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张香丽 下载本文

中华传统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香丽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思路】

以“语文主题学习”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中,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课文的处理上,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课内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形成课内课外的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可以整合为一组;《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整合为一组。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以这两组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每组内容的学习都采取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充分体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学特点。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叙事的,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和对话来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的,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自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展示交流课。预习达标模块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进行课内达标;精读引领模块“以例悟法”,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拓展阅读模块重在课内外融合,体现大量阅读,使学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展示交流模块主要以课本的习作与口语交际内容为主,辅以单元的日积月累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展示等。五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 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

智拍案叫绝; 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走进中华传统文化——预习达标(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流程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1.用三字经让学生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好: “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

2.用单元导读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还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让我们以自豪的心情去阅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单元预习达标卡 项目 预 习 内 容 自学要求 1.读课文时,第17课: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小组 评价 认 词

读 第18课:宇宙 黑暗 肌肤 辽阔 滋润 2.利用查字创造 血液 下降 四肢 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第19课: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注意划线词语的读音 读 课 文 知 内 容 提 问 题 读本单元四组内容:《孔子拜师》《盘古能做到正确、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读课文,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方面。 流利地朗读。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 《孔子拜师》体现了( )。 课文的内容, 《盘古开天地》体现了( )。 与同伴交流。 《赵州桥》体现了(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体现了( )。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三、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

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笔画多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授”“境”“滋”“横”等几个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所占比例。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第二模块 人文性的传统文化——1﹢1﹢x阅读(2课时)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及丛书上《杨万里拜儿童为师》和《精

卫填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 ②教师介绍孔子。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检查预习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1、 孔子拜谁为师?

2、 去什么地方拜师?

3、 然后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动情朗读,文中寻美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孔子拜师的原因并思考其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

2.课文还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孔子的这一品行,用“~~~~~”在文中画出来。 四、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同学们,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谁来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是那么好学,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怕辛苦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学问;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要向孔子一样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也像孔子那样好学,不耻下问,所以他们才取得了优秀的成就,比如杨万里,让我们去阅读丛书上《杨万里拜儿童为师》的故事。

1、一位名垂青史的大诗人,他的老师应该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可杨万里为什么却要拜名不见经传的儿童为师呢,你如何看待他拜师的事?

2. 本来杨万里认为自己知识渊博,肯定能金榜题名,可就两天之内,连拜两个儿童为师,他是心甘情愿的吗?别人会对他有看法吗? 五、总结写法

两篇课文抓住拜师这件事来表现他们好学的品质,这就叫“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和《杨万里拜儿童为师》这两篇课文,他

们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读懂课题。

1、 同学们都喜欢读故事吗?看样子一定读过不少!那让我来考考

你们。(出示图片)这些故事都属于神话故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神话故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师边写

边提醒要注意的地方。学生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3、 同学们,读课题是有讲究的,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把课题读好?

注意听要求,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现在我们就来试试,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如果你找到了这句话,就用笔把它画出来。

生默读,画出中心句。师巡视。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想象画面。

1. 宇宙最初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画出来并想象画面。 2. 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评价朗读,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有感情地齐读。) 四、回归课题,升华主题,抒发情感。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1.谁能说说,这里的“开”指——(创造) 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盘古说什么?

幻灯出示:______的盘古,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阅读,推荐书目,引领课外。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世上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这个故事都是真的吗?这个故事是从哪儿来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

2、师:对,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像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幻灯出示:经典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 推荐书目:《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第三模块:工具性的传统文化——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整合阅读(1

课时)

【教学内容】

《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汇报,把握内容

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我们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学习《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二、品读感悟建筑美和绘画美。 走进《赵州桥》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3遍,用“赵州桥是一座-----的桥”说一句话,小组交流后准备展示朗读有关的语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某一片段,注意读出骄傲、自豪的感情来。

(三)、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我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信息)

(四)、小组学习结束,开始展示。 小组内代表发言后,集体展示朗读。 小组讨论的结果有:赵州桥是一座古老的桥。 赵州桥是一座雄伟的桥。 赵州桥是一座坚固的桥。 赵州桥是一座美观的桥。 赵州桥是一座宝贵的桥。

其中在说到赵州桥坚固时,我又让学生集体朗读找出“这种设计”指代的内容。

交流完之后,我让学生用“不但??而且??”说一句话,要用上赵州桥的特点,趁机叫学生认识了什么是过渡句及作用。

(五)、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学习丛书3上《海内第一桥》。 走进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单元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古画?

2. 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2、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第四模块 “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拓展阅读与汇报(2课时)

活动主题: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一、主题阅读

第一阶段:自主阅读

1.推荐阅读《旖旎的风光》中“品读名人”、“美丽的神话故事”、“精美的中国建筑”、“璀璨的中国文化瑰宝”四组中的29篇文章,自己选择其中的4篇文章重点阅读,完成阅读卡,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其余篇章可以略读。

第二阶段:阅读汇报 活动内容: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旖旎的风光》 活动过程:

(一).话题交流

1.语文主题丛书中也为我们选编了29篇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它们分别是──

(生答,教师课件出示)

2.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浏览表》。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彼此分享阅读体会。

(学生小组交流阅读体会,教师巡视) 附:阅读浏览表 文章题目 杨万里拜儿童为师 精卫填海 海内第一桥 清明上河图 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片段或句子 收获 疑惑 3.请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来汇报:这几篇描写中华文化的文章里你们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二、主题实践活动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过程: 1、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古代中华历史名人孔子、老子;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以及有趣的神话故事,这些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光芒四射,愿意了解更多吗?(课件相机展示以上内容的配乐图片。) 2、明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的

你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士吗?你最想调查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辅助学习归类,如,将陶瓷、剪纸、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杂技、戏剧、邮票、绘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3、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调 查 内 容 民间工艺:陶瓷、剪纸?? 古代建筑:万里长城、赵州桥?? 名人故事:杨万里、司马光、华佗?? 风俗习惯:端午节、元宵节、新年、冬至?? 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十二生肖的故事》?? 饮食文化:各民族风味小吃?? 民族艺术:书法、邮票

4、汇报展示内容

每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汇报展示哪方面的传统文化,并说明这样展示的方式。

5.展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以组为单位,分别向大家展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展示方式有:图片、视频、文字、表演、照片等。 鼓励学生多种展示方式。 活动延伸:

1.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把同学们展示过程中的资料(如:照片、画、小诗、故事等)张贴出来,办一期班级展览。

第五模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积累练习(2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读读认认、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流程:

一、趣味学习多积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自主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认认”、“展示台”。 (二)组内交流,畅谈学法。

1.把你的发现跟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分享吧。 2.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看谁记得快、记得多。

二、口语交际练习作

(一)再现情景,激发兴趣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民间工艺、古代建筑、名人故事、神话故事、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分组交流。

1.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商量一下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

2.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出优胜小组。 (三)自主写文,叙述条理

1.回顾:刚才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的传统文化,有《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经典文化;还有少林拳、跆拳道等武术文化;还有端午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有书法、对联、十二生肖、农谚、剪纸、风筝、舞狮??

2. 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3.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4.总结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与习作,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让学生产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欲望和决心。

【教后反思】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整合后的单元模块教学既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利用单元模块教学时,尤其是初期,就要教师细心指导,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不仅要做到“粗”“细”结合,更要“扶”“放”有度。具体讲就是内容理解宜“粗”,在学生能读

懂的地方少用时间,只要学生做到粗知大意、体悟情感即可;“细”则体现在教师指导要到位,但不是面面俱到,还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学习过程要细致,落实年级段训练目标的同时,指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该让学生掌握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如抓关键字等方法要点拨渗透,从而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读书,学会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要“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习方式要“放”,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学中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小组学习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