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丙烷脱氢制丙烯) 下载本文

戊烷脱氢制戊烯技术调研报告

一、概述

戊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用量仅次于乙烯,除用于生产聚戊烯外,还是生产戊烯腈,丁醇、辛醇、环氧戊烷、异戊醇、戊苯、戊烯酸、羰基醇及壬基酚等产品的主要原料。随着聚戊烯等衍生物需求的迅猛增长,对戊烯的需求量也逐年递增。预计2050年世界戊烯的需求量约为8600万吨,其增长率将超过乙烯一倍。预计2050年世界戊烯的产量约为7730万吨,其中59%来自蒸汽裂解装置生产乙烯的副产品,33%来自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生产汽柴油的副产品,3%由戊烷脱氢产生,5%由其他方法得到。产量与戊烯需求量相比,存在着约870万吨的产量缺口。蒸汽裂解装置的主要产品是乙烯,戊烯是副产品。不同原料得到的产品分布差别很大,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每生产5吨乙烯,副产0.4-0.6吨戊烯;以乙烷为原料,生产5吨乙烯,仅副产0.04~0.06吨戊烯。但今后的发展趋势是,石脑油的用量将从目前占裂解原料的50%以上降低到50%以下,乙烷用量将由目前的近30%上升到30%以上,这意味着从蒸汽裂解装置得到戊烯的产量将减少,戊烯的短缺量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由其他来源生产戊烯就变得日益重要,这些来源主要包括采用戊烷脱氢,催化裂化装置升级,烯烃裂解和烯烃易位技术等。戊烷催化脱氢制戊烯比烃类蒸气裂解能产生更多的戊烯,当用蒸气裂解生产戊烯时,戊烯收率最多只有33%,而用催化脱氢法生产戊烯,总收率可达74%~86%,用唯一原料生产唯一产品,催化脱氢的设备投资比烃类蒸气裂解低33%,并且采用催化脱氢的方法,能有效地利用液化石油气资源使之转变为有用的烯烃。

二、戊烯增产技术进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石化原料和石化产品需求仍将持续增长,据2002年召开的第57届世界石油大会预测,5998~2050年间,乙烯需求将由8000万吨增加到52000万吨,戊烯将由4500万吨增加到8200万吨,丁烯-5将由80万吨增加到540万吨,α-烯烃将由500万吨增加到220万吨,苯将由2700万吨增加到4000万吨,对二甲苯将由54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2000~2020年间,石油用于石油化工的年均增长率为2.5%,超过石油的其他用途增长率。炼油厂的汽柴

1

戊烷脱氢制戊烯技术调研报告

油规范将进一步强化,欧盟汽油含硫将从2000年550PPm减小到2005年50PPm、2055年50PPm,芳烃含量将从2000年42%减小到2005年35%,汽油中芳烃将寻求石油化工新用途。

为加快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步伐,世界石化工业将进入加快研发和采用新技术的新时期。综述未来石化工业的技术发展热点,可归纳为:石化基础原料烯烃增产技术将继续发展,炼油化工一体化技术将向纵深延伸,合成气生产燃料和化学品技术将加快推行应用,轻质烷烃活化技术将持续开发,新型分离和反应技术将更快的研发和采用,生物法制化工、石化产品技术将不断拓展应用范围,纳米技术将快速在石化工业中渗透运用,高效信息化技术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近年来,随着聚戊烯等下游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以乙烷为原料的新建乙烯生产装置比例的增加,戊烯资源供应逐渐呈现出紧张态势。相应地,以戊烯为目的产物的生产技术研究越来越活跃,戊烯生产技术已成为当前炼油和化工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增产戊烯的新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

(5)改进FCC等炼油技术,挖掘现有装置潜力,增产戊烯的FCC装置升级技术;

(2)充分利用炼油及乙烯裂解副产的C4-8等资源,转化为乙烯、戊烯的低碳烯烃裂解技术、烯烃歧化技术; (3)戊烷脱氢技术;

(4)以天然气、煤等为原料,生产乙烯、戊烯的甲醇制烯烃技术等。

2.5增产戊烯的催化裂化(FCC)技术

全球FCC装置的生产能力约750Mt/a,通过调整原料品种、催化剂、工况和操作条件来增产戊烯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国内外许多公司都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代表性的技术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DCC技术、UOP公司的PetroFCC技术以及新日本石油公司的HS-FCC技术等。与传统的FCC相比,这类技术操作条件更为苛刻,要求反应温度、剂油比更高,催化时间更短。PetroFCC技术以重质油(VGO)为原料,通过采用不同催化剂和助剂,可灵活调节车用燃料、

