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四节 由理论到实战高考四大类实验题型例析 下载本文

第四节由理论到实战——高考四大类实验题型例析

明考纲要求 理主干脉络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4.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例1] (2013·全国高考)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物质制备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a的名称是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是否可以把C与D的位置对调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将装置设置成密闭体系(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并在G中加入水),然后利用热膨胀原理来检验。

(2)NaNO2中N元素显+3价,在反应中将(NH4)2SO4中-3价氮氧化,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

(3)由于开始装置中含有空气,故利用硫酸亚铁除去空气中的O2;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吸

水剂,将生成的N2干燥。

(4)镁是活泼金属,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5)Mg3N2能与水反应生成NH3,故只要检验加入水后能否生成氨气即可知是否有Mg3N2

生成;金属镁的检验可以通过加入酸来检验。

[答案] (1)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2)(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 (3)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 除去水蒸气 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4)N2+3Mg△,Mg3N2 (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例2] (2011·新课标全国卷)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首先用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再用氢气与钙反应制得氢化钙,其中氢气通入装有钙的硬质玻璃管前要除去杂质HCl,再用浓硫酸干燥除去水蒸气,制取氢化钙的装置要与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连接,从而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反应。(2)首先收集氢气并验纯,然后加热反应,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活塞。(3)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金属钙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4)区别金属钙和氢化钙,可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让其与氧气反应,并将反应后的气体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取金属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答案] (1)i→e,f→d,c→j,k(或k,j)→a (2)B 、A 、D、C

(3)①CaH2+2H2O===Ca(OH)2+2H2↑ ②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体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5)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1.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

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②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即从多种路线中选出一种最佳的制备途径,合理地选择化学仪器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2)常常是根据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原理,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化学实验原理、试剂与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步骤等优劣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判,并能在必要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2.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

3.物质制备实验的操作顺序及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顺序

(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

若气体制备实验需加热,应先加热气体发生装置,通入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给实验中需要加热的物质加热。目的是:①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②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

(3)实验中试剂或产物防止变质或损失

①实验中反应物或产物若易吸水、潮解、水解等,要采取措施防止吸水; ②易挥发的液体产物要及时冷却;

③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需在反应装置中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导管、竖直的干燥管、冷凝管等);

④注意防止倒吸的问题。 (4)选用仪器及连接顺序