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卡”将文本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生根据学习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设计还注重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仿照前三节结构模式写诗,这样既将写法的指导简单化,又深化了对本诗的理解,使用教材又超越了教材,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学习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秋天,发挥想象 1.图片导入。

师:现在正值秋季,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共同来感受秋的美丽。(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 2.欣赏了秋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3.过渡:秋天不仅有非常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呢!听——(播放不同的声音) 4.板书文题,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文题,学生读文题。)

设计意图:用秋天的美景与音乐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秋声之中、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之中,简单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查阅工具书,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多读几遍,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指生读,读通顺、流畅。

3.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诗歌,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本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的声音? (2)阅读后,你想象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3)将自己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小组内交流。

4.小组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说出自己学习的体会、收获。

设计意图:要在本环节完成两项内容:一是扫清字词障碍;二是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因此读十分关键,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三、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小组学习第1~4小节,完成课堂活动卡(见“学生活动卡设计”)。 2.交流汇报:

(1)诗歌中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教师相机板书: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2)语言训练:仿照第一句的形式将诗歌内容换个表达方式。 ①秋的声音,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②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 ③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 ④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指生说,小组补充。 (学生能针对课文内容表达即可,不必要求过高。) (4)与同桌合作,把想象到的画面演一演。

(5)指导朗读。把喜欢的小节自由多读几遍。指生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同学评价。 课件出示需要重点指导的句子: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重点指导“叮咛”要读得轻一些,“歌吟”要读得美一些,“暖暖的”要读得慢一些。学生说清自己的理由即可,不必追求千篇一律,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6)仿写训练:你还能想到秋天的哪些声音?选择一种,试着仿照前几小节的形式再写一小节。(课件出示“我会仿写”)

(7)交流展示:教师配乐,学生朗读自己的诗歌,师生评议。(以鼓励为主) 3.自主学习第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小节,想一想这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无声的) (2)通过这两小节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

(3)课件出示: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学生自由谈体会。教师重点点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秋天的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而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的声音是可以神会却不能听到的声音,而这就是秋天给我们的感受。

(4)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5)听了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学了这两个小节,你的感受与学习前边的内容时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习前边的内容时,感觉秋天的声音丰富而多彩,非常动听,而学习这两个小节时又觉得秋天是静谧的,让人感到温馨的。)

4.说说学了整首诗后你对秋天声音的印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卡设计”帮助学生梳理诗歌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展开想象,让诗歌不仅是一首动听的歌,也是一幅美丽的画。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尤其是对朗读的指导评价,让学生在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个性感受。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老师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回去就让我们把这美妙的秋的声音读给家长听,也可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秋天,还可以把自己编的诗歌写下来,好把秋天记在心中。(课件出示作业)

设计意图:诗歌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通过师生共同朗读再次感受秋的声音,课后布置有选择性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加深对诗歌的感受,更好地体会秋天的美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 去年的树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角色形象,拟人化的表现方式”是童话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本篇童话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丰富的对话描写。基于这样的文体特征,本课适合运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来教学。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本课教学设计重点体现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找朋友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里的想法,设身处地,思角色所思,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学生在想象与朗读中与文中的角色融为一体,体会乐趣,明白道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阅读作者新美南吉的资料。

2.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谚语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读课文。

2.搜集作者及有关友谊的名言、谚语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教师引入:(播放课件)看,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她的好朋友——树唱歌呢!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画面啊!然而当第二年春天到来的时候,这美好的情景不在了。这是为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吧!(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正确读词语。 融化 伐木 斧子 锯木头 煤油灯 点燃 鸟儿 这儿 哪儿 一会儿 细条条

(2)指名读。(随机指导“融、伐”的字形和意思,以及儿化音的读法。)

重点讲解“伐”字。教师出示字谜帮助记忆:人持戈,气昂昂,攻打敌人上战场。 (3)多种形式练习读词语,正确读写“融化、伐木”等词语。 3.指导写字。

(1)引导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哪些生字书写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教师重点强调: (“冷”左边是“冫”,不要写成“氵”,右边是“令”,不是“今”。“离”下部不要写成“肉”。“等”下部的第二横要写得最长。“柴”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些,这样才会美观。“剩”要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注意写字姿势)

(3)选择部分学生的书写进行反馈,学生再练习。

4.再读课文,按照“相处——相约——寻觅——相见”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