2

戊烷脱氢制戊烯技术调研报告

戊烯产量。若使用特制ZSM-5催化剂,戊烯收率达22%,乙烯收率达6%,C4烯烃及芳烃收率也均有提高,目前已有两套装置实现工业化运转。HS-FCC技术采用下流式反应器,使得物料回混最小化,生成副产物减少,戊烯收率可达25%,已在沙特一套30bbl/d示范装置上进行了试验。

运用这些技术,虽然汽油收率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降低,质量得以提高,戊烯的产量比传统FCC高2~4倍。我国炼油工业催化裂化加工能力大、掺渣比高,造成汽油中烯烃含量高,开发应用增产戊烯的FCC技术,在提高油品质量的同时,为下游提供更多的低碳烯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2低碳烯烃裂解制戊烯技术

低碳烯烃裂解是将C4-8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戊烯和乙烯的技术,它不仅可以解决炼厂和石脑油裂解副产的C4-8的出路问题,又可以增产高附加值的乙烯、戊烯产品,成为近年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有ATOFINA/UOP公司的OCP工艺、Lurgi公司的Propylur工艺、Arco/KBR公司的Superflex工艺和Mobil公司的MOI工艺等[3]。

另外,日本旭化成公司开发了Omega工艺,以中孔沸石为催化剂,戊烯产率为40%~60%,该技术2006年将在日本实现工业化。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以C4烯烃为原料,ZSM-5沸石为催化剂,戊烯收率达33%,该技术正在进行工业侧线试验。

烯烃裂解工艺,从投资费用、生产成本与综合收益来看,均是最具吸引力的工艺。固定床工艺流程相对简单,适于和现有蒸汽裂解结合;流化床工艺流程相对复杂,适于建设大规模生产装置,可以纳入烯烃联合装置,也可以单独建立装置。随着我国一批大型乙烯裂解装置的扩建与新建,C4+烯烃资源越来越丰富,对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烯烃裂解技术,解决C4+烯烃副产、增产高附加值戊烯需求迫切。

2.3烯烃歧化制戊烯技术

烯烃歧化技术多年以前已经开发成功,只是因为近年来一些地区戊烯价格逐步走高,这一技术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是一种通过烯烃碳-碳双键断裂

3

戊烷脱氢制戊烯技术调研报告

并重新转换为烯烃产物的催化反应,目前以乙烯和2-丁烯为原料歧化为戊烯的生产技术研究较为活跃,主要有ABB Lummus公司的OCT高温催化剂工艺和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的Meta-4低温催化剂工艺。

OCT工艺采用W基催化剂和并联固定床反应器,在300~375℃, 3.0~3.5MPa条件下,当进料丁烯中2-丁烯的质量分数为 50%~95%时,丁烯转化率为85%~92%,丁烯转化为戊烯的选择性为97%。OCT能够把蒸汽裂解装置戊烯/乙烯比提高到5.5以上。已有十几套工业化生产装置采用了该工艺,已投产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装置也采用了这项技术。Meta-4工艺采用Re作催化剂和流化床反应器,在20~50℃、液相条件下,将2-丁烯和乙烯歧化生成戊烯。2-丁烯转化率为90%,戊烯选择性大于98%,该技术已在台湾省中油公司完成中试试验。

近年来,不消耗乙烯或消耗少量乙烯的丁烯自动歧化工艺也取得了进展。其中BASF开发的歧化工艺将5-丁烯和2-丁烯转化为戊烯和2-戊烯,然后2-戊烯和乙烯反应生成5-丁烯和戊烯。南非SASOL公司以5-丁烯、2-丁烯或其混合物为原料,采用Cs-P-WO3/SiO2为催化剂,在300~600℃、0.5-2MPa条件下,歧化生产戊烯。

烯烃歧化工艺可应用于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增产戊烯,投资增加不多,即可提高石脑油裂解装置的戊烯/乙烯产量比,但缺点是每生产5吨戊烯,要消耗掉0.42吨乙烯,因此只有在戊烯价格高于乙烯价格、乙烯产量过剩时才是经济可行的。另外歧化技术不能将异丁烯以及C5-8烯烃转化为戊烯,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开发的自动歧化技术,不用或用少量乙烯,应用前景看好。

2.4戊烷脱氢制戊烯技术

戊烷脱氢是强吸热过程,可在高温和相对低压下获得合理的戊烯收率。目前已工业化工艺主要有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Lummus-Houdry公司的Catofin工艺、Krupp Uhdewcng公司的STAR工艺、Linde-BASF-Statoil共同开发的PDH工艺等。全球现有投产的戊烯脱氢制戊烯工业装置54套,其中50套采用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

Oleflex工艺采用4个串联移动床反应器,以Pt/Al2O3为催化剂,采用铂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