DNA复制过程持续两个小时,其复制周期不受细胞周期影响,可分布在整个细胞周期。

11.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能被转运进线粒体,因为含有什么序列?此序列有何特点?

输入到线粒体基质的蛋白质N端有一段基质导入序列

(matrix-targeting sequence,MTS,导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缺少酸性氨基酸),20~80个氨基酸。 12.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在转入线粒体时,mtHsp家族是如何起作用的?

胞质中的分子伴侣: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nascent associated complex,NAC)作用于被转运的肽链,增加蛋白转运的准确性;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70(Hsp70)结合被转运的肽链,防止已松弛的肽链聚集;

胞质中导肽结合因子(presequence-binding factor,PBF)增加Hsp70对线粒体蛋白的转运;

线粒体输入刺激因子(mitochondrial import stimulatory factor,MSF)发挥ATP酶作用,为蛋白解聚提供能量。

13.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是怎样向线粒体膜间腔、外膜转运的? (1)蛋白质向线粒体膜间腔的转运:

膜间腔蛋白质均有膜间腔导入序列(ISTS)引导肽链进入膜

间腔。膜间腔蛋白质N端先进入基质,并被酶切去MTS序列,然后依照ISTS的不同,有两种转运方式:

①整个肽链进入基质,结合mtHsp70折叠,并在ISTS引导下,

通过内膜上通道,进入膜间腔;

②ISTS起转移终止序列的作用,肽链C端不能转入内膜,并

固定于内膜上,在膜间腔蛋白酶作用下,切除内膜上的ISTS部分,C端落于膜间腔。

③以直接扩散的方式,从胞质中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类孔蛋白

P70——类似原核生物孔蛋白,进入膜间腔。 (2)蛋白质向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转运

外膜蛋白类孔蛋白P70研究较多,其MTS后有一段长的疏水

序列,起着转移终止序列的作用,使之固定于外膜上。 内膜上的蛋白质转运机制尚不清楚。 14.线粒体怎样起源的?如何增殖?

线粒体可能起源于与古老厌氧真核细胞共生的早期细菌,在之后长期进化中,其绝大部分遗传信息转移到细胞核上——内共生学说。 非内共生:古老的进化程度较高的需氧细菌,其能量代谢的电子传递酶系、氧化磷酸酶系定位于细胞膜上;随细胞呼吸功能增强,细胞膜表面积扩大,然后增大的细胞膜不断内陷、折叠融合,并被其他膜结构包裹,同时包进部分基因组DNA,形成有呼吸功能的双层膜性囊泡。

线粒体的发生分两个阶段,且受细胞核、线粒体遗传系统的调控:①分裂增殖;②新生线粒体的分化。

分裂增殖方式:①出芽分裂;②收缩分裂;③间壁分裂。 15.名词解释:细胞呼吸、呼吸链、ATP合酶复合体

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线粒体的参与下,利用O2,分解各种大分子,产生CO2,并将代谢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的过程,称细胞呼吸,或生物氧化/细胞氧化。

呼吸链:传递电子的酶系是一系列能可逆